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驱宁免为负弩

出自:宋代·强至《迓漕台感书》

拼音:[qián][qū][níng,nìng,zhù][miǎn][wéi,wèi][fù][nǔ]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郡县齐瞻使者麾,马蹄行处是霜威。
前驱宁免为负弩,高谢未能图拂衣。
顾己自知吾道在,折腰甘被俗人议。
古来策足皆贫贱,伊起耕夫吕钓矶。

查看原文

注释

【前驱】1.队伍的前导;先锋:一箭毙其前驱。 2.泛指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革命前驱。
【负弩】1.谓背负弓箭,开路先行。古代迎接贵宾之礼。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 2.古代亭长的别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前】

前【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歬音錢。《增韻》前,後之對。

進也。《廣韻》先也。

《禮·檀弓》我未之前聞也。《註》猶故也。

《儀禮·特牲》祝前主人降。《註》前猶導也。

《集韻》《韻會》《正韻》子淺切,湔上聲。《說文》齊斷也。俗作剪。

《正韻》淺黑色。《周禮·春官·巾車》木路前樊,鵠纓。《註》前,讀爲緇翦之翦。淺黑也。

《韻補》叶慈鄰切,淨平聲。《劉向·九歎》陸魁堆以蔽視兮,雲冥冥而暗前。山峻高以無垠兮,遂曾閎而廹身。

【驱】

驅【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敺《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于切《正韻》丘于切,音區。《玉篇》逐遣也。《禮·月令》驅獸毋害五穀。

《說文》走馬謂之馳,策馬謂之驅。《玉篇》驟也,奔馳也。《易·比卦》王用三驅失前禽。

軍前鋒曰先驅,次前曰中驅。

《集韻》《韻會》祛尤切,音丘。義同。《詩·鄘風》載馳載驅,歸唁衞侯。《陸雲賦》昶愁心以自邁,肅旁人以曾驅。詔河馮以淸川,命湘娥而安流。

《廣韻》《集韻》《韻會》區遇切,音姁。義同。《班固·東都賦》舉㷭伐鼓,申令三驅。輕車霆激,驍騎電騖。《陶侃相風賦》華蓋警乗,奉引先驅。豹飾在後,葳蕤先路。

通作歐。《史記·趙世家》歐,代地。《前漢·食貨志》歐民而歸之農。

叶直谷切,音逐。《詩·秦風》游環脅驅。叶下續轂。俗作駈䮃,非。

【宁】

宁【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直呂切《集韻》《韻會》展呂切,音佇。《爾雅·釋宮》門屛之閒謂之宁。《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註》門內屛外,人君視朝所宁立處。

《集韻》通作著。《詩·齊風》俟我于宁乎而。今作著。

《廣韻》直魚切《集韻》《韻會》《正韻》音除。義同。

《說文》宁辨積物也。象上隆四周之形。○按積物,與《爾雅》正意相背。《韻會》六麌分註。

【免】

免【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亡辨切《集韻》《韻會》美辨切,音勉。《玉篇》去也,止也,脫也。《增韻》事不相及也。《正譌》从兔而脫其足。《前漢·賈誼傳》免起阡陌之中。《註》師古曰:免者,言免脫徭役也。

《廣韻》黜也。《韻會》縱也。《前漢·文帝紀》遂免丞相勃,遣就國。

姓。《韻會》衞大夫免餘。

《集韻》武遠切,音晚。默也。

《集韻》無販切,音萬。喪冠也。春秋傳,侯免擁社。徐邈讀。

《正韻》文運切,音問。娩生子也。

喪禮,去冠括髮也。《通雅》禮記云:公儀仲子之喪,檀公免焉。《註》兔音問,別作絻。

物之鮮者爲免。《禮·內則》菫荁枌楡免薧。《註》免新鮮者,薧乾者。言菫荁枌楡,或用新,或用舊也。

【为】

爲【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负】

負【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房久切《集韻》《韻會》扶缶切,音婦。《說文》恃也。从人守貝,有所恃也。《史記·魏其武安侯傳》武安負貴而好權。

《說文》一曰受貸不償。《前漢·鄧通傳》通家尚負責數鉅萬。

《釋名》負,背也。置項背也。《玉篇》擔也。或作偩。《廣韻》荷也。《易·解卦》負且乗,致至。《詩·大雅》是任是負。《左傳·莊二十年》弛於負擔。

背也。《禮·明堂位》天子負斧,依南鄕而立。《註》負之言背也。

依也。《孟子》虎負嵎。《趙岐註》虎依嵎而怒。

失也。《戰國策》公負令秦與强齊戰。《註》負,猶失也。

老母之稱。《史記·高祖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漢書註》如淳曰:俗謂老大母爲阿負。師古曰:《列女傳》云魏曲沃負者,魏大夫如耳之母也。古語謂老母爲負耳。

敗也。《史記·丞相世家》無益於勝負之數。《孫子·攻謀篇》一勝一負。

憂也。《後漢·章帝紀》刺史二千石不爲負。《註》負,猶憂也。

愧也。《後漢·張步傳》負負無可言。《註》負,愧也。

《廣韻》背恩忘德曰負。《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類篇》違也。《史記·信陵君傳》以負於魏。《註》索隱曰:負音佩。

《唐韻正》叶房以切。《詩·小雅》螟蛉有子,果蠃負之。敎誨爾子,式穀似之。

叶房遇切。《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傍夭矯以橫出,互黝糾而搏負。下岪蔚以璀錯,上崎嶬而重注。○按負字,古音房以反。自《魯靈光殿賦》始讀爲房遇反。

【弩】

弩【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正韻》奴古切《集韻》《韻會》暖五切,怒上聲。《說文》弓有臂者。《釋名》弩,怒也,有勢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鉤弦曰牙,似齒牙也。牙外曰郭,爲牙之規郭也。下曰懸刀,其形然也。合名之曰機,言如機之巧也,亦言如門戸樞機,開合有節也。《古史考》黃帝作弩。《太公·六韜》强弩長兵者,所以踰水戰也。《史記·孫吳傳》萬弩夾道而發。

弩師,軍名。《後漢·順帝紀》調五營弩師,令敎習戰射。

弩父,卒名。《揚子·方言》東海之門卒謂之弩父。《註》主擔幔弩導幨,因名。

水弩,蟲名。《前漢·五行志註》射工亦呼水弩。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