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不露面

出自:宋代·方岳《亨道至能对棋月下文振闻后堂歌声逃席而起》

拼音:[zhāo][huá,huà,huā][bù,fǒu][lòu,lù][miàn]

平仄:平平仄仄仄

高梧动凉吹,月色如新磨。
吾侪冰雪胸,如此良夜何。
二客信不凡,一局欲灿柯。
中庭人语寂,玉佩鸣相摩。
胜士何洒落,俗子谁讥诃。
安得玉跳脱。酌我金叵罗。
昭华不露面,独茧抽长歌。
径令郑子真,飞梦巫山阿。

查看原文

注释

【昭华】1.美好。 2.美玉名。 3.古代管乐器名。 4.古代池名。 5.古代皇宫内女官名。
【露面】露出脸面。指人物出现﹐为人们所看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昭】

昭【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止遙切《集韻》《韻會》《正韻》之遙切,音招。《說文》日明也。《爾雅·釋詁》昭,見也。《博雅》明也。《玉篇》光也。《廣韻》著也,覿也。《易·晉卦》君子以自昭明德。《書·堯典》百姓昭明。《詩·大雅》於昭于天。

《禮·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祭統》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魯語》明者爲昭,次者爲穆。

《禮·樂記》蟄蟲昭蘇。《註》昭,曉也。蟄蟲以發生爲曉,更息曰蘇。

姓。《戰國策》楚有昭奚恤。《屈原·離騷註》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集韻》時饒切《正韻》時昭切,音韶。廟中佋穆,或作昭。《佩觽集》說文自有佋穆之字,以佋爲昭,蓋借音耳。李祭酒涪說爲晉諱昭,改音韶,失之也。

《集韻》《韻會》《正韻》止少切,音沼。《詩·魯頌》其馬蹻蹻,其音昭昭。《釋文》昭,之繞反。

《集韻》《正韻》之笑切。照,或省作昭。

《韻補》叶蚩於切。《前漢·敘傳》受命之初,贊功剖符。奕世弘業,爵土乃昭。

叶之由切。《楚辭·九章》臨沅湘之淵兮,遂自忍而沈流。卒沒身而絕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华】

華【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䔢《唐韻》戸花切《集韻》胡瓜切,音划。《書·舜典》重華協于帝。《傳》華謂文德。

《禮·檀弓》華而睆。《疏》凡繪畫,五色必有光華,故曰華畫也。

《廣韻》草盛也。

粉也。《曹植·洛神賦》鉛華弗御。

髮白也。《後漢·陳蕃傳》蹇諤之操,華首彌固。

華林,園名。《魏志》芳林園卽今華林園。

地名。《戰國策》說趙王于華屋之下。《史記·秦本紀註》華陽,地名。《吳志·孫皓傳》皓舉大衆出華里。

《水經注》河水東南徑華池。

華表。《古今註》堯設誹謗木,今之華表。

星名。《晉書·天文志》大帝九星曰華蓋。

《韻會》胡化切,音話。《書·禹貢》至于太華。《爾雅·釋山》華山,爲西嶽。

姓。《潛夫論》華氏子,姓也。《通志·氏族略》宋戴公子者,食采于華,因氏焉。

《司馬相如·上林賦》華楓枰櫨。《註》華皮可以爲索。

《集韻》呼瓜切,音譁。《禮·曲禮》爲國君者華之。《註》華,中裂之,不四拆也。《爾雅·釋木》瓜曰華之。

與花同。《爾雅·釋草》華,荂也。《揚子·方言》齊楚之閒或謂之華,或謂之荂。《佩觿集》華有戸瓜,呼瓜二翻,俗別爲花。

《韻補》呼戈切。《邊讓·章華賦》體迅輕鴻,榮曜春華。進如浮雲,退如激波。

胡戈切。《徐鍇·說文繫傳》華,本音和,故今人謂華表爲和表。《棗據詩》矯足登雲閣,相伴步九華。徙倚憑高山,仰攀桂樹柯。

《詩·本音》灼灼其華。《註》音敷。《考》《詩》如常棣之華,顏如舜華,維常之華,叶車韻。隰有荷華,叶下都韻。黍稷方華,叶下途韻,凡七見,皆讀敷。

《唐韻古音》亦音敷。郭璞曰:江東謂華爲敷。陸德明曰:古讀華如敷,不獨江東也。漢光武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必得隂麗華。

《韻會》苦蛙切《正韻》枯瓜切,。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露】

露【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釋名》露,慮也。覆慮物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禮·月令》孟秋,白露降。《詩·召南》厭浥行露。《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

《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註》如淳曰:覆,䕃也。露,膏澤也。《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註》甘露降其國,布散者,人尙武,沉重者,人尙文。

《玉篇》露,見也。《集韻》彰也。《禮·孔子閒居》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疏》露見而生。《左傳·襄三十一年》其暴露之。《戰國策》諸侯見齊之罷露。《註》在野曰露。

《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閼湫底,以露其體。《註》露,羸也。《疏》肌膚瘦,則骸骨露也。

《正字通》軍中捷書曰露布。《後漢·禮儀志》請驛馬露布。《文心雕龍》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諸視聽。

臺名。《史記·孝文紀》常欲作露臺。

《史記·楚世家》蓽露藍縷。《註》服虔曰:蓽露,柴車素大輅也。《後漢·靈帝紀》得民家露車共乗之。

《揚子·方言》覆結或謂之承露。

《正字通》庫露,器名。《皮日休詩》襄陽作髹器,中有庫露眞。《註》玲瓏空虛,故曰庫露。今諺呼書格曰庫露格。

《前漢·董仲舒傳》玉杯蕃露。《註》皆其所著書名也。《字彙補》繁露,冕之繅旒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程大昌演繁露,皆取此義。

《爾雅·釋草》蔠葵,繁露。《註》承露也,大莖小葉,華紫黃色。

《汲冢周書》渠叟以䶂犬。䶂犬者,露犬也。能飛,食虎豹。

白露、寒露,名。見《後漢·律曆志》。

《詩·邶風》胡爲乎中露。《傳》中露,衞邑也。

姓。《廣韻》史記三皇紀,其後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怡、向申呂,皆姜姓之後,爲諸侯。《魯語》以露堵父爲客。《風俗通》漢有上黨都尉露平。

【面】

面【戌集中】【面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象人面形。《書·益稷》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見也。《禮·曲禮》夫爲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註》反言面者,從外來,宜知親之顏色安否。《儀禮·聘禮》者出請事,賔面如覿幣。《註》面,亦見也。《周禮·秋官·司儀》私面。《註》私覿也。

向也。《書·周官》不學牆面。《疏》人而不學,如面向牆。《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

《玉藻》唯君面尊。《註》面,猶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面朝後市。

《廣韻》前也。《儀禮·士冠禮》覆之面葉。《註》面,前也。

《韻會》方面,當四方之一面也。《書·顧命》大輅在賔階面,綴輅在阼階面。《周禮·冬官考工記》或審曲面勢。《註》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史記·留侯世家》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韻會》相背曰面。《史記·項羽紀》馬童面之。《註》如淳曰:面,不正視也。《前漢·項羽傳註》師古曰:如淳說非也。面謂背之,不面向也。面縛亦謂反背而縛之,杜元凱以爲但見其面,非也。

《前漢·張敞傳》自以便面拊馬。《註》師古曰:便面,扇之類也。亦曰屛面。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