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吏望尘迎使节

出自:明代·郭登《早发洱海》

拼音:[guān][lì][wàng][chén][yíng][shǐ][jié,jiē]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长风摇影动旌旗,双引鸣笳马上吹。
官吏望尘迎使节,壶觞随路候王师。
五营霜雪陈兵甲,千里雷霆震鼓鼙。
笑倚肩舆挥白羽,誓将威武定边夷。

查看原文

注释

【官吏】旧时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
【望尘】1.看见飞扬的尘土。亦喻捕风捉影或观察到细小的征候。 2.犹言望尘而拜。 3.犹言望尘追迹。 4.犹言望尘莫及。
【使节】1.古代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时所持符信。 2.使者。亦用以称派驻一方的官员。 3.今特指一国常驻他国的外交官,或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代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官】

官【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觀。《說文》吏事君也。《玉篇》宦也。《論語·撰考》黃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周禮·天官疏》上古以雲鳥紀官,六官之號見於唐虞,堯育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之子,使掌舊職天地之官。其時官名,蓋曰稷曰司徒,是天官稷也,地官司徒也。

分命仲叔,使掌四時之官,春爲秩宗,夏爲司馬,秋爲士,冬爲共工。共工,冬官也。合稷與司徒,是六官之名見也。夏之官百有二十,公卿大夫元士,具列其數,殷之官二百四十,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備,故曰設官分職,以爲民極。

《增韻》職也,使也,公也。《書·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禮·王制》論定然後官之。

《周禮·春官·大宗伯》六命賜官。《註》謂自置其臣屬,治家邑也。

朝廷治事處曰官。《禮·玉藻》在官不俟屨。《註》趨君命也。《前漢·賈誼傳》學者所學之官也。

事也。《禮·樂記》禮樂明備,天地官矣。《疏》官猶事也,謂各得其事也。

身有五官。《孟子》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又》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

姓。

複姓。三氏,晉王官氏,魯亓官氏,楚上官氏。

與管通,宋元邊徼所司曰掌管,今爲土司長官。

叶古元切,音涓。《崔駰·大理箴》嗟兹大理,愼於爾官。賞不可不思,斷不可不虔。《說文》从宀从㠯。㠯猶衆也,與師同意。

【吏】

吏【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力置切《集韻》《韻會》良志切《正韻》力地切,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左傳·成二年》王使委于三吏。《註》三吏,三公也。

《韻會》府史之屬亦曰吏。《周禮·天官·大宰》八則,三曰廢置以馭其吏。《前漢·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爲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爲少吏。《註》師古曰:吏,理也。主理其縣內也。

姓。《正字通》漢吏宗,王莽時人。

《五音集韻》神至切,音示。奉也,職事也,勞也。《說文》本作叓。

【望】

望【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詩·邶風》瞻望弗及。

《詩·大雅》令聞令望。《疏》爲人所觀望。

《孟子》望望然去之。《趙岐註》慚愧之貌也。《朱傳》去而不顧之貌。

《博雅》覗也。《韻會》爲人所仰曰望。

責望。

怨望。

祭名。《書·舜典》望于山川。《傳》皆一時望祭之。《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義同。《詩·小雅》萬夫所望。《釋文》協韻音亡。

《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易·小畜》月幾望。《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韻會》从壬,譌从王。《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

【尘】

尘【寅集上】【小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字彙補》古文塵字。註詳土部十一畫。(塵)〔古文〕。埃也。《爾雅·釋詁》久也。謂塵垢稽久也。《詩·小雅》無將大車,祗自塵兮。《後漢·班固傳》風伯淸塵。《拾遺記》石虎起樓四十丈,異香爲屑,風起則揚之,名芳塵。《嶺南表異錄》犀角爲簪梳,塵不著髮,名辟塵犀。

