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寄冥财听僧诱

出自:宋代·方回《记三月十日西湖之游吕留卿主人孟君复方万里》

拼音:[fén][jì][míng][cái][tīng][sēng][yòu]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丙申上巳七日后,一主二宾夫岂偶。
遣车却骑钱塘门,主人满船富肴酒。
别唤轻船载仆从,大船品字着三友。
旁观指点知为谁,对峙玉人间白叟。
岂无识老讶此老,不愧妙年两贤守。
孟侯吕侯将相家,早绾金章纡紫绶。
方干云孙耸吟肩,左右鼎鼐中瓦缶。
虽然兰臭尚同心,剧谈锋起各虚受。
是日杭人诧佛事,焚寄冥财听僧诱
公子王孙倾城出,姆携艳女夫挈妇。
放生亭远鹜长堤,保叔塔高陟危阜。
居然红裙湿芳草,亦有瑜珥落宿莽。
暖热已极天色变,大风滔天怒涛吼。
篙师缭绕孤山背,倘佯里湖保无咎。
百舠千舫第二桥,四圣观前依古柳。
春色浓时良佳哉,游人聚处可舍否。
一杯一杯入醉乡,诙嘲谑笑无不有。
泉币重费忘多少,歌妓频呼杂妍丑。
似狂非狂痴非痴,何啻万众愁回首。
我时颓然乎其间,看朱成碧辰至酉。
健啖晚菘兼早韭,快赏调冰仍雪藕。
归途恍然了不记,晓窗半醒卧噎呕。
一日之乐三日病,宁负衰躯护馋口。
愿从孟侯觞吕侯,更着百千沽十斗。

查看原文

注释

【冥财】为鬼神或已殁之人焚化的纸钱﹑纸元宝。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焚】

焚【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燔《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汾。《玉篇》燒也。《集韻》火灼物也。《書·胤征》玉石俱焚。《易·離卦》焚如。《春秋·桓七年》焚咸丘。《註》焚,火田也。《禮·月令》仲春毋焚山林。

《集韻》方問切,音奮。《左傳·襄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註》杜預曰:焚,斃也。服虔曰:焚,讀曰僨僵也。《集韻》本亦作僨。

叶汾沿切。《郭璞·炎山贊》木含陽精,氣結則焚,理其微乎,其妙在傳。

叶符筠切。《曹植文》季嗣不維,網漏于秦,崩樂滅學,儒坑禮焚。《說文》本作燓。《集韻》或作炃燌。

【寄】

寄【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音記。《說文》托也。《增韻》寓也。《周語》國無寄寓。《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

《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

《廣韻》附也。《增韻》傳也。《禮·王制》東方曰寄。《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

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

《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註》請寄,猶囑托也。

寄生,草名。

寄居,小蟹名。

【冥】

冥【子集下】【冖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正韻》眉兵切,音銘。《說文》幽也。从日六,冖聲。日數十,十六日而月始虧,冖亦夜也。《爾雅·釋言》幼也。《註》幼稚者,冥昧也。《詩·小雅》噦噦其冥。《前漢·五行志》其廟獨冥。《註》暗也。《玉篇》窈也,夜也,草深也。

靑冥,天也。《楚辭·九章》據靑冥而攄虹。

北冥,海也。《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正韻》通作溟。

玄冥,水神。《禮·月令》其神玄冥。《註》少皡氏子曰脩,曰熙,爲水官。

《集韻》《韻會》母迥切《正韻》母耿切,銘上聲。《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朱註》冥冥,昏晦也。

《集韻》莫定切,銘去聲。義同。

《集韻》《韻會》《正韻》莫狄切,音覓。覆也。以繩縻取禽獸之名。周禮有冥氏,掌設弧張爲阱擭,以攻猛獸。

叶謨陽切《史記·龜莢傳》正晝無見,風雨晦冥。雲蓋其上,五采靑黃。

《集韻》䁕見切,音麪。冥眴,視不見。

【财】

財【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㒲《唐韻》昨哉切《集韻》牆來切,音裁。《說文》人所寶也。《徐曰》可入用者也。《玉篇》納財,謂食穀也,貨也,賂也。《易·繫辭》何以聚人曰財。《註》財,所以資物生也。《書·禹貢》底愼財賦。《傳》所愼者,財貨貢賦。《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斂財賄。《註》財,泉穀也。《禮·坊記》先財而後禮。《註》幣帛也。

《禮器》設於地財。《註》財,物也。各是土地之物。

與裁通。《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釋文》財,荀作裁。《爾雅·釋言疏》裁、財音義同。《史記·封禪書》民里社各自財以祠。《前漢·郊祀志》作自裁。

與材通。《孟子》有達財者。

與纔通。《史記·孝文本紀》太僕見馬遺財足。《註》財,與纔同。

《集韻》昨代切,音在。義同。

《韻補》叶前西切。《舜·南風之歌》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按《唐韻正》支、齊兩韻本通。

【听】

听【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說文》笑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楊愼曰》听,古哂字。

《廣韻》口大貌。《集韻》大口謂之听。

《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亦笑貌。

《集韻》口謹切,音赾。

魚斤切,音㹞。

逆乙切,音聉。義同。

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魚衣切,音沂。與嗞,媿貌。

《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聽)〔古文〕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廣韻》待也。

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

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疏》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斷也。《禮·王制》司寇正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之。

《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㕔。《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僧】

僧【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蘇增切《集韻》慈陵切《韻會》思澄切《正韻》思登切,塞平聲。沙門也。梵音云僧伽,從浮屠敎者,或稱上人。梵語僧伽邪三合音,俗取一字,名曰僧。《魏書·釋老志》其始修心,則依佛法,僧之三歸,若君子之三畏也。

《禪宗記》禪僧衣褐,講僧衣紅,瑜伽僧衣蔥白。瑜伽僧者,今應赴僧也。

眞臘國呼僧爲苧菇,僧皆茹魚肉,惟不飮酒,供佛亦用魚肉。僧用金銀轎,扛傘柄者,國王有大政,亦咨訪之。

《唐本草》密陀,僧一名沒多僧,出波斯國,形似黃龍齒而堅重。

【诱】

誘【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羐《唐韻》與久切《集韻》《韻會》以九切《正韻》云九切,音酉。《爾雅·釋詁》進也。

《詩··風衡門序》衡門,誘僖公也。《箋》進也。

《玉篇》相勸也。《廣韻》道也。《書·大誥》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傳》化其固滯,誘其順從。《詩·召南》有女懷春,吉士誘之。《傳》道也。

《廣韻》敎也。《儀禮·鄕射禮》誘射。《註》敎也。

《說文》相訹呼也。《玉篇》誘,引也。《左傳·僖十年》卻芮曰:幣重而言甘,誘我也。《史記·越王句踐世家》吳太宰嚭貪,可誘以利。

通作牖。《詩·大雅》天之牖民。《正義》牖與誘通。《禮·樂記》詩云:誘民孔易。《註》詩本作牖。

叶演女切,音雨。《韓愈·元和聖德詩》有恇其凶,有餌其誘。其出穰穰,隊以萬數。數上聲。《說文》本作从処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