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不辞句践难

出自:元代·王逢《后无题(五首)》

拼音:[fàn][lǐ][bù,fǒu][cí][jù,gōu][jiàn][nán,nàn,nu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吐蕃回纥使何如,冯翊扶风守大疏。
范蠡不辞句践难,学生何忍惠王书。
银河珠斗低沙幕,乳酒黄羊减拂庐。
北陆渐寒冰雪早,六龙好扈五云车。¤

查看原文

注释

【范蠡】春秋末期越国大夫。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越被吴打败后,随勾践到吴国做了三年人质。回越国后帮助越王刻苦图强,灭亡吴国。后离开越国,周游齐国,经商致富,别号陶朱公。
【不辞】1.不辞让;不推辞。 2.谓不向人告别。 3.文词不顺,不成文。
【辞句】犹文句。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范】

范【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防鋄切《集韻》父鋄切《正韻》房啖切,音犯。《說文》草也。

蠭也。《禮·檀弓》笵則冠,而蟬有緌。《內則》爵鷃蜩范。《梁元帝·覽賦》范飛冠而吐密。

地名。《前漢·地理志》東郡范涿郡范陽。

宮名。《竹書紀年》王十四年作范宮。

臺名。《戰國策》梁王魏嬰觴諸侯於范臺。

門名。《左傳·哀七年》秋,伐邾,及范門。《註》邾郭門也。

姓。《左傳·昭二十九年》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范氏,其後也。《潛夫論》帝堯之後有范氏。《廣韻》隨會爲晉大夫,食采於范,其後氏焉。

通軓。《少儀》祭左右軌范。

通範。《揚子·太經》矩范之動,成敗之效也。《正字通》㔾从弓,音頷。

【蠡】

蠡【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古文〕音禮。《說文》蟲齧木中也。

彭蠡,澤名。《書·禹貢》東匯澤爲彭蠡。《註》彭蠡,在揚州之西界。

鄰知切,音離。《史記·匈奴傳》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

《韻會》憐題切,音黎。瓠瓢也。《前漢·東方朔傳》以蠡測海。

《唐韻古音》落戈切,音騾。義同。

《玉篇》蠡蠡,行列貌。《劉向·九歎》登長陵而四望兮,覽芷圃之蠡蠡。

山名。《揚雄·長楊賦》燒熐蠡。《註》熐蠡,山名。

人名。《晉書·姚弘載記》姚墨蠡。《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杜墨蠡。

與螺通。《類篇》蚌屬。聖人法蠡蚌,而閉戸見文子。

《集韻》魯果切,音裸。瘯蠡,皮肥。一曰疥病。《左傳·桓六年》謂其不疾瘯蠡也。

《集韻》力至切,音利。蟲名。

郞計切,音麗。《揚子·方言》參、蠡,分也。《郭註》謂分割也。齊曰參,楚曰蠡。亦作䗍。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辞】

辞【未集下】【舌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正韻》詳兹切,音詞。俗辭字。《佩觿集》曰:辭亂从舌,其蕪累有如此者,然循用旣久,今亦不廢。《正字通》俗辭字。《佩觿集》辭、亂从舌,其蕪累有如此者。乱。(辭)〔古文〕音詞。辭說也。《易·乾卦》修辭立其誠。《書·畢命》辭尚體要。

《說文》訟辭也。《周禮·秋官·小司》明淸于單辭,罔不中聽獄之兩辭。《疏》單辭謂一人獨言也,兩辭謂兩人競理也。

與辤同。《正韻》卻不受也。《書·大禹謨》稽首固辭。《中庸》爵祿可辭也。

謝也。《前漢·韓王信傳》溫顏遜辭。

別去也。《楚辭·九歌》入不言兮出不辭。

【句】

句【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九遇切《集韻》《韻會》俱遇切,音屨。《玉篇》止也,言語章句也。《類篇》詞絕也。《詩·關雎疏》句古謂之言。秦漢以來,衆儒各爲訓詁,乃有句稱。句必聯字,而言句者,局也。聮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

僂句,地名,龜所出也。《左傳·昭二十五年》初,臧昭伯如晉,臧會竊其寶龜僂句。

《禮·樂記》句中鉤。《疏》謂大屈也。言音聲大屈曲,感動人心,如中當於鉤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句兵欲無彈。《註》句兵,戈戟屬。《釋文》句,俱具反。

