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扃錀极深严

出自:宋代·聂兼善《游洞霄》

拼音:[jiǔ][zhòng,chóng][jiōng][lún][jí][shēn][yán]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

吾闻洞霄山水妙天下,缭白萦青胜图写。
九重扃錀极深严,一岫宽闲更潇洒。
倚空天柱何孤高,诸峰罗立犹儿曹。
长松怪石入题品,金堂玉室供游遨。
此地隐居皆胜士,道骨仙风绝尘滓。
就中俞子最少年,炯若芙蓉映秋水。
青鞋布袜千里来,一见使我昏眸开。
谈空说有坐终日,舌涛衮衮生风雷。
鄙夫未愚晚闻道,寄傲嵌岩事幽讨。
只缘方寸无荆棘,渐喜丹田熟梨枣。
人生百岁空自忙,读书博塞俱亡羊。
劝君火急烹铅汞,莫待倒景飞屋梁。
春风又放莺求友,烟外暗黄初著柳。
南行傥遇置书邮,莫忘超然北山叟。

查看原文

注释

【九重】1.九层;九道。 2.泛指多层。 3.指天门;天。 4.指宫门。 5.指宫禁﹐朝廷。 6.指帝王。 7.指皇位。
【重扃】1.关闭着的重重门户。 2.泛指重重门户。 3.特指墓门。
【深严】1.深邃严密。 2.指深沉庄严。 3.谓极为严格。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九】

九【子集上】【乙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音久。數也。《說文》陽之變也。《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算法曰九九。《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註》若今九章算法。

《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九之爲言多也。《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陽九,戹也。《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姓。

複姓。《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史記·殷本紀》九侯。《註》音仇。

《集韻》《正韻》通。

【重】

重【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緟。《說文》厚也。《增韻》輕之對也。《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

《廣韻》更爲也。《博雅》重,再也。

難也。《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註》重,猶難也。《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註》如淳曰:重,難也。

貴也。《戰國策》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註》重,猶貴也。

尊也。《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註》重,猶尊也。

尚也。《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註》重,猶尚也。《疏》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數也。《左傳·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註》重,猶數也。

甚也。《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註》重猶甚也。

《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註》女重,貞正無邪。

《戰國策》軍重踵高宛。《註》重,輺重也。《前漢·張耳餘傳》從閒路絕其輺重。

星名。《博雅》歲星謂之重星。

縣名。《前漢·地理志》重平縣,屬渤海郡。

山名。《山海經》有重隂之山。

木名。《博雅》重皮,厚朴也。

《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無二義。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音褈。《廣韻》複也,疊也。《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疏》上下俱陽,故重剛也。《書·舜典》重華協于帝。《禮·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穀名。《詩·豳風》黍稷重穋。《傳》後熟曰重。《釋文》重,直容切,先種後熟曰重。

作穜,音同。

多也。《左傳·成二年》重器備。《註》重,猶多也。《釋文》直恭切。

累也。《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重兮。《箋》重,猶累也。《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釋文》直龍切。

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館。《註》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重鄕城。《釋文》直龍切。

車名。《詩·衞風》猗重較兮。《傳》重較,卿士之車。《釋文》直恭切。

屋承霤也。《禮·檀弓》池視重霤。《疏》重霤,屋承霤也,以木爲之。《釋文》直容切。

地名。《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註》重丘,曹邑。

人名。《書·呂》乃命重黎。《傳》重卽羲,黎卽和。《釋文》直龍切。

姓。《正字通》重黎之後,明有重省。

神所依也。《禮·檀弓》重主道也。《註》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旣虞而埋之,乃復作主。《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

《正韻》徒紅切,音同。與穜同。穀名。

與童同。《禮·檀弓》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註》重當爲童未冠者之稱。《釋文》重,音同。

《正韻》之仲切,音衆。《前漢·匈奴傳》不如重酪之便美。《註》重,乳汁也。本作潼。

《韻補》叶直良切,音長。《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重。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

【扃】

扃【卯集中】【户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駉。《說文》外閉之關也。《禮·曲禮》入戶奉扃。《註》扃,門關木也。入戶之時,兩手當心,如奉扃然,雖瞻視而不回轉,嫌於干人私也。

車前橫木。《左傳·宣十二年》楚人惎之脫扃。《註》扃,車上橫木,所以約車上之兵器。

《集韻》犬迥切,音褧。扃扃,明察也。

與鉉通。《儀禮·士喪禮》右人左執七抽扃。《註》扃卽鉉字。

【錀】

錀【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玉篇》力迍切,音淪。金也。

《廣韻》府文切,音芬。兔奄錀。

【极】

极【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其輒切《集韻》極葉切,音笈。《說文》驢上負也。《篇海》爲木版跨驢背以負物者。

《廣韻》巨業切,音跲。极插也。(極)《唐韻》渠力切《集韻》《韻會》竭憶切《正韻》竭戟切,禁入聲。《說文》棟也。《徐曰》極者屋脊之棟,今人謂高及甚爲極,義出於此。

天地未分以前曰太極。《易·繫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註》無稱之稱,不可得而名也。

皇極,大中也。《書·洪範》皇建其有極。《疏》人君爲民之主,大自立其有中之道。

北辰曰北極,老人星曰南極。《書·舜典·正義》引《王蕃·渾天說》曰: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三十六度,而嵩高正當天之中極。

三極,三才也。《易·繫辭》三極之道。《疏》謂天、地、人三才,至極之道也。

《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西至于邠國,南至于濮鈆,北至于祝栗,謂之四極。

五極,五常之中正也。《書·呂》屬于五極,咸中有慶。

六極,窮極惡事也。《書·洪範》威用六極: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四方上下,亦謂之六極。《莊子·天運篇》天有六極。

八極。《韻會》四極,方隅之極也。《淮南子·本經訓》紀綱八極,經緯六合。

至也。《詩·周頌》立我烝民,莫非爾極。

取止也。《詩·大雅》匪疚匪棘,王國來極。

盡也。《易·繫辭》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

放也。《儀禮·大射儀》贊設決,朱極三。《註》極,放也。以朱韋爲之,所以韜指利放弦也。

《爾雅·釋天》月在癸曰極。

國名。《春秋·隱二年》無駭帥師入極。

疲也。《世說》顧和謁王導,導小極對之疲睡。

《正韻》訖逆切,音戟。與亟同。《荀子·箴賦》反覆甚極。

《集韻》訖力切,音棘。殊也。

《唐韻》渠綺切,音技。《淮南子·精神訓》賤之而弗憎,貴之而弗喜,隨其天資,而安之不極。

《廣韻》渠記切,音曁。《楚辭·天問》厥萌在初,何所意焉。璜臺十成,何所極焉。

【深】

深【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严】

嚴【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7画

〔古文〕。敎命急也。

《爾雅·釋詁》嚴,敬也。《書·皋陶謨》日嚴祇敬六德。

《玉篇》威也。《禮·祭義》嚴威儼恪。《疏》嚴謂嚴肅。

尊也。《禮·大傳》收族故宗廟嚴。《註》嚴猶尊也。《史記·游俠傳》諸公以故嚴重之。

《廣韻》嚴,毅也。

《前漢·史丹傳》聲中嚴鼓之節。《註》李奇曰:莊嚴之鼓節也。

《韻會》戒也。昏鼓曰夜嚴。

《正字通》寒氣凜冽曰嚴。《李白詩》霜