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身不愿挂绿皮

出自:宋代·李瓘《挂冠》

拼音:[yǒu,yòu][shēn][bù,fǒu][yuàn][guà][lǜ,lù][pí]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古云学古斯入官,我见学易而官难。
平生透破梦觉关,本来面目只儒酸。
吾亲不侍若为欢,不如归去卧林间。
殿前三策沥忠肝,多谢皇恩天地宽。
戏衫卸下白衣还,扁舟飞过子陵滩。
前修亦有逋与抟,圣世与之俱空闲。
何物种放太厚颜,山鬼移文伐其奸。
此行无复出闽山,休音息影谷之盘。
今朝酾酒酹雩坛,便向钱塘门挂冠。
有手须搴龙衮衣,有头须叩九阶墀。
有口须读离骚词,有腹须饱商山芝。
有身不愿挂绿皮,笑问此身到何之。
石室山之颠,重湖水之湄,
陶公云乐夫天命复奚疑。

查看原文

注释

【有身】怀孕;怀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有】

有【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身】

身【酉集中】【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

《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

《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愿】

愿【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正韻》虞怨切,音願。《說文》謹也。

愨也,善也。《書·臯陶謨》愿而恭。

與原通。《論語》鄕原,德之賊也。《朱傳》原,與愿同。

《集韻》愚袁切,音元。《周禮·秋官·大司》上愿糾暴。劉昌宗讀。

【挂】

挂【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古賣切《正韻》古畫切,音卦。《說文》畫也。《正字通》圭从二土,有畺畫義。

《玉篇》懸也。《儀禮·少牢禮》挂於季指。《戰國策》無把銚挂耨之勢,而有積栗之實。通作掛。

剛挂,矢鏃名。《潘岳·射雉賦》屬剛挂以潛擬。《註》一作罫。

《集韻》胡卦切,音畫。礙也。同罫。與絓通。

涓畦切,音圭。別也。《莊子·漁父篇》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或作刲。一曰中鉤取物也。(掛)《唐韻》《集韻》《韻會》古賣切《正韻》古畫切,音卦。別也。

揲筮,置著小指閒也。《易·繫辭》掛一以象三。《註》置而不用曰掛。《又》再扐而後掛。《註》合而置之曰掛。《朱子·本義》掛者,懸於左手小指之閒。

《正韻》與掛同。《易·乾卦疏》易緯云:卦者,掛也。言懸掛物象以示於人。

《集韻》《韻會》《正韻》古買切,音柺。義同。陸德明易釋文有二音。

【绿】

綠【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說文》帛靑黃色也。《釋名》綠,瀏也。荆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詩·邶風》綠兮衣兮。《博》綠,閒色。

《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綠,王芻也。《釋文》爾雅作菉。

【皮】

皮【午集中】【皮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疲。《說文》剝取獸革者,謂之皮。从又,爲省聲。《長箋》从爲形義俱遠。當作从又从尸。《徐曰》又,手也。生曰皮,理之曰革,柔之曰韋。《書·禹貢》梁州,厥貢熊羆狐狸織皮。《傳》貢四獸之皮,織金罽。《周禮·天官》掌皮掌秋斂皮,冬斂革,春獻之。《註》有毛爲皮,去毛爲革。

《釋名》被也。被,覆體也。《韻會》皮膚,肌表也。《史記·酈生傳》足下以目皮相,恐失天下士。

《揚子·方言》秦晉言非其事,謂之皮傳。《註》謂强語也。《後漢·張衡傳》後人皮傳,無所容篡。《註》皮膚淺近,强相傅會也。

《博雅》皮,弁冠也。《禮·郊特牲》祭之日,王皮弁以聽祭報,示民嚴上也。

《正韻》狐貉之裘曰皮也。《莊子·讓王篇》冬日衣皮毛。

皮侯。《周禮·冬官考工記》張皮侯而棲鵠。《論語》射不主皮。《註》皮,革也。布侯而棲革於其中以爲的,所謂鵠也。

皮幣。《前漢·武帝紀》請收銀錫,造白金及皮幣,以足用。

腹心部曰皮室。《遼史·百官國語解》軍制有南北左右皮室,及黃皮室,皆掌精兵。

《博雅》重皮,厚朴也。

《古今注》長安兒童呼苦葴爲皮弁。

《本草·釋名》仰天,皮掬,天皮,地衣草別名。卽濕地上苔衣也。

皮氏,縣名。《前漢·地理志》屬河東郡。

皮山,山名。見《山海經》。

姓。鄭大夫子皮,後漢皮揚,唐皮日休。

叶蒲何切,音婆。《詩·召南》羔羊之皮,素絲五紽。《左傳·宣二年》宋華元謂役者曰: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役者曰:從其有皮,丹漆若何。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