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复促织

出自:宋代·晁说之《枕上闻蛩忽久不鸣》

拼音:[cù][zhī,zhì][fù][cù][zhī,zhì]

平仄:仄平仄仄平

促织复促织,尔实借我职。
语我以诗书,觉我以道德。
胡然久不鸣,似知不如默。
默而如见容,实惟已失则。
不见容而疑,岂不云大惑。
智或神於蓍,梦有不待卜。
秋风日已高,太白光如植。
予岂默默时,杀身徇吾国。

查看原文

注释

【促织】1.蟋蟀的别称: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2.短篇小说。清代蒲松龄作。载《聊斋志异》。明宣宗时,因宫中征求蟋蟀,华阴(今属陕西)人成名屡遭官府催逼,家破人亡。后其子的精魂化为蟋蟀,小而健斗,被献入宫,得皇帝喜爱,当地巡抚、县令因此皆受重赏。情节曲折,想像丰富,对封建官吏作了辛辣的讥讽。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促】

促【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七玉切《集韻》《韻會》趨玉切,音趗。迫也,近也,密也。

局促小,貌。《李白詩》嗷嗷空城雀,身計何戚促。

刺促。《晉書·潘岳傳》閣道謠曰:和嶠刺促不得休。《註》受役於世也。

與趣同。

【织】

織【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音職。《說文》作布帛之總名。《小爾雅》治絲曰織。織,繒也。《廣韻》組織。《書·禹貢》厥篚織文。《傳》織文,錦綺之屬。

《廣韻》《集韻》《韻會》職利切,音志。《正韻》支義切,音寘。《禮·玉藻》士不衣織。《註》織,染絲織之,士衣染繒也。

《集韻》昌志切,音熾。幟或作織。《詩·小雅》織文鳥章。《箋》織,幑也。《疏》幟與織,字雖異,音實同也。《前漢·食貨志》旗織加其上。《註》師古曰:織,讀曰幟。《類篇》或作。

【复】

復【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

《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

《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

《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

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

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

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大業初改曰沔州。

復陶,官名。《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衣服之官也。

衣名。《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集韻》重也。《正韻》反覆也。《易·復卦》反復其道。《詩·小雅》顧我復我。《註》謂迴轉反復之也。

《正韻》復,除也。《前漢·高帝紀》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戸勿事。《註》復其身,及一戸之內,皆不徭役也。

與複通。《史記·秦始皇紀》爲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前漢·高帝紀》上從復道上,望見諸將往往耦語。《註》上下有道,故謂之復。

與覆通。《詩·大雅》陶復陶穴。《音義》復,累土於地上。《說文》作覆。

《集韻》《韻會》《正韻》浮富切,浮去聲。《集韻》又也。《增韻》再也。《詩·大雅·大明序》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

叶房月切,音伐。《韓愈·招揚之罘詩》禮稱獨學陋,易貴不遠復。作詩招之罘,日夕抱饑渴。渴,巨列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