謄言状事驰九阍

出自:宋代·王洙《重建岘山羊侯祠歌》

拼音:[téng][yán][zhuàng][shì][chí][jiǔ][hūn]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襄阳南出大路奔,小山曰岘名特尊。
山形卑堕不峻极,屹若巨首临江濆。
大山半空不成霍,绝水阙左非其亹。
砠巅赑屭戴危石,箕踞曼衍罗芳荪。
汉流长骛滨其足,东望瀰迆皆平原。
槎头下瞰罟罶集,蔡洲近眺田园蕃。
何物兹山匪秀出,得使今古闻听喧。
自昔羊公好登览,山名直为贤者存。
鹿门望楚镇区境,凤林冠盖延山樊。
丹岩翠壁互幽胜,日月亏蔽烟岚屯。
公胡遗彼而乐此,谈者未始聊诊论。
吾谓圣达意超豁,高览便欲周乾坤。
孔登泰山小天下,阮升广武叹竖昏。
会稽探穴禹书出,之罘望海云涛翻。
此中风景亦虚远,极目见尽江山源。
东吴未定劳机策,置酒啸咏纾忧烦。
数顾润甫恤躬后,誓将百岁游清魂。
对公盛德与山永,正唯湛辈如公言。
今兹去公仅千载,凛然英气犹轩轩。
我来追古一长息,旧迹废毁成悲吞。
民豪占山童其木,嘉植不得容本根。
利取薪苏积稛絭,粥之陶瓬供烧燔。
羊公无庙忽不祀,但纵淫鬼歆牲蘩。
中庭有碑即堕泪,至今观者怀仁恩。
於民何诛不足问,非民忘德由官惛。
下教邑里复祠宇,叙诸祭典跻之元。
思仁爱树恭所茇,禁止樵伐修壖垣。
且欲王命得守固,謄言状事驰九阍
书闻天子蒙报可,金石款刻垂后昆。
使民永念古遗受,勖尔风化常丕敦。

查看原文

注释

【言状】1.所述情状。 2.用语言来形容或描绘。
【九阍】1.九天之门。亦指九天。 2.喻朝廷。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謄】

謄【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登切,音騰。《說文》迻書也。《徐曰》謂移寫之也。《玉篇》傳也。《正韻》移書傳鈔也。《元史·選舉志》謄錄試卷,每行移文字,皆用朱書。

人名。崇謄,見《宋史·宗室表》。本从舟。俗从月,誤。

【言】

言【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士載言。《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

一句爲一言。《左傳·定四年》趙子曰:夫子語我九言。《論語》一言以蔽之。

一字爲一言。《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猶議也。《屈原·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號令也。《周語》有不祀則修言。

助語辭。《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註》語辭也。

《爾雅·釋詁》言,我也。《詩·周南》言告師氏。《傳》言,我也。師,女師也。

《博雅》問也。《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

《廣雅》從也。

《釋名》委也。

言言,高大貌。《詩·大雅》崇墉言言。《註》高大也。

簫名。《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韻會》或作䇾。

官名。《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傳》納言,喉舌之官。《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

幘名。《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地名。《詩·國風》出宿于干,飮餞于言。《傳》適衞所經之地也。

山名。《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州、縣名。《宋史·劉翊傳》有言州。《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

人言,砒石別名。《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

姓。《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

複姓。《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

《正韻》夷然切,音延。義同。

《集韻》牛堰切,音。訟也。

《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和敬貌。《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集韻》亦作訢。

叶眞韻。《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

叶五剛切,音昂。《詩·商頌》鬷假無言。叶上羹平,下爭彊。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

叶五姦切,音顏。《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叶魚戰切,音彥。《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載笑載言。《說文》本作,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

【状】

狀【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鉏亮切《集韻》《韻會》助亮切,。《說文》犬形也。从犬,爿聲。

《玉篇》形也。《易·繫辭》知鬼神之情狀。

《韻會》形容之也,陳也。《莊子·德充符》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衆。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

《史記·夏本紀》巡狩行視,鯀之治水無狀。《註》索隱曰:言無功狀。《戰國策》春申君問狀。

《增韻》扎也。《正韻》牒也。

【事】

事【子集上】【亅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叓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

《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

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叶詩紙切,音始。《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叶疎語切,書上聲。《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叶常御切,音樹。《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驰】

馳【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池。《玉篇》走奔也。《廣韻》馳騖也,疾驅也。《左傳·莊十年》公將馳之。

《玉篇》天子道也。《正字通》馳道,天子所行路,若今之中道。

姓。《姓苑》明馳九垓,仁壽縣舉人。

《集韻》唐何切,音駝。亦走也。

叶徒臥切,音隋。《詩·小雅》不失其馳,舍矢如破。

叶尺里切,音恥。《劉向·九歎》周流覽於四海兮,志升降以高馳。徵九神於回極兮,建虹采以招指。

叶直詈切,音滯。《蔡邕·彈棊賦》於是列象,彫華逞麗。豐腹斂邊,中隱四企。輕利調博,易使騁馳。

【九】

九【子集上】【乙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音久。數也。《說文》陽之變也。《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算法曰九九。《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註》若今九章算法。

《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九之爲言多也。《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陽九,戹也。《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姓。

複姓。《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史記·殷本紀》九侯。《註》音仇。

《集韻》《正韻》通。

【阍】

閽【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昆切,音昏。《說文》常以昏閉門隷也。《禮·祭義》閽者,守門之賤者也。《周禮·天官》閽人掌守王宮中門之禁。《註》言閽人者,使守門閽人守王宮中門耳。《正字通》凡吏民冤抑,詣闕自愬者,曰叩閽。

《正韻》閽寺。《易·說卦》爲閽寺。《疏》取其禁止人也。

《韻補》叶許云切,音熏。《揚雄·甘泉賦》選巫咸兮叫帝閽,開天庭兮延羣神。

叶音暄。《蘇轍·上淸詞》帝蕩蕩其無尊兮,居深高乎九閽。顧后土之茫昧兮,若世人之觀天。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