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向山中乐宦情

出自:宋代·释行海《陪一胡府冬日山行》

拼音:[xián][xiàng][shān][zhōng,zhòng][lè,yuè,yào,lào][huàn][qíng]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笔床药灶趁霜晴,闲向山中乐宦情
亭傍疎林看石坐,径穿幽洞绕溪行。
雁来红叶我容老,御爱黄花晚节清。
烟澹凤城门欲掩,夕阳归路竹兜轻。

查看原文

注释

【宦情】1.做官的志趣﹑意愿。 2.做官的心情。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闲】

閑【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戸閒切《集韻》《韻會》何閒切《正韻》何艱切,音閒。《說文》闌也。从門,中有木。《徐曰》閑,猶闌也。以木歫門也。會意。《廣韻》防也,禦也,法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疏》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

《家人》閑有家。《疏》正義曰:治家之道在初,卽須嚴正立法防閑也。

《書·畢命》雖收放心,閑之維艱。

《廣韻》大也。《詩·商頌》旅楹有閑。《疏》列其楹,有閑然而大。

《詩·魏風》桑者閑閑兮。《傳》閑閑然,男女無別往來之貌。

《爾雅·釋詁》習也。《詩·秦風》遊于北園,四馬旣閑。《傳》閑,習也。

《禮·經解》以之田獵有禮,故戎事閑也。

《韻會》馬闌也。《前漢·百官公卿表》龍馬閑駒。《註》閑闌,養馬之所也。故曰閑駒。《周禮·夏官·校人》天子十有二閑。《註》每廐爲一閑。《左傳·成十八年註》每廐爲一閑,閑有二百一十六匹。

《周禮·夏官·虎賁氏》舎則守王閑。《註》閑,梐枑。《疏》閑與梐枑,皆禁衞之物也。

閡也。《易·大畜》日閑輿衞。《註》閑,閡也。衞,護也。進得其時,雖涉艱難,而無患也。輿雖遇閑,而故衞也。《疏》進得其時,涉難無患,雖曰有人欲閑閡車輿,乃是防衞見護,故曰閑輿衞也。

動搖也。《詩·大雅》臨衝閑閑。《傳》閑閑,動搖也。

《荀子·勸學篇》多見曰閑。

《博雅》閑,遮也。

《韻補》叶音賢。《曹植·王粲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何道不洽,何藝不閑。《正字通》閒暇、閒宂與閑音同義別。潘岳閒居賦,淸敞閑,本作閒,吳棫韻補引賦攺作閑。字彙引入閑註,譌誤與韻補同。正韻十刪閒註:俗作閑。分閒、閑爲二。閑註,闌也,習也。

訓散也,宂也,暇也。亦作嫺。嫺註:通作閑。合閒閑爲一,自相矛盾。閑習之閑或借嫺,防閑、馬閑,古今未有攺从嫺者,汎云閑亦作嫺,尤非。

【向】

向【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正韻》亦作鄕。《禮·明堂位》刮楹達鄕。◎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

《廣韻》對也。《戰國策》西向事秦。《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

或作嚮。《易·說卦》嚮明而治。亦作鄕。《禮·明堂位》南鄕而立。

《集韻》趣也。

《韻會》救也。

昔也。《莊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亦通作鄕。《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亮切,音餉。《廣韻》姓也。《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釋文》向,舒亮反。

《玉篇》地名。《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註》向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向。《註》軹縣西有地,名向上。《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註》在川郡有向鄕。

《集韻》國名。《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註》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前漢·地理志》沛郡向縣。《註》向,故國,姜姓,炎帝後。

《集韻》《正韻》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

《正韻》古文嚮字。註詳十六畫。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中】

中【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乐】

樂【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音岳。《說文》五聲八音之總名。《書·舜典》夔,命女典樂,敎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易·豫卦》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

鐘鼓、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孝經》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姓。《左傳》晉大夫樂王鮒,《戰國策》燕樂毅。複姓。《孟子》樂正裘。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喜樂也。《通論》喜者主於心,樂者無所不被。《易·繫辭》樂天知命。《孟子》與民同樂。

《集韻》力照切《正韻》力召切,音療。《詩·陳風》可以樂飢。毛音洛,鄭音療。

《集韻》《韻會》《正韻》魚敎切。《論語》仁者樂山。

益者三樂。

《韻補》盧谷切,音祿。《太公·下略》四民用虛,國乃無儲。四民用足,國乃安樂。《班固·東都賦》食舉雍徹,太師奏樂,陳金石,布絲竹。

《唐韻》魯刀切,音勞。《廣韻》伯樂相馬。一作博勞。

【宦】

宦【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說文》仕也。《禮·曲禮》宦學事師,非禮不親。《註》仕與學皆有師,以明道也。《左傳·宣二年》晉成公卽位,乃宦卿之適子,而爲之田,以爲公族。

《左傳·宣二年》宦三年矣。《註》宦,學也,學職事爲官也。

凡事人者皆曰宦。《越語》勾踐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吳。《左傳·僖十七年》子圉西質,妾爲宦女焉。《註》妾,晉惠公女名。宦謂宦事於秦爲妾也。

奄宦,中官也。《宋史·宦者傳》太宗不欲除王繼恩宣使,執政之漸,止可授以他官。

姓。

叶胡玩切,音換。《謝惠連·秋懷詩》頗說鄭生偃,無取白衣宦。未知古人心,且從性所翫。

叶于眷切,音院。《歐陽修·讀書詩》念昔始從書,力學希仕宦。豈敢欺聲名,惟期脫貧賤。

【情】

情【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晴。性之動也。从心靑聲。《董仲舒曰》人欲之謂情。《詩序》六情靜于中,百物盪于外。《白虎通》喜,怒,哀,樂,愛,惡,謂六情。《禮·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情,實也。《論語》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叶慈良切,音牆。《韓愈·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淸風戸凉。日念子來游,子豈知我情。《朱子曰》古人制字,先制得心字,性與情皆从心。性卽心之理,情卽心之用。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