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识素餐耻

出自:明代·刘基《北上感怀》

拼音:[pō][shí,zhì][sù][cān][chǐ]

平仄:平平仄平仄

倦鸟思一枝,枥马志千里。
营营劳生心,出入靡定止。
伊余朽钝材,懒拙更无比。
才疏乏世用,嗜僻惟书史。
虽非济时具,颇识素餐耻
既怀黎民忧,妄意古人企。
宁知乖圆方,举足辄伤趾。
尘埃百病侵,贫窭万感累。
艰难幸息肩,迟莫窃所喜。
明时登骥騄,驽马但垂耳。
自非冀北姿,莫羡追风驶。
便欲解衣冠,躬耕向桑梓。
终怀葵藿恋,不慕沮溺诡。
潜阳动原隰,白日暧兰芷。
埘鸡戒晨明,客子驾行李。
萦纡越巘崿,浩荡涉风水。
淹留具区北,信宿沧江圯。
维时连年歉,道路多流徙。
官司职抚字,黔首皆赤子。
陈红太仓米,丰年所储偫。
为民备乏困,朝廷岂私此。
推余补不足,兹实王政始。
臣子宜奉承,天威不违咫。
奈何簿书曹,暴慢蔑至理。
苟云出纳吝,当闵觳觫死。
呜呼草莽露,惨恻沟渎委。
闻之犹鼻酸,见者宜颡泚。
逾淮入大河,凄凉更难视。
黄沙渺茫茫,白骨积荒藟。
哀哉耕食场,尽作狐兔垒。
太平戢干戈,景物未应尔。
意者斯人徒,纵欲扰天纪。
鬼神赫震怒,咎戾良有以。
去年人食人,不识弟与姊。
至今盗贼辈,啸聚如蜂蚁。
长戈耀白雪,健马突封豕。
岂惟横山泽,已敢剽城市。
途行绝稀少,空车但墙倚。
身行须结集,一寐四五起。
牧民岂无人,司寇亦有氏。
阵车不驱驰,大田无耒耜。
邦家禄食恩,岂为臣奉己。
山东古要地,燕赵犹唇齿。
况兹南北冲,津梁通远迩。
属当全盛时,四海同一轨。
庙堂多稷契,振举无遗弛。
勿云疥癣微,不足成疮痏。
滔天起滥觞,炎冈发星烜。
虞朝有分北,汉庭烦直指。
农夫植嘉谷,所务诛稂秕。
耕耘苟失时,雨露空沾洒。
威怀岂异任,守令职非痺。
端能慎黜陟,此辈何足弭。
故乡隔山川,前途塞荆枳。
青徐气萧索,河济俱泥滓。
痛哭贾生狂,长叹漆室悝。
何当天门开,清问逮下里。

查看原文

注释

【素餐】1.亦作"素飡"。 2.无功受禄,不劳而食。 3.蔬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颇】

頗【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滂禾切《正韻》普禾切,音坡。《玉篇》不平也,偏也。《書·洪範》無偏無陂。《釋文》舊本作頗,音普多反。《又》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傳》在位不敦平,則下民僭差。

《多方》爾乃惟逸惟頗,大遠王命。《韻補》古義字皆音俄,周官註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叶俄音。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又,攺頗爲陂,以从今音,古音遂湮滅矣。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普火切,音叵。《博雅》少也。

差多曰頗多,良久曰頗久,多有曰頗有。《史記·叔孫通傳》臣願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

《廣韻》《集韻》普過切,音破。《集韻》偏也。一曰疑辭。

《集韻》蒲麋切,音皮。薳頗,楚人名,見左傳。

【识】

識【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

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

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姓。見《姓纂》。

《廣韻》《集韻》《韻會》職吏切,音志。與誌同。記也。《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書·益稷》書用識哉。《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韻會》器之款鏤爲識。《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註》韋昭曰:款,刻也。師古曰:識,記也。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韻會》通作志。《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讀書通》通作幟。《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註》幟,記也。

《集韻》《韻會》式吏切,音試。義同。

《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師古註》墓須表識。俱音試。

《集韻》《類篇》昌志切,音熾。義同。

《釋名》識,幟也。有章幟可按視也。《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叶式列切,音刷。《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叶施灼切,音爍。《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集韻》或書作。

【素】

素【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取其澤也。《九經字㨾》隷省作素。《小爾雅》縞之麤者曰素。《釋名》素,朴素也。已織則供用,不復加巧飾也。《急就篇註》素謂緝之精白者。《禮·雜記》純以素。《註》素,生帛也。