音鉤。

《史記·叔孫通傳》臚句。《註》上傳語告下爲臚,下告上爲句。

高句驪,遼東國名,漢爲縣。《前漢·地理志》元菟郡高句驪。

句容,縣名。《地理志》丹陽郡句容縣。

《廣韻》古音遘。《廣韻》句當。《宋史·曹彬傳》江南句當公事回。

姓。《華陽國志》王平,句扶,張翼,廖化爲將。時人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

《類篇》拘也。

與彀同。《詩·大雅》敦弓旣句。《釋文》句,說文作彀。張弓曰彀。

《唐韻》《集韻》古侯切《韻會》《正韻》居侯切,音溝。俗作勾。《說文》曲也。《禮·月令》句者畢出。《左傳·哀十七年》越子爲左右句卒。《註》鉤伍相著,別爲左右屯。《前漢·趙充國傳》入鮮水北句廉上。《註》句廉,渭水岸曲而有廉稜也。

《集韻》亦作區。《禮·樂記》區萌達。《註》屈生曰區。《釋文》區音勾,古侯反。

句芒,春神。《禮·月令》其神句芒。

句龍,社神。《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爲后土。

句繹,邾地。《春秋·哀二年》盟于句繹。

句瀆,齊地。《左傳·襄十九年》執公子牙于句瀆之丘。《前漢·地理志》濟隂郡,句陽縣。《註》左傳句瀆之丘也。

寃句、句章,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句章縣,濟隂郡寃句縣。《註》師古曰,句音鉤。

句吳。《史記·吳世家》自號句吳。《註》吳言句者,發聲也。猶言于越耳。

《五音集韻》亦姓。《史記·仲尼弟子傳》句井疆。《註》正義曰:句作釣。

《廣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衢。須句,地名。《春秋·文七年》公伐邾,取須句。《音義》句,其俱反。

句町,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句町縣。《註》師古曰,音劬挺。

《字彙補》與絇同。履頭飾也。《周禮·天官·屨人》靑句。《註》句當爲絇。《前漢·王莽傳》句履。《註》師古曰,其形岐頭。

《集韻》恭于切,音俱。本作拘。或作佝,止也。

《史記·孝文紀》故楚相蘇意爲將軍,軍句注。《註》應劭曰,山險名也。索隱曰,句音俱。包愷音鉤。

與矩同,方也。《莊子·田子方》履句履者知地形。《陸德明·音義》句音矩。徐云:其俱反。李云:方也。

古有切,音九。《淮南子·地形訓》自東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癭民。《註》句,讀若九。《說文》本作(丩)聲。

【践】

踐【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才線切,音賤。《說文》履也。《禮·曲禮》修身踐言。《註》踐,履也。

《博雅》也。《尚書序》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釋文》踐,藉也。

《玉篇》行也。《類篇》列也。《詩·豳風》籩豆有踐。《傳》行列貌。

《廣韻》蹋踐。《禮·曲禮》毋踐屨。《疏》踐,蹋也。

《釋名》踐,殘也。使殘壞也。

《廣韻》慈演切《集韻》《韻會》《正韻》在演切,音餞。義同。

與善同。《禮·曲禮》日而行事,則必踐之。《註》踐,讀曰善。《疏》踐,善也。言卜得吉而行事,必善也。

與翦通。《周禮·天官·甸師註》不踐其類也。《釋文》音翦。○按《禮記·文王世子》今作翦。

【难】

難【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

《玉篇》不易之稱也。《書·臯陶謨》惟帝其難之。《咸有一德》其難其愼。

珠名。《曹植·美人行》珊瑚閒木難。《註》《南越志》曰:木難,金翅鳥沫所成碧色珠也。

姓。《正字通》南北朝難從党。見《姓苑》。

《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同儺。《集韻》難,卻除凶惡也。《周禮·春官·占夢》遂令始難歐疫。《夏官·方相氏》率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疫。《禮·月令》季春,命國難。《又》季冬命有司大難。

《詩·小雅》其葉有難。《傳》難然盛貌。《釋文》乃多反。

《集韻》乃可切,音娜。同橠。詳木部橠字註。

《廣韻》奴案切《集韻》《韻會》《正韻》乃旦切,音㬮。《廣韻》患也。《易·否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禮·曲禮》臨難毋苟免。《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註》難,相與爲仇讎。

詰辨也。《唐史·韋處厚傳》張平叔議糶鹽,韋處厚發十難以詰之。

《書·舜典》惇德允元而難任人。《傳》難,拒也。《釋文》乃旦反。

《公羊·隱八年·我入邴傳》其言入何難也。《註》難,辭也。《釋文》乃旦反,一音如字。

《孟子》於禽獸又何難焉。《註》難,責也。

人名。《左傳·文元年》難也收子。《釋文》乃多反,一音如字。

叶音臡。《汲冢周書》旁隊外權,隳城湮溪。老弱單處,其謀乃難。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