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微常战兢

出自:宋代·蔡沈《玉堂真丈索毋自欺斋诗》

拼音:[yǐn,yìn][wēi][cháng][zhàn][jīng]

平仄:仄平平仄平

人心具天德,气禀有昏明。
学以致其知,善恶义乃陈。
恶既在必去,善即在持循。
知之虽曰至,行之贵乎诚。
念虑或未实,覆护寻亦生。
遂令负初心,怛焉愧于人。
君子必谨独,暗室十目瞋。
毫厘不苟徇,隐微常战兢
好恶慊于己,择言无在身。
由中以达外,万善皆精纯。
大书毋自欺,高斋扁新名。
居常目在是,以况汤盘铭。

查看原文

注释

【隐微】1.隐约细微。 2.犹隐私。
【战兢】1.畏惧戒慎貌。 2.恐惧发抖。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隐】

隱【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櫽。《爾雅·釋詁》隱,微也。《註》微謂逃藏也。《易·乾卦》龍德而隱者也。

《禮·禮運》大道旣隱。《註》隱猶去也。

《說文》蔽也。《玉篇》匿也。《論語》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禮·檀弓》事親有隱而無犯。《魯語》五而已,無有隱者,隱乃諱也。

《廣韻》私也。《論語》吾無隱乎爾。《疏》孔子敎人無所隱惜。

《玉篇》不見也。《易·繫辭》巽稱而隱。《註》稱揚命令,而百姓不知其由。《史記·韓安國傳》壷遂之深中隱厚。

《禮·曲禮》不以隱疾。《註》隱疾,衣中之疾也。

《史記·秦始皇紀》隱宮徒,一百日隱於隂室養之,故曰隱宮。

《史記·滑稽傳》齊威王之時喜隱。《前漢·藝文志》隱書十八篇。《註》《劉向·別錄》云:隱書者,疑其言以相問,對者以慮思之,可以無不喩。

《禮·玉藻》隱辟而後屨。《註》隱辟,俛逡巡而退著屨也。

《爾雅·釋言》隱,占也。《註》隱度。《疏》占者,視兆以知吉凶,必先隱度。《禮·少儀》軍旅思險,隱情以虞。《註》隱,意也,思也。《後漢·安帝紀》隱親悉心,勿取浮華。《註》皆隱審盡心,勿取浮華不實者。

《揚子·方言》隱,定也。

《玉篇》安也。

痛也。《詩·邶風》如有隱憂。《傳》痛也。《禮·檀弓》拜稽顙,哀戚之至隱也。稽顙,隱之甚也。《孟子》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又》皆有怵惕惻隱之心。《前漢·韓安國傳》此仁人之所隱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隱民皆取食焉。《註》隱約窮困。

《定三年》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註》隱,憂約也。《荀子·儒效篇》隱隱兮其恐人之不當也。《註》隱隱,憂戚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湛湛隱隱。《註》隱隱,盛貌。

《前漢·郊祀歌》休嘉砰隱溢四方。《註》砰隱,盛意。

《左傳·襄二十三年》踰隱而待之。《註》隱,短牆也。

《諡法》隱拂不成曰隱,不顯尸國曰隱,見美堅長曰隱。

姓。《吳志》有廷尉左監隱蕃。

《爾雅·釋草》蒡,隱葱。《註》似蘇,有毛,江東呼爲隱葱,藏以爲葅。

《廣韻》《集韻》於靳切,音檼。《廣韻》隈隱之貌。

《孟子》隱几而臥。《註》隱,倚也。於靳反。

《集韻》築也。《前漢·賈山傳》厚築其外,隱以金椎。

《集韻》於刃切,駰去聲。《禮·檀弓》旣葬而封,廣輪揜坎,其高可隱也。《註》隱,據也。封可手據,謂高四尺所。《釋文》隱,於刃反。《集韻》俗作㥯隐。

【微】

微【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非切,音薇。《爾雅·釋詁》幽微也。《易·繫辭》知微知彰。《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廣韻》微,妙也。《禮·禮運》德產之致也精微。

《說文》隱行也。《史記·秦始皇紀》微行咸陽。

《廣韻》細也。《孟子》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

《玉篇》不明也。《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韻會》衰也。《詩·小雅》式微式微。《箋》微乎微者也。《史記·杞世家》杞小微。

《韻會》賤也。《尚書序》虞舜側微。

《爾雅·釋詁》匿微也。《註》微謂逃藏也。《左傳·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註》微,匿也。

《爾雅·釋詁》蔽,微也。《晉語》公子重耳過曹,曹共公聞其駢脅,諜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註》微,蔽也。

殺也。《禮·檀弓》禮有微情者。《疏》微,殺也,言賢者喪親,必致滅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數,以殺其內情。

伺察也。《前漢·郭解傳》使人微知賊處。《註》微,伺問之也。

《爾雅·釋訓》骭瘍爲微。《註》骭,脚脛。瘍,瘡也。《詩·小雅》旣微且尰。

《韻會》非也。《詩·邶風》微我無酒。

《韻會》無也。《禮·檀弓》齊餓者,不食嗟來之食。曾子曰:微與。《註》微,猶無也。

國名。《書·牧誓》微盧彭濮。《傳》微在巴蜀。

《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疏》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也。

紫微,太微,少微,星名。《晉書·天文志》紫微垣十五星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天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座也,十二諸侯府也。少微,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明大而黃,則賢士舉也。

三微。《後漢·章帝紀》春秋於春每月書王者,重三正,愼三微也。《註》三微者,三正之始,萬物皆微,物色不同,故王者取法焉。十一月,時陽氣始施於黃泉之下,色皆赤,赤者陽氣,故周爲天正,色尚赤。十二月,萬物始牙而色白,白者隂氣,故殷爲地正,色尚白。十三月,萬物莩甲而出,其色皆黑,人得加功展業,故夏爲人正,色尚黑。

姓。《左傳·哀八年》微虎。《註》魯大夫。

微生,複姓。《論語》微生高。

【常】

常【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

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書·禹貢》作恆。

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常服。《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廣韻》倍尋曰常。

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战】

戰【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曰戰。

懼也。《書·仲虺之誥》小大戰戰。

姓。漢戰兢,明戰愼。

【兢】

兢【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居陵切,音矜。《說文》競也。《徐曰》競,强也。一曰敬也。

《爾雅·釋訓》兢兢,戒也。《玉篇》戒愼也。《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註》言當戒懼萬事之微。《前漢·外戚傳》唯婚姻爲兢兢。《註》戒懼也。

《正韻》不自安貌。

《前漢·司馬相如傳》人凌兢。《註》師古曰:寒凉戰栗處。

《韻會》通作矜。《文選·韋孟詩》矜矜先王。《註》戒也。

《集韻》巨興切,音殑。兢兢,堅彊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