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受鞭棰却

出自:宋代·曾巩《追租》

拼音:[zú,cù][shòu][biān][chuí][què]

平仄:平仄平平仄

耕耨筋力苦,收刈田野乐。
乡邻约来往,樽酒追酬酢。
生涯给俯仰,公敛忘厚薄。
胡为此岁暮,老少颜色恶。
国用有缓急,时议废量度。
内外奔气势,上下穷割剥。
今岁九夏旱,赤日万里灼。
陂湖蹙埃壒,禾黍死硗确。
众期必见省,理在非可略。
谓须倒廪赈,讵止追租阁。
吾人已迫切,此望亦迂邈。
奈何申吟诉,卒受鞭棰却
宁论求憔悴,反与争合龠。
问胡应驱迫,久已罗匮涸。
计须卖强壮,势不存尫弱。
去岁已如此,愁呼遍郊郭。
饥羸乞分寸,斯须死笞缚。
法令尚修明,此理可惊愕。
公卿饱天录,耳目知民瘼。
忍令疮痍内,每肆诛求虐。
但忧值空虚,宁无挺犁钁。
暴吏理宜除,浮费义可削。
吾卧避嚣喧,兹言偶斟酌。
试起望遗村,霾风振墟落。

查看原文

注释

【鞭棰】1.鞭子。亦用作比喻。 2.鞭打。 3.比喻督促﹑勉励。 4.征服,控制。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卒】

卒【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藏沒切,尊入聲。《說文》隸人給事者。《周禮·地官·小司徒》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四兩爲卒。

《唐韻》子律切《集韻》《韻會》卽聿切《正韻》卽律切,音啐。《爾雅·釋詁》盡也。《疏》終盡也。《詩·衞風》畜我不卒。

《爾雅·釋言》巳也。《禮·曲禮》大夫死曰卒。

《唐韻》《集韻》《正韻》倉沒切《韻會》蒼沒切,村入聲。《廣韻》急也。《韻會》匆遽之貌。《前漢·司馬遷傳》卒卒無須臾之閒。《趙充國傳》則亡以應卒。《註》卒謂暴也。

與倅同,音翠。副貳也。《禮·燕義》庶子,官職,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

《集韻》崒亦作卒。

《韻補》叶將遂切,音翠。《左思·吳都賦》雕題之士,鏤身之卒。比飾虬龍,蛟螭與對。

叶昌悅切,音測。《蘇轍·功臣寺詩》流傳後世人,談笑資口舌。是非亦已矣,興廢何倉卒。

【受】

受【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壽。《說文》相付也。《玉篇》得也。《易·旣濟》實受其福。《詩·大雅》受天之祜。

承也。《李適之法觀禪師銘》孰承最上,密受居多。

盛也。《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

容納也。《論語》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

《正字通》神呪切,收去聲。《詩·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叶下昊。昊,許切。○按受字《韻書》無去聲。

叶音暑。《張衡·誚靑衣賦》晏嬰潔志,不顧景女。乃雋不疑,奉霍不受。《韻會》毛氏曰:从音胡到切,下从丈。

【鞭】

鞭【戌集中】【革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左傳·僖二十三年》左執鞭弭,右屬櫜鞬。《禮·曲禮》乗路馬,必朝服載鞭策,不敢授綏。《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史記·三皇紀》以赤鞭鞭草木。

【棰】

棰【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正韻》主蕊切,追上聲。《說文》以杖擊也。《周禮·天官·脯腊註》薄腊曰脯,棰之而施薑桂曰鍛。《前漢·路溫舒傳》棰楚之下,何求不得。

《集韻》都果切,音朶。木叢生貌。

【却】

卻【子集下】【卩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

《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

《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

訛作㕁。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