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然莹冰雪

出自:明代·郭第《咏井底花影赠李太常》

拼音:[líng][rán][yíng][bīng][xuě]

平仄:平平平平仄

素绠夜不垂,寒波晓含洁。
娇英被银床,葳蕤弄澄澈。
对月还对镜,堪赏那堪折。
细读太常诗,泠然莹冰雪

查看原文

注释

【泠然】1.轻妙貌。 2.寒凉貌;清凉貌。 3.形容清越激扬的声音。
【冰雪】1.冰和雪。 2.指冻雪。 3.形容心地纯净洁白或操守清正贞洁。 4.形容文章辞意高雅清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泠】

泠【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水名。《說文》水出丹陽宛陵,西北入江。

關中有泠水。《水經注》泠水,出浮胏山。

零陵有泠水。《水經注》泠水,南出九疑山,北流經泠道縣。

桂陽曲江縣有泠水。《水經注》泠水出泠君山。

淸泠,水名。《張衡·西京賦》耕父揚光於淸泠之淵。《註》在南陽西鄂山上。

三江之水曰三泠。

泠泠,水聲。《古樂府》山溜何泠泠。

風聲。《宋玉·風賦》淸淸泠泠,愈病析酲。《莊子·逍遙遊》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音聲洋溢曰泠泠。《陸機·文賦》音泠泠而盈耳。

泠風,和風,所以成穀也。《呂氏春秋辨士篇》師爲泠風。

邑名。《左傳·哀二十五年》將適泠。

麊泠,漢縣名,屬交趾郡。泠道,亦漢縣名,屬零陵郡。

與伶通。《左傳·成九年》晉侯見鐘儀,問其族,曰:泠人也。《正義》泠氏世掌樂官而善,故後世名樂官爲伶官。

《集韻》朗鼎切,音笭。水貌。

靈年切,音蓮。毛長總結也。《周禮·天官·內饔》羊泠毛而毳羶。《註》泠音靈,徐邈音朗年反。

【然】

然【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如延切,音䔳。《說文》燒也。《註》徐鉉曰俗作燃。蓋后人增加。《孟子》若火之始然。《管子·弟子職》蒸閒容蒸,然者處下。《文劉績曰》古者,束薪蒸以爲燭。蒸,細薪也。稍寬其束,使其蒸閒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氣。

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則火易然也。《集韻》通作䕼。

《玉篇》許也,如是也。譍言也。《史記·張耳陳餘傳》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爲然諾者也。

《廣韻》語助。《禮·檀弓》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註》然之言焉也。

《廣韻》如也。《詩·邶風》惠然肯來。《禮·檀弓》貿貿然來。

承上接下語。《禮·曲禮》然後客坐。

《檀弓》然則盍行乎。《文王世子》然而衆知父子之道矣。

《禮·祭義》國人稱願,然曰:幸哉有子如此。《註》然猶而也。

果然,獸名。《周禮·春官·巾車》然。字註。

率然,蛇名。《孫子·九地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連然,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連然有鹽官。

燕然,山名。《前漢·匈奴傳》至速邪烏燕然山。

姓。《左傳》楚然丹。鄭然明。

叶而鄰切,音人。《劉向·列女贊》齊女傅母,防女未然,莊姜亦材,卒能脩身。《馬融·東巡頌》散齊卽畢,越翼良辰,棫槱增積,烈火燔然。

【莹】

瑩【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永兵切《集韻》《正韻》于平切《韻會》于營切,音榮。《廣韻》玉色。

《集韻》石似玉。《詩·衞風》充耳琇瑩。《傳》琇瑩,美石也。《詩·齊風》尚之以瓊瑩乎而。《傳》瓊瑩,石似玉。《韻會》詩詁曰淇奧詩:充耳琇瑩。註:毛云:琇瑩,美石也。詩:尚之以瓊華,尚之以瓊英,尚之以瓊瑩。註:毛云:瓊英,石似玉。鄭云:石似瓊,似瑩。今詳琇瑩與琇實同文,瓊瑩與瓊英瓊華同文,則瑩非玉石矣。毛說非也。况瓊旣爲玉之美,瑩又爲次玉之石,則一瑱乃似二物,鄭說非也。凡玉之生,以及其成,有榮有英,有華有實,猶草木也。瑩卽榮也,謂玉之始生,如草木之榮也。英謂一玉之中最美者,如草木之英華。謂玉之方成,如草木之英華。實謂玉之旣成,如草木之實,皆可用之玉也。

明也。《揚子·太經》一生一死,性命瑩矣。《註》瑩,明也。

六瑩,樂名。《列子·周穆王篇》奏承雲六瑩九韶晨露以樂之。

人名。《前漢·功臣表》祝兹侯呂瑩。《註》師古曰:瑩,音榮。

烏暝反。

凋也。《楚辭·九思》堇荼茂兮扶疎,蘅芷彫兮瑩嫇。

《集韻》《韻會》維傾切,音營。玉似石。

《唐韻》烏定切《集韻》《韻會》《正韻》縈定切,音瀅。玉色光潔也。《逸論語》如玉之瑩。

《正字通》鏡瑩。《晉書·樂廣傳》此人水鏡,見之瑩然。《隋書·高熲傳》獨孤公猶鏡也。每被磨瑩,皎然益明。

心精明亦曰瑩。《江淹·雜體詩》開袠瑩所疑。《韓愈·寄孟詩》抱照瑩疑怪。

《集韻》《韻會》《正韻》烏迥切,音濙。《集韻》聽瑩,惑也。《正韻》引莊子,是黃帝之所聽瑩,謂聞之而惑也。◎按《莊子·齊物論》本作熒。

【冰】

冰【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逼平聲。《說文》本作仌。《徐曰》今文作冰。《韓詩》說冰者,窮谷隂氣所聚,不洩,則結而爲伏隂。《禮·月令》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壯,季冬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冰以入。《周禮·天官》淩人共冰。秋刷冰室,冬藏春啓,夏頒冰。

《爾雅·釋器》冰,脂也。《註》莊子云:肌膚若冰雪。冰雪,脂膏也。《疏》脂膏一名冰脂。

矢筩蓋曰冰。《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徒釋甲執冰而踞。《註》冰,櫝丸蓋。《疏》盛弓者也。或云:櫝丸是箭筩,其蓋可以取飮。

《集韻》《正韻》魚陵切,音凝。同凝。《正韻》古文冰作仌,凝作冰。後人以冰代仌,以凝代冰。

《集韻》讀去聲,逋孕切。《唐書·韋思謙傳》涕泗冰須。《註》謂涕著須而凝也。《李商隱詩》碧玉冰寒漿。

《韻補》叶筆良切,音近浜。《琳·大荒賦》心慇懃以伊感兮,愵永思以增傷。悵太息而攬涕,乃揮雹而淚冰。

【雪】

雪【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音㡜。《說文》本作䨮。凝雨。《元命包》隂凝爲雪。《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詩·邶風》雨雪其雱。

《廣韻》除也。《韻會》洗也。《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廣韻》拭也。《家語》以黍雪桃。《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小雪、大雪,名。見《後漢·律曆志》。

山名。《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

陽春白雪,古曲名。

姓。《正字通》明洪武中巡雪霽。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