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桴思仲尼

出自:宋代·梅尧臣《依韵和永叔内翰酬寄杨州刘原甫舍人》

拼音:[chéng,shèng][fú][sī,sāi][zhòng][ní]

平仄:平平平仄平

东望淮海间,恨无鸿鹄羽。
鸿鹄日已飞,风雪岁将暮。
忆听谈老庄,达生无恐惧。
我今齿发疏,何异树有蠹。
离别不必道,俛仰已成故。
书问虽懒为,梦寐则往屡。
乘桴思仲尼,好勇惭季路。
愿希隆中卧,不是邀三顾。
二公廊庙才,酬寄封尺素。
皋夔久相称,舜禹时已遇。
举杯向明月,此意聊可寓。

查看原文

注释

【乘桴】乘坐竹木小筏。《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三国志.魏志.管宁传》:"遂避时难﹐乘桴越海﹐羁旅辽东三十余年。"后用以指避世。
【桴思】即罘罳。设于门外的屏风。桴,通"罘"。
【思仲】杜仲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杜仲》。
【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春秋鲁国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乘】

乘【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繩。《廣韻》駕也,登也。《易•乾卦》時乘六龍以御天。

因也。《孟子》不如乘勢。《老子•道德經》乗乗兮若無所歸。

治也。《詩•豳風》亟其乘屋。

勝也。《周語》乘人不義陵也。

計也。《周禮•夏官•槀人》乘其事,試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誅賞。

姓。漢煮棗侯乗昌。

《廣韻》《韻會》實證切《集韻》石證切,音剩。車也。《詩•小雅》元戎十乘,以先啓行。

物雙曰乘。《左傳•僖三十三年》弦高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揚子•方言》雙鴈曰乘。

物四數皆曰乘。《禮•少儀》乘壺酒。《孟子》發乗矢。

乗丘,地名。《爾雅•釋地註》乗丘,形似車乘也。

草名。《爾雅•釋草》望乘車。《註》可爲索,長丈餘。

《韻會》乘者,載也。取載事爲名。《孟子》晋之乗。◎按《韻瑞》引晋乘入平聲,誤。今宗譜曰家乘,義與史乘通。

《傳燈錄》禪有淺深階級,一小乘,一大乘。頓悟自心無漏智,此心卽佛,曰最上乘。《宋沙門契嵩•原敎篇》五乘皆統之於三藏。一人乗,二天乗,三聲聞乗,四緣覺乘,五菩薩乘。後三乘導其徒出世也。前二乗以欲不可輒去,就其情而制之也。皆去聲。

《集韻》諸應切,音證。姓也。《說文》本作椉。

【桴】

桴【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縛謀切《集韻》《韻會》《正韻》房尤切,音浮。《說文》棟名。《爾雅·釋宮》棟謂之桴。《註》謂屋脊也。《班固·西都賦》列棼橑以布翼,荷棟桴而高驤。

擊鼓杖。與枹同。《禮·禮運》蕢桴而土鼓。

聚土器也。《詩·大雅》捄之陾陾。《鄭箋》捄,桴也。築牆者桴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諸板中。

桴思,屛也。《禮·明堂位屛註》屛謂之樹,今桴思也。

《唐韻》引《逸周書·王會解》康民以桴苡。桴苡卽所謂芣苢也。其實如李,食之宜子。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浮炭者,謂投之水中而浮,今人謂之桴炭。《白居易詩》日暮半爐桴炭火,是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芳無切,音敷。編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論語》乗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乗桴濟河。

與附通。《詩·小雅》毋敎猱升木,如塗塗附。《鄭箋》附,木桴也。符遇切。

桴筏之桴亦叶音浮。《易林》水深無桴,蹇難何游。商伯失利,庶人愁憂。

【思】

思【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恖音司。《說文》睿也。《書·洪範》思曰睿。《六書總要》念也,慮也,繹理爲思。

願也。《詩·大雅》思皇多士。《箋》願也。《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

語巳辭。《詩·周南》不可泳思。

《大雅》神之格思。

語起辭。《詩·大雅》思齊太任。

《魯頌》思樂泮水。

《諡法》謀慮不愆曰思。

州名。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

姓。以諡爲氏,明有思志道。

《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相吏切,音四。《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

悲也。《詩·小雅》䑕思泣血。《註》思,去聲,䑕思,哀以思。言悲也。

《書·堯典》欽明文思。《註》道德純備謂之思。《音義》思,息嗣反。

如字。

叶相居切,音須。《徐幹·室思詩》妾身雖在遠,豈違君須臾。旣厚不中薄,想君時見思。

叶桑才切,音腮。多鬚貌。《左傳·宣二年》宋城者謳曰:于思于思,棄甲復來。

念也。《易·咸卦》憧憧往來,朋從爾思。《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說文》从心囟聲。囟頂門骨空,自囟至心,如絲相貫不絕。

【仲】

仲【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衆切,蟲去聲。《釋名》父之弟曰仲父。仲,中也,位在中也。《禮·檀弓》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

樂器。《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

《水經注》魏明帝鑄銅人二列司馬門外,謂之翁仲。

姓。高辛氏才子仲堪之後。

仲孫,複姓。

與中通。仲春亦曰中春,仲子亦曰中子。《前漢·外戚傳》同產兄弟四人,曰子、孟、中、叔。

【尼】

尼【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女夷切,音泥。《說文》从後近之也。从尸匕聲。《徐鍇曰》尼猶昵也。《廣韻》又和也。

先師孔子仲尼。《家語》顏氏禱於尼丘,而孔子生,故字曰仲尼。尼丘,山名。

女僧也。《釋典》有比丘尼。

《集韻》《類篇》尼質切《韻會》《正韻》女乙切,音匿。《爾雅·釋詁註》尼者,近也。引尸子,悅尼而來遠。《孔穎達曰》尼,近也。通作昵。

《五音集韻》乃禮切,音伱。《爾雅·釋詁》尼,定也。《註》止也。止亦定也。《孟子》止或尼之。今讀泥去聲,義同。尼猶曳止之也。別作柅。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