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川今已利

出自:宋代·王之望《出疆次副使准阴舟行》

拼音:[shè][chuān][jīn][yǐ][lì]

平仄:仄平平仄仄

丁年慕请缨,白首翻攘袂。
輶轩遽凭轼,魏阙频回睇。
两淮经战争,万物皆惟悴。
云繁雪霰舞,风猛波涛沸。
椎凌仅通航,鼓夜无停枻。
依樯闻喜朝鲜,酌斚烹匀鳜。
出塞那复古,涉川今已利
一节谁与持,同舟心靡异。
奋身徇主忧,图国忘私计。
昌黎去怀妾,定远老思妹。
高情独无戚,慧眼不留翳。
岂惟诗酒豪,抑亦文武备。
开馆昔登瀛,奉车元起沛。
君遭功名迫,我堪閒散置。
他年洛下吟,忆君徒拥鼻。

查看原文

字义

【涉】

涉【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說文》徒行厲水也。《爾雅·釋水》繇膝以上爲涉。

經也。《枚乗·七發》於是背秋涉冬。

《前漢·賈山傳》涉獵書記,不能爲醇儒。《註》言若涉水獵獸,不專精也。

大涉,水名。《前漢·地理志》犍爲郡南廣縣有大涉水。

縣名。《廣輿記》屬彰德府,古涉侯國地,漢涉縣。

姓。《左傳》有涉佗。

《廣韻》丁愜切《集韻》的協切,音跕。與喋同。血流貌。

【川】

川【寅集中】【巛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昌緣切,音穿。《釋名》穿也。穿地而流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天下之地埶,兩山之閒,必有川焉。《爾雅·釋水》湀闢流川。《註》通流。《疏》湀闢者,通流大川之別名也。《又》過辨回川。《註》旋流。《疏》言川中之水有回旋而流者。《蔡邕·月令章句》衆流注海曰川。《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傳》決九州名川,通之至海。

《禹貢》奠高山大川。《傳》大川四瀆。《疏》川之大者,莫大於瀆。四瀆,謂江,河,淮,漢也。《呂氏春秋》何謂六川:河水、赤水、遼水、黑水、江水、淮水。《潘岳·關中記》涇、渭、灞、滻、鄷、鎬、潦、潏,凡八川。《司馬相如·上林賦》蕩蕩乎八川。

三川,郡名。《史記·秦始皇紀》滅二周,置三川郡。《前漢·高祖紀》斬三川守李由。《註》應劭曰:今河南郡也。韋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也。

四川,省名。《韻會》今成都府,潼州,利州,夔州四路,取氓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立名也。

口川。《周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朱子詩》口川失自防。

川衡,官名。《周禮·地官》川衡掌巡川澤之禁令。

竅也。《山海經》倫山有獸如麋,其川在尾上。《註》川,竅也。

叶樞倫切,音春。《詩·大雅》旱旣大甚,滌滌山川。早魃爲虐,如惔如焚。《前漢·敘傳》昔在上聖,昭事百神。類帝禋宗,望秩山川。

【今】

今【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

《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

《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

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从亼,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已】

已【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

《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利】

利【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詈。《說文》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利者,義之和也。《前漢·鼂錯傳》兵不完利,與空手同。

《廣韻》吉也,宜也。《易·賁卦》利有攸往。

私利也。《莊子·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

《禮·坊記》先財而後禮,則民利。《註》利猶貪也。

《前漢·高帝紀》徙齊楚大族五姓關中,與利田宅。《註》師古曰:利謂便好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軸有三理,三者以爲利也。《註》利,滑密也。

州名。《韻會》巴蜀地。晉西益州,梁改利州。

姓。《韻會》漢有利乾,爲中山相。

《韻補》叶音棃。《古樂府》雨雪霏霏雀勞利,長觜飽滿短觜饑。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