镗鞳仍噌吰

出自:宋代·喻良能《石钟山》

拼音:[tāng][tà][réng][cēng][hóng]

平仄:平仄平平平

南北两石钟,上下一水侧。
造物妙鎔冶,蜚廉巧撞击。
镗鞳仍噌吰,歌钟与无射。
丰山吾焉知,蒲牢尔何力。
咨余久愿游,偶此事行役。
时秋风飕飕,日暮水激激。
初如钧天鸣,乍若金奏寂。
入耳粹而清,洗心欣以怿。
怪奇有如此,游览谁能测。
发端示来今,注经人姓郦。

查看原文

注释

【镗鞳】见"镗鎝"。
【噌吰】1.亦作"噌?"。 2.象声词。多用以形容钟鼓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镗】

鏜【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土郞切《集韻》《韻會》《正韻》他郞切,音湯。《說文》鐘鼓之聲。《詩·邶風》擊鼓其鏜。《傳》鏜然,擊鼓聲也。

《韻會》亦作闣。《摯虞·思遊賦》闣兮識故居。

《集韻》亦作閶。《司馬法》鼓聲不過閶。

《廣韻》以鐵貫物也。

【鞳】

鞳【戌集中】【革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0画

《集韻》《韻會》託合切,音錔。《玉篇》兵器也。

《集韻》鏜鞳,鐘鼓聲。或作鞈䶀闒。《韻會》漢相如賦:鏗鏘鏜鞳。○按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作䶀,前漢書文選作鞈。

《集韻》吐盍切,音榻。義同。

【仍】

仍【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音艿。因也。《論語》仍舊貫,如之何。《周禮·春官·司几筵》吉事變几,凶事仍几。《註》變几,變更其質,謂有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

重也,頻也。《前漢·王莽傳》吉瑞累仍。

《谷永傳》饑饉仍臻。

《淮南子·精神訓》仍仍然知盆瓴之足羞也。《註》仍仍,不得志之貌。

雲仍。《爾雅·釋親》昆孫之子爲仍孫,仍孫之子爲雲孫。

國名。《史記·夏本紀》少康娶於有仍氏。

姓。

叶人余切,音如。《柳宗元·佩韋賦》冶訐諫於昬朝兮,名崩弛而陷誅。苟縱直而不羈兮,乃變罹而禍仍。◎按《說文》仍,如乗切,原屬日母變宮之字。今《字彙》仍芿艿陾等字皆作時征切,是爲禪母之齒音,其誤甚矣。不可不辨。

【噌】

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楚耕切《集韻》初耕切,音琤。《玉篇》噌吰,市人聲。

《集韻》鋤耕切,音崢。義同。

慈陵切,音繒。泓噌,空囂意。《晉書·王沈傳釋時論》空囂者,以泓噌爲雅量。

【吰】

吰【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玉篇》胡觥切《廣韻》戶萌切,音宏。《廣韻》噌吰,鐘音。《集韻》本作鈜。鏗鈜,鐘鼓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