淮蔡层城夜

出自:宋代·项安世《次韵胡抚干雪诗每句寓再字仍用汝阴诗禁》

拼音:[huái][cài][céng][chéng][yè]

平仄:平仄平平仄

积疑茶井实,高恐剑峰平。
星暗楚双路,津迷洛两生。
随风来不断,洊水冻无声。
已觉一为甚,更堪三后行。
力减沙头酒,情添汉浦神。
有歧俱可可,无鬓不新新。
淮蔡层城夜,元和二月春。
遥瞻双阙贺,难预合班人。

查看原文

注释

【层城】1.古代神话中昆仑山上的高城。《文选·张衡<思玄赋>》:"登阆风之层城兮,构不死而为床。"李善注:"《淮南子》曰:"昆仑虚有三山,阆风﹑桐版﹑玄圃,层城九重。"禹云:"昆仑有此城,高一万一千里。""一说,昆仑山最高峰之名。 2.泛指仙乡。 3.指京师;王宫。 4.重城;高城。 5.指高山之巅。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淮】

淮【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乎乖切,音懷。水名。《說文》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風俗通·山澤篇》淮,均也。均其務也。《春秋·說題辭》淮者,均其勢也。《釋名》淮,圍也。圍繞揚州分界,東至於海也。《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川淮泗。《書·禹貢》導淮自桐柏。

水出漢中。《前漢·地理志》漢中郡房陵縣淮山,淮水所出。

淮安,郡名。《廣輿記》秦屬九江郡,曰淮隂。漢曰臨淮,晉曰山陽,隋唐曰楚州,宋曰淮安。

《韻補》叶胡隈切,音回。《左傳·昭十二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爲諸侯師。一說淮讀爲濰叶韻。

叶虛欺切,音熙。《顏延之詩》惜無爵雉化,何用充江淮。去國還故里,迷門樹蓬藜。

【蔡】

蔡【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䌨。《說文》草也。《玉篇》草芥也。草際也。

《論語》臧文仲居蔡。《何晏註》蔡,國君之守龜,出蔡地,因以爲名焉。

山名。《書·禹貢》蔡蒙旅平。《疏》蔡,山名。

《禹貢》二百里蔡。《傳》蔡,法也。法三百里而差。

國名。《書·蔡仲之命疏》成王命蔡叔之子踐諸侯之位,作蔡仲之命。

姓。《史記》蔡澤,古作祭,《左傳》祭仲,《國語》祭公謀父,《後漢書》祭遵俱作蔡。

《集韻》七曷切,音攃。《前漢·李廣利傳》昧蔡爲宛王。

桑割切,音薩。放也。《左傳·昭元年》周公殺管叔而蔡蔡叔。《韻會》本作,言放之若散米。今作蔡。

《韻補》叶子例切,音祭。《王褒·九懷》水躍兮余旌,繼以兮微蔡。雲旗兮電騖,倏忽兮容裔。

【层】

層【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胙棱切《集韻》《韻會》《正韻》徂稜切,音曾。《說文》重屋也。从尸曾聲。

《玉篇》重也,累也。凡物之重者,通曰層。

《增韻》級也,古通作曾。《史記·司馬相如傳》坌入曾宮之嵳峩。

【城】

城【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夜】

夜【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

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

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

子夜,晉曲名。《樂府·解題》昔女子名子夜者造此聲,其聲甚哀。

國名。西夜,去長安萬三百五十里,見《前漢·西域傳》。

夜郞,在播州。見《蜀記》。

《史記·夏本紀》桀鑿池爲夜宮。

使夜,漢宮官名,見《外戚傳》。

不夜,城名,在西夏。《杜甫詩》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邵氏聞見錄》無風塞,不夜城,西夏有其地,王詔經略西邊至其處。《齊地記》齊有不夜城,古者有日夜照于東境,萊子立此城,以不夜爲名。

墓穴曰夜臺,一曰長夜。《古詩》築此長夜室。

嘉夜,草名。《前漢·禮樂志郊祀歌》俠嘉夜,蘭芳。《註》俠挾同。嘉夜,芳草也。《楊愼·轉注》作液,非。

姓,見《通志》。

《集韻》夷益切,音亦。東海縣名。

他歷切,音惕。列子湯問篇,師曠方夜擿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見《古今轉注》。

通御韻。《屈原·離騷》吾令鳳凰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率雲霓而來御。

古通箇韻。《作叶,非。

叶羊洳切,音豫。《詩·唐風》夏之日,冬之夜。叶下居,居音倨。

叶以灼切,音龠。《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叶下惡。《說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