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夺惊桴鼓

出自:宋代·苏辙《送排保甲陈祐甫》

拼音:[piāo][duó][jīng][fú][gǔ]

平仄:平平平平仄

我生本西南,为学慕齐鲁。
从事东诸侯,结绶济南府。
谁言到官舍,旱气裂后土。
饥馑费囷仓,剽夺惊桴鼓
缅焉礼义邦,忧作流亡聚。
君来正此时,王事最勤苦。
驱驰黄尘中,劝说野田父。
穰穰百万家,一一连什伍。
政令当及期,田闾贵安堵。
归乘忽言西,劬劳共谁语。

查看原文

注释

【剽夺】1.掳掠。 2.抄袭。
【桴鼓】1.鼓槌与鼓。比喻相应迅速。 2.指战鼓。 3.指警鼓。用于报警告急。 4.乐鼓的一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剽】

剽【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符消切《集韻》《韻會》毗霄切《正韻》毗招切,音瓢。《爾雅·釋樂》大鍾謂之鏞,其中謂之剽。《疏》不大不小者名剽。孫炎曰:剽者,聲輕疾也。李巡云:其中微小,故曰剽。剽,小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匹妙切,漂去聲。《說文》砭刺也。从刀,票聲。《廣雅》剝也。《蒼頡篇》截也。

《集韻》剽,刼也。《史記·酷吏列傳》攻剽爲羣盜。

《前漢·地理志》自全晉時,已患其剽悍。《註》師古曰:剽,急也,輕也。

《集韻》遙切,音標。識也。

《韻會》匹沼切,漂上聲。末也。《莊子·庚桑楚》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

《集韻》俾小切,瓢上聲。末也。

【夺】

奪【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彊取也。《前漢·食貨志》大賈富家,不得豪奪吾民。《景帝紀》漁奪百姓。《文中子·王道篇》輕施者必好奪。

鐫削祿階亦曰奪。《論語》奪伯氏騈邑三百。

狹路也。《禮·檀弓》齊莊公襲莒于奪。○按《左傳·襄二十三年》齊侯襲莒,杞殖華還載甲,夜入且于之隧。《杜註》:且于,莒邑。隧,狹路。鄭元引之證經云:隧奪聲相。近又云:或作兌,據此則奪非地名。敓,古奪字,兌卽敓之省文。非。

丘月切,音闕。《白居易·桐花詩》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草木堅彊物,所稟固難奪。

叶僻吉切,音狄。《大度首》石赤不奪,節士之必。敚或敓原字从攴。

【惊】

惊【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

《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音京。《說文》馬駭也。《玉篇》駭也。《易·震卦》震驚百里。《詩·大雅》震驚徐方。《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

叶居陽切,音姜。《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桴】

桴【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縛謀切《集韻》《韻會》《正韻》房尤切,音浮。《說文》棟名。《爾雅·釋宮》棟謂之桴。《註》謂屋脊也。《班固·西都賦》列棼橑以布翼,荷棟桴而高驤。

擊鼓杖。與枹同。《禮·禮運》蕢桴而土鼓。

聚土器也。《詩·大雅》捄之陾陾。《鄭箋》捄,桴也。築牆者桴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諸板中。

桴思,屛也。《禮·明堂位屛註》屛謂之樹,今桴思也。

《唐韻》引《逸周書·王會解》康民以桴苡。桴苡卽所謂芣苢也。其實如李,食之宜子。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浮炭者,謂投之水中而浮,今人謂之桴炭。《白居易詩》日暮半爐桴炭火,是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芳無切,音敷。編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論語》乗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乗桴濟河。

與附通。《詩·小雅》毋敎猱升木,如塗塗附。《鄭箋》附,木桴也。符遇切。

桴筏之桴亦叶音浮。《易林》水深無桴,蹇難何游。商伯失利,庶人愁憂。

【鼓】

鼓【亥集下】【鼓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

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

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

《前漢·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鳴,曰石鼓,鳴則有兵。

國名。春秋鼓國,白狄別種。《左傳·昭二十三年》晉襲鼓,滅之。《後漢·郡國志》鉅鹿下曲陽有鼓聚,故翟鼓子國。

量名。《禮·曲禮》獻米者操量鼓。《廣雅》斛謂之鼓。《荀子·富國篇》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註》鼓,量也。謂數度以盆量也。

《後漢·東夷傳》扶餘國,正月,國中連日大會飮樂,名曰迎鼓。《集韻》俗作皷,非是。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