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长助掘坑

出自:宋代·释普宁《偈颂四十一首》

拼音:[jiàn][cháng,zhǎng][zhù,chú][jué][kēng]

平仄:仄平平平平

右胁才生,便放拍盲。
指天指地,独步纵横。
云门要打杀,建长助掘坑
恶种从教不复萌,虽然也是贼过后张弓。

查看原文

字义

【建】

建【寅集下】【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居萬切,犍去聲。《說文》立朝律也。《書·洪範》建用皇極。

《玉篇》豎立也。《韻會》置也。《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廣韻》木名。在弱水,直上百仞,無枝。

星名。《禮·月令》仲春之月,旦建星中。《註》建星在斗上。《史記·天官書》建星者,旗也。《註》建六星在斗北,臨黃道,天之都關也。

州名。《韻會》本吳建安郡,唐立建州。

姓。《廣韻》楚王子建之後。《前漢·元后傳》有建公。

《集韻》《韻會》紀偃切,犍上聲。《集韻》覆也。《史記·高帝紀》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註》居高屋而翻瓴水,言向下之勢易也。

與鍵通。《禮·樂記》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名之曰建櫜。《註》建,讀爲鍵。

【长】

長【戌集上】【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镸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

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

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博雅》長,挾也。

《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註》長弟,猶云先後也。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宮名。《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註》長門,漢皇后所居。

地名。《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山名。《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國名。《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獸名。《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銚芅。《疏》長楚,一名銚芅。

姓。《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註》長牂,衞大夫。

仲長,複姓。

長乗,神名。《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人狀犳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註》長,雄長之長。

齒高也。《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位高也。《書·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進也。《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生長也。《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長養之也。《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箋》敎誨不倦曰長。

官名。《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註》庶長,秦爵也。

縣名。《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集韻》度長短曰長。

《集韻》餘也。《正韻》多也,宂也,剩也。《論語》長一身有半。《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正韻》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助】

助【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牀據切《正韻》狀祚切,耡去聲。《說文》左也。从力,且聲。《廣韻》益也。《易·繫辭》天之所助者,順也。

《韻補》叶牀舉切。《揚雄·太翕首》翕食嘬嘬,利如舞也。翕其羽,朋友助也。

【掘】

掘【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衢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勿切,音倔。《說文》搰也。《孟子》有爲者辟若掘井。

與堀通。突也。《詩·曹風》蜉蝣掘閱。《疏》此蟲土裏化生,其掘地而出,形容鮮閱也。

特起貌。《揚雄·甘泉賦》洪臺掘其獨出兮。《註》亦作崛又盡也。《揚子·太玄經》掘變極物窮情。《註》盡變動之事,以窮萬物之情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其月切,音橜。穿也。《易·繫辭》掘地爲臼。

或作闕。《左傳·隱元年》闕地及泉。

《集韻》胡骨切,音鶻。義同。

苦骨切,音窟。揚也。

與窟通。《戰國策》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戸棬樞之士耳。《註》掘即窟。古字通。

《韻會》《正韻》五忽切。與兀通。《莊子·田子方》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於獨也。

《韻補》叶敕律切,音黜。《韓愈詩》遺我一言重,跽受惕齊栗。辭慳義卓闊,呀豁疾掊掘。

《史記·貨殖傳》田農掘業。《註》徐廣曰:古拙字亦作掘。或作撅。

作。

【坑】

坑【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正韻》客庚切《集韻》《韻會》丘庚切。同阬。《爾雅·釋詁》虛也。《增韻》陷也。《尚書序》焚書坑儒。《史記·項羽紀》羽詐坑秦降卒三十萬。

陂塹也。《揚雄·羽獵賦》跇巒坑,超唐陂。

姓。見《姓苑》。

苦岡切,音康。《東方朔·七諫》高山崔嵬兮,水流湯湯。逝日將至兮,與麋鹿同坑。○按韻有通轉,如八庚韻通眞轉陽,不應作叶,後倣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