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穀媚穿杲

出自:宋代·叶适《北斋》

拼音:[yě][gǔ][mèi][chuān][gǎo]

平仄:仄仄仄平仄

频年寄全吴,廨宇杂营保。
前厅久倾压,后舍岌欹倒。
常因霖雨后,壁坏不容扫。
跳蛙浴漏潴,野穀媚穿杲
以兹违色养,先还媿亲老。
低头谩商歌,瞪视豁愁抱。
当身良易足,遗后非长道。
幸今脩整毕,楹桷正完好。
晴窗闲昼永,夜榻初凉早。
友朋坐雍雍,燕雀鸣草草。
居室君子后,荜门固为宝。
矧伊泽国士,败栋威涂潦。
缪弃使者属,职思振枯槁。
人之所歆羡,未必天能造。
卷藏姑罢归,蠹简说刚浩。

查看原文

字义

【野】

野【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埜音也。《說文》郊外也。《易·同人》同人于野,亨。《疏》野,是廣遠之處。《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周禮·地官·遂人》掌邦之野。《註》郊外曰野,此野爲甸稍縣都。

《周禮·秋官》縣士掌野。《註》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

《韻會》朴野。《論語》質勝文則野。《禮·檀弓》故騷騷爾則野。《疏》田野之人,急切無禮。

官名。《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縣士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野虞,謂主田及山林之官。

地名。《書·禹貢》原隰底績,至于豬野。《傳》猪野,地名。《左傳·宣十七年》晉人執晏弱于野王。《註》野王縣,今屬河內。

《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註》濟南祝阿縣東有野井亭。

鉅野,縣名。見《前漢·地理志》。

藪名。《書·禹貢》大野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河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

東野,複姓。《呂氏春秋》東野稷以御見莊公。

《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註》野馬者,遊氣也。

《博雅》野雞,雉也。

《廣韻》《正韻》承與切《集韻》上與切。與墅同。《集韻》田廬也。《正韻》此正古墅字,田下已从土,後人以其借爲郊野字,復加土字。

《集韻》演女切,音與。郊外也。

《韻補》叶賞呂切,音暑。《詩·邶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協上羽下雨。《左傳·昭二十五年》童謠曰:鸐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馬,音姥。

叶烏果切,倭上聲。《後漢·隴坻歌》念我所欲,飄然曠野。登高遠望,涕泣雙墮。

叶常御切,音樹。《班固·西都賦》罘網連紘,籠山絡野。列卒周匝,星羅雲布。

【穀】

穀【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祿切,音谷。《說文》續也。百穀之總名。从禾,㱿聲。《長箋》穀有穅秕,故从㱿。《書·洪範》百穀用成。《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周禮·天官·大宰》三農生九穀。《註》鄭司農云:九穀,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一說九穀無秫大麥,而有粱苽。

《天官膳夫》食用六穀。《註》黍,稷,粱,麥,苽,稌。

《天官疾醫》五穀養其病。《註》麻,黍,稷,麥,豆。《酉陽雜俎》九穀,黍稷稻粱,三豆二麥。《爾雅翼》梁者,黍稷之總名。稻者,漑種之總名。菽者,衆豆之總名。三穀各二十種,爲六十,蔬果之屬,助穀各二十種,凡百穀。

《星經》八穀星,主黍,稷,稻,粱,麻,菽,麥,烏麻,星明則俱熟。

《爾雅·釋詁》穀,善也。《書·洪範》旣富方穀。《詩·風》穀旦于差。《禮·曲禮》自稱曰不穀。《註》謙稱。

生也。《詩·王風》穀則異室。《註》穀,生也。

《爾雅·釋言》穀,祿也。《詩·小雅》俾爾戩穀。《註》穀,祿也。

養也。《詩·小雅》以穀我士女。《戰國策》求百姓之饑寒者收穀之。

孺子曰穀。《荀子·禮論篇》臧穀猶且羞之。

國名。《春秋·桓七年》穀伯綏來朝。《註》穀國在南鄕築陽縣北。

水名。《周語》穀洛鬭。

《揚子·方言》螳螂,齊杞以東謂之馬穀。

姓。

穀梁,複姓。

《集韻》居切,音冓。祿也。《論語》不至於穀。皇侃讀。

楚地名。《左傳·僖二十八年》連穀。《陸德明·音義》胡木切,音斛。

與谷同。《前漢·王莽傳》穀風迅疾,從東北來。

與告通。《禮·檀弓》齊穀王姬之喪。《註》穀,當爲告,聲之譌。

叶訖力切。《六韜》紛紛渺渺,好色無極。吾觀其野,草菅勝穀。

叶工洛切。《詩·小雅》俶載南畝,播厥百穀。旣庭且碩,曾孫是若。

與㝅同。《左傳·宣四年》楚人謂乳穀,謂虎於菟。《集韻》或从米作糓。

【媚】

媚【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明祕切,音郿。《說文》說也。

諧也,諂也,蠱也。《書·囧命》便辟側媚。《史記·佞幸傳》非獨女以色媚,士宦亦有之。《吳志》虞翻曰:自恨骨體不媚。

愛也,親順也。《詩·大雅》媚兹一人。《唐書·魏徵傳》太宗曰:人言魏徵舉動疎慢,我見其嫵媚。

地名。《左傳·定九年》齊侯致禚媚杏于衞。《註》三邑皆齊西界。

叶武悲切,音眉。《韓愈·永貞行》狐鳴梟噪爭署置,䁑睒跳踉相嫵媚。《註》䁑睒,獸狂視貌。時順宗病瘖,王伾王叔文用事。憲宗立,攺元永貞。本作。

【穿】

穿【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昌緣切,音川。《說文》通也,穴也。《詩·召南》誰謂䑕無牙,何以穿我屋。《前漢·食貨志》彭吳穿穢貊,朝鮮置滄海郡。《註》本皆荒梗,始開通之,故言穿。

《增韻》委曲入也,鑽也,鑿也。《前漢·溝洫志》穿渠漑田。

《廣韻》孔也。《史記·鄧通傳》孝文夢欲上天,有一黃頭郞從後推之,上顧見其衣裻帶後穿。《後漢·耿恭傳》衣屨穿決。

國名。《爾雅·釋地八狄疏》六曰穿胷。

《本草》百穿,蜂房也。

《拾遺記》江東謂正月二十日爲天穿日,用紅縷繫餅置屋上,謂之補天穿。

《廣韻》尺絹切《集韻》《韻會》《正韻》樞絹切,音釧。貫也。《前漢·司馬遷傳》貫穿經傳。

叶樞倫切,音春。《揚雄·長楊賦》逮至聖文,隨風乗流,方垂意於至寧,躬服節儉,綈衣不敝,革鞜不穿,大厦不居,木器無文。《註》寧,讀近寅。穿,樞倫切。

《韻會小補》於權切,音淵。火起貌。

【杲】

杲【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老切,音縞。《說文》明也。《詩·衞風》杲杲出日。《淮南子·天文訓》日登於扶桑,是謂朏明,故杲字日在木上。

《玉篇》高也。《管子·內業篇》杲乎如登乎天。

《集韻》下老切,音皓。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