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乍怯衣裳裌

出自:宋代·李洪《漫成》

拼音:[bìng][lái][zhà][qiè][yī][cháng,shang][jiá]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能安寂寞兴何长,自觉无机称坐忘。
一溉成功心尚在,五禽为戏学无方。
病来乍怯衣裳裌,秋至新尝橘柚香。
欲识道人真静处,南华一卷是医王。

查看原文

注释

【衣裳】1.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 2.《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 4.借指中国。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病】

病【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正韻》與正氣在膚體中也。

《廣韻》憂也。《禮·樂記》病不得其眾也。《注》病,猶憂也。以不得眾心為憂。

苦也。《書·呂》人極于病。《傳》欲使惡人極于病苦,莫敢犯者。《左傳·襄二十四年》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恨也。《左傳·文十八年》閻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註》言不以父刖為病恨。

困也。《禮·表記》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註》病謂罪咎之。《疏》謂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則為困病。

辱也。《禮·儒行》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註》詬病,猶恥辱也。

短也。《晉語》公曰:舅所病也。《註》病,短也。

病,坊閒曹也。《類要》唐以祕書監望雖淸雅,實非要劇,以監為宰相病坊,丞及著作郎為尚書郎病坊,祕書郎及著作佐郎為監察御史病坊。

《韻補》叶被旺切,音傍。《黃庭經》宅中有士,常衣絳,子能見之,可不病。橫立長尺,約其上,子能守之,可無恙。

【来】

來【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

玄孫之子曰來孫。

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䅘。

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

姓。

《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

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

叶郞狄切,音力。《詩·小雅》東人之子,職勞不來。叶下服。《大雅》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叶落蓋切,音賴。《屈原·離騷》因氣變而遂會舉兮,忽神奔而鬼怪。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叶良置切,音利。《荀子·賦篇》一往一來,結尾以爲事。

【乍】

乍【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鉏駕切《集韻》《正韻》助駕切,槎去聲。《增韻》暫也,初也,忽也,猝也,甫然也。《孟子》今人乍見孺子。

《荀悅·雜言》一俯一仰,乍進乍退。

《集韻》《類篇》卽各切。同作。三代鼎文款識,作皆書爲乍。

【怯】

怯【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去劫切《集韻》《韻會》乞業切,音㾀。《說文》多畏也。本作㹤,从犬去聲。犬性易㹤。今作怯。杜林說:从心,怯主於心也。《釋名》怯,脅也。見敵恐脅也。《後漢·光武帝紀》見小敵怯。

《增韻》懦也,懾也。

《集韻》去陟切,音。弱也。

叶乞約切,音却。《易林》駑孱遌怯,如猬見鵲。偃示怒腹,不敢拒格。格,音各。

【衣】

衣【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絲衣,祭服也。《詩·周額》絲衣其紑。

《博雅》寢衣,衾,服也。

《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面衣。《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耳衣。《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綴衣,掌衣服官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白衣,未仕之稱。《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垣衣,苔也。《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人名。《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靑衣,地名。《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註》今爲臨卭。

借服膺意。《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韻》著衣也。《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一作㐆。《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裳】

裳【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正韻》陳羊切,音常。《說文》下帬也。《釋名》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詩·邶風》綠衣黃裳。《禮·曲禮》暑無褰裳。《揚子·方言》惜乎衣未成而轉爲裳也。《集韻》本作常。

【裌】

裌【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古洽切,同袷。

《集韻》檄頰切,音協。衽也。

《類篇》懷裌,藏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