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屈终不舒

出自:宋代·方岳《用简斋建除体韵》

拼音:[yù][qū][zhōng][bù,fǒu][shū]

平仄:仄平平仄平

建旗凛大将,负弩纷前驱。
除此两不能,锄荷则有余。
满畦老菘韭,贫犹未饥虚。
平生错料事,不到齐王竽。
定无相携人,岁晚谁与娱。
执杯手欲龟,风雪侵貂褕。
破颜划孤啸,郁屈终不舒
危坐发深省,宁若巾柴车。
成败未可知,芜我瓜芋区。
收身黄觳觫,心迹何裕如。
开口不言钱,未害书生迂。
闭户聊课诗,政与俗士疏。

查看原文

注释

【郁屈】1.盘屈。唐韩愈《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惟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开笼听其去,郁屈尚不平。"后以称代蛇。 2.屈曲貌。 3.形容攒聚之状。 4.郁积,郁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郁】

郁【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於六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六切,音㤢。《集韻》地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有郁夷縣,膠東有郁秩縣,又郁郅縣,屬北地郡。

郁郁,文盛貌。《史記·五帝紀》其色郁郁,其德嶷嶷。

《天官書》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

姓。《廣韻》魯相有郁貢。

叶越逼切,音逸。《司馬相如·上林賦》芬芳漚鬱,酷烈淑郁。皓齒粲爛,宜笑的皪。

【屈】

屈【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詘。《說文》無㞑也。从㞑出聲。

曲也,請也。

《增韻》鬱也,軋也。《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易·繫辭》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孟子》威武不能屈。

作絀。《荀子·非相篇》緩急羸絀。《註》猶屈伸也。

通作詘。《史記·晏嬰傳》詘於不知已,而信於知己。

《集韻》《韻會》《正韻》通。

與倔通。倔彊,梗戾貌。《史記·陸賈傳》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彊於此。《師古曰》不柔服也。

《集韻》《韻會》《正韻》。地名。晉公子夷吾所居,出良馬。在今河東縣。《左傳·僖二年》屈產之乗。

姓。楚公族屈原,楚大夫屈宜申。

屈侯,複姓。

大屈,弓名。《左傳·昭七年》楚靈王享公於新臺,好以大屈,旣而悔,公反之。

《廣韻》九月切《集韻》《類篇》丘月切,墓銘》不學而剛,有摧必折。毅毅程公,其剛不屈。

與絀通。《禮·玉藻》君命屈狄。《註》狄,翟也。后夫人之服,刻雉爲五采,子男之妻,受王后之命者,刻繒不畫,故曰屈狄。《周禮》作闕翟。

叶居詣切,音計。《曹植·王陵贊》從漢有功,少文任氣。高后封呂,直而不屈。

【终】

終【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螽。《說文》絿絲也。

《玉篇》極也,窮也。《集韻》一曰盡也。《易·繫辭》《易》之爲書也,原始要終。《書·仲虺之誥》愼厥終,惟其始。《詩·大雅》高朗令終。

《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

《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疏》歸其餘,分置于終末。言於終末乃置閏也。

《左傳·襄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

《爾雅·釋天》月在壬曰終。

《前漢·法志》地方一里爲井,井十爲通,通十爲成,成方十里,成十爲終。

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終葵氏。《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終黎氏。《前漢·終軍傳》終軍,字子雲,濟南人也。

《韻補》叶諸仍切。《周易·坤·文言》以終叶成。

《韻補》叶諸良切。《陳琳·迷迭香賦》竭歡慶於夙夜兮,雖幽翳而彌彰。事罔隆而不殺兮,亦無始而不終。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舒】

舒【未集下】【舌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商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音書。《說文》伸也。《博雅》舒,展也。《揚子·方言》舒,勃展也。東齊之閒凡展物謂之舒勃。

《廣韻》緩也,遲也,徐也。《爾雅·釋詁》舒,敘也。《詩·大雅》王舒保作。《傳》舒,徐也。《釋文》舒,序也。《禮·玉藻》君子之容舒遲。《疏》舒遲,閒雅也。《淮南子·原道訓》柔弱以靜,舒安以定。《註》舒,詳也。

《爾雅·釋詁》緒也。《註》又爲端緒。

《韻會》散也,開也。

國名。《詩·魯頌》荆舒是懲。《疏》舒,楚之與國。《春秋·僖三年》徐人取舒。《註》舒國,今廬江舒縣。《韻會》唐置舒州,宋改安慶府。

《左傳·襄二十三年》明日將復戰,期于壽舒。《註》壽舒,莒地。

姓。唐舒元興。

鼎名。《左傳·定六年》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鞶鑑。《疏》舒鼎,鼎名。

《博雅》月御謂之望舒。《抱朴子·喻蔽卷》羲和昇光以啟旦,望舒曜景以灼夜。

《禮·內則》舒鴈翠,鵠鴞胖,舒鳧翠。《註》舒鴈,鵝也。舒鳧,鶩也。

《韻會》通作荼。《史記·建元以來侯表》荆荼是徵。《註》荼,音舒。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斵目必荼。《註》荼,讀爲舒。古文舒荼假借字。

《五音集韻》羊茹切。與豫同。《晉書·地理志》豫,飾也。言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舒讀作豫。

《韻補》叶商支切,音詩。《越采葛婦歌》增封益地賜羽奇,几杖茵蓐諸侯儀。羣臣拜舞天顏舒,我王何憂不能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