《易·履卦》素履往旡咎。《疏》處履之始而用質素。

《詩·齊風》充耳以素乎而。《傳》素,象瑱。

《詩·魏風》不素餐兮。《傳》素,空也。

《禮·檀弓》有哀素之心也。《註》凡物無飾曰素。

《禮器》或素或靑。《註》素,尙白。

《左傳·僖二十八年》其衆素飽。《疏》素訓爲直。

《楚語》夫謀必素。《註》素,猶豫也。

《博雅》素,本也。

姓。《姓氏急就篇》後魏有幷州刺史素延。

《禮·中庸》素隱行怪。《註》素讀爲傃,猶鄕也。○按《朱子·中庸章句》,素,按《漢書》當作索,蓋字之誤也。

與傃通。《戰國策》竭智能,示情素。《註》素、傃通,誠也。

與嗉通。《史記·天官書》張素爲㕑,主觴客。《註》索隱曰:素,嗉也。

《韻補》叶孫租切。《古詩》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按《說文》,同。

【餐】

餐【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七安切《集韻》《韻會》千安切,粲平聲。《說文》吞也。《詩·魏風》不素餐兮。《釋文》餐,七丹反。《說文》或从水作湌。《韻會》俗作飡。

飮饌曰餐。《前漢·高后紀》賜餐錢。《註》厨膳錢也。

《韓信傳》令其裨將傳餐。《註》服虔曰:立騎傳餐食也。如淳曰:小飯曰餐。師古曰:餐,古食字。千安反。

採也。《王儉褚淵》餐輿誦于丘里,瞻雅詠于京國。《註》採輿論,稱述其德也。

古通先。《古樂府·君子行》周公下白屋,吐哺不足餐。一沐三握髮,後世稱聖賢。

《集韻》蘇昆切,音孫。與飧同。餔也。《爾雅·釋言》粲,餐也。《釋文》餐,音飧。

《集韻》蒼案切,音粲。餠也。《正韻》作䬸。《字彙》作餐,非。

【耻】

耻【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正字通》俗恥字。(耻)《唐韻》敕里切《集韻》丑里切,褫上聲《說文》辱也。从心耳聲。《周禮·地官·司救》恥諸嘉石。《註》恥辱之也。《左傳·昭五年》恥匹夫不可以無備,况國乎。《註》言不可辱也。

《廣韻》慙也。《孟子》人不可以無恥。《註》人不可以無所羞恥也。或作誀。《六書總要》从心耳會意。取聞過自愧之義。凡人心慙,則耳熱面赤,是其驗也。俗譌作耻。

相关诗句
清问逮下里 何当天门开 长叹漆室悝 痛哭贾生狂 河济俱泥滓 青徐气萧索 前途塞荆枳 故乡隔山川 此辈何足弭 端能慎黜陟 守令职非痺 威怀岂异任 雨露空沾洒 耕耘苟失时 所务诛稂秕 农夫植嘉谷 汉庭烦直指 虞朝有分北 炎冈发星烜 滔天起滥觞 不足成疮痏 勿云疥癣微 振举无遗弛 庙堂多稷契 四海同一轨 属当全盛时 津梁通远迩 况兹南北冲 燕赵犹唇齿 山东古要地 岂为臣奉己 邦家禄食恩 大田无耒耜 阵车不驱驰 司寇亦有氏 牧民岂无人 一寐四五起 身行须结集 空车但墙倚 途行绝稀少 已敢剽城市 岂惟横山泽 健马突封豕 长戈耀白雪 啸聚如蜂蚁 至今盗贼辈 不识弟与姊 去年人食人 咎戾良有以 鬼神赫震怒 纵欲扰天纪 意者斯人徒 景物未应尔 太平戢干戈 尽作狐兔垒 哀哉耕食场 白骨积荒藟 黄沙渺茫茫 凄凉更难视 逾淮入大河 见者宜颡泚 闻之犹鼻酸 惨恻沟渎委 呜呼草莽露 当闵觳觫死 苟云出纳吝 暴慢蔑至理 奈何簿书曹 天威不违咫 臣子宜奉承 兹实王政始 推余补不足 朝廷岂私此 为民备乏困 丰年所储偫 陈红太仓米 黔首皆赤子 官司职抚字 道路多流徙 维时连年歉 信宿沧江圯 淹留具区北 浩荡涉风水 萦纡越巘崿 客子驾行李 埘鸡戒晨明 白日暧兰芷 潜阳动原隰 不慕沮溺诡 终怀葵藿恋 躬耕向桑梓 便欲解衣冠 莫羡追风驶 自非冀北姿 驽马但垂耳 明时登骥騄 迟莫窃所喜 艰难幸息肩 贫窭万感累 尘埃百病侵 举足辄伤趾 宁知乖圆方 妄意古人企 既怀黎民忧 颇识素餐耻 虽非济时具 嗜僻惟书史 才疏乏世用 懒拙更无比 伊余朽钝材 出入靡定止 营营劳生心 枥马志千里 倦鸟思一枝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