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知忆戴崇

出自:宋代·宋祁《西园晚秋见寄》

拼音:[xīn][zhī,zhì][yì][dài][chóng]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园秋物晓,清玩日无穷。
暝篠深留翠,寒花浅作红。
鹤鸣残滴露,蜩咽已凉风。
谁伴调丝管,心知忆戴崇

查看原文

注释

【心知】心智。知,同"智"。
【忆戴】比喻想念友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心】

心【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

《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東方五度,宿名。《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註》氣主盛也。

《月令》季夏祭先心。《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去聲。《吳棫·韻補》息吝切。《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叶思眞切,音新。《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叶先容切,音松。《詩·大雅》吉甫作頌,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叶思征切,音騂。《揚子·太經》勤于心否貞。

叶桑鳩切,音修。《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知】

知【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忆】

憶【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於力切《集韻》《韻會》乙力切《正韻》伊昔切,音抑。念也,思也,記也。《古詩》下有長相憶。《增韻》古作意,誤。

【戴】

戴【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去聲。《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廣韻》荷戴也。《書·大禹謨》衆非元后何戴。《孟子》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疏》道過丘南,若爲道負戴。

値也。《禮·喪大記》君纁戴六。《註》戴之言値也。《爾雅·釋地》戴日爲丹穴。《註》値也。《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

《諡法》典禮無愆曰戴。《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註》戴謂諡。

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

或作載。《禮·月令》載靑旂。《詩·周頌》載弁俅俅。《音義》如字。

與戴同。

《韻會》作代切,音再。地名。《春秋·隱十年》宋人,蔡人,衞人伐戴。《註》戴國,今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釋文》戴音再。

【崇】

崇【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鉏弓切《正韻》鉏中切,音漴。《說文》嵬高也。从山宗聲。《爾雅·釋詁》崇,重也。《郉昺曰》又高貴也。《易·繫辭》崇高莫大乎富貴。《左傅宣十二年》師叔楚之崇也。

充也。《禮·樂記》復綴以崇。

《儀禮·鄉飲酒禮》主人再拜崇酒。《註》崇,充也。謂相充實也。

聚也。《詩·大雅》福祿來崇。《註》謂積而高也。《左傳·隱六年》見惡如農夫之去草,芟夷蘊崇之。《註》蘊,積。崇,聚也。

《廣韻》敬也,就也。《書·仲虺之誥》欽崇天道。

終也。《詩·衞風》誰謂宋遠,曾不崇朝。《註》言行不終朝而至也。

崇牙,樂器飾。《詩·周頌》崇牙樹羽。《註》懸鐘磬之處,以采色爲大牙,其狀隆隆然。

國名。堯時崇伯鯀,商崇侯虎,今西安府鄠縣。

地名。《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註》在今澧州澧陽縣。

姓。《正字通》宋靑田令崇大年。

叶仕莊切,音牀。《若華之景曜兮,天門閌以高驤。

《正譌》嵩古作崇。別作崧,非。《正字通》韋昭國語註通用崈。崇崈音義同,合崇嵩爲一,非。互見後崧字註。《集韻》或作崈。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