淫視爲遊塵,見《穀梁序疏》。

明窻塵,丹砂,藥名。《李白·草創大還詩》髣髴明窻塵。

《梵書·圓覺經》根塵虛妄。《註》根塵,六根之塵,謂眼、耳、鼻、舌、心、意。

《列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見東海三變爲桑田,今將行復揚塵乎。

姓,見《統譜》。

叶直連切,音廛。《班彪·北征賦》忽進路以息節兮,飮予馬兮洹泉。朝露漸予冠蓋兮,衣晻藹而蒙塵。

【迎】

迎【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語京切《集韻》魚京切《韻會》疑京切,。《說文》逢也。《增韻》逆也,迓也。《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逆,自關而西曰迎。《淮南子·覽㝠訓》不將不迎。《註》將,送也。迎,接也。不隨物而往,不先物而動也。

逆數也。《史記·五帝紀》迎日推策。《註》逆數之也。日月朔望,未來而推之,故曰迎日。

《廣韻》魚敬切《集韻》《韻會》《正韻》魚慶切,去聲。《正韻》凡物來而接之則平聲,物未來而往迓之則去聲。《詩·大雅》親迎于渭。

叶吾郞切,音昂。《史記·龜筴傳》理達于理,文相錯迎。使工占之,所言盡當。

叶元具切,音遇。《屈原·離騷》百神翳其備降兮,九嶷迎。皇剡剡其揚靈兮,告余以吉故。

【使】

使【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史。令也,役也。《豳風》序:說以使民。《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註》指事使人也。《管子·樞言篇》天以時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

《集韻》疏吏切《正韻》式至切,。遣人聘問曰使。《前漢·韓信傳》發一乗之使,下咫尺之書。

《鬼谷子抵巇篇》聖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訓》四時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諡法》治民克盡嚴篤無私曰使。本作。《六書統》从人从事。令人治事也。

【节】

節【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卩《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結切,音接。《說文》竹節也。

操也。《左傳·成十五年》諸侯將見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爲君非吾節也。

止也,檢也,制也。《易·頤象》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疏》節,裁節。

《節卦》節亨。苦節不可貞。《疏》節者,制度之名,節止之義,制事有節,其道乃亨。

《說卦傳》節,止也。《書·康誥》節性惟日其邁。《禮·檀弓》品節斯。《註》制斷也。《爾雅·釋樂》和樂謂之節。《疏》八音克諧,無相奪倫,謂之和樂,樂和則應節。《左傳·莊二十三年》公如齊觀社,曹劌諫曰:會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史記·樂書》大禮與天地同節。《正義曰》天有日月,地有山川,高貴賤等差異別,是大禮與天地同節。

符節,所以示信。《書·康誥》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註》諸有符節之臣,若爲官行文書而有符,今之印者也。《周禮·地官》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凡通達于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節者,有幾則不達。《註》以王命往來,必有節以爲信。

《秋官》小行人掌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爲之。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管節,皆以竹爲之。《禮·玉藻》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註》隨事緩急,急則二節,故走。緩則一節,故趨也。《左傳·文十二年》秦西乞術曰: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諸執事,以爲瑞節。《註》節,信也。《史記·秦始皇紀》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正義曰》旄節者,編旄爲之,以象竹節。

時節。《左傳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爲啟。立秋、立冬爲閉。用此八節之日登觀臺,書其所見雲物氣色。

人君壽日皆名節,有萬壽節、天中節等名。

地名。《左思·魏都賦》掘鯉之淀,蓋節之淵。《註》蓋節淵在平原鬲縣北。

貫節,藥草名。

樂器,卽拊也,所以節樂。

諡法,好廉自克曰節。

漢宣帝改元地節。《應劭曰》欲令地得其節。

姓。明正德中,守禦指揮僉事節鐸。

官名。《眞風土記》村中人家稍密,有鎭守之官,名曰買節。

《集韻》昨結切,音截。《詩·小雅》節彼南山。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叶子計切。《曹植·王霸贊》壯氣凌雲,挺身奮節。所征必拔,謀顯垂惠。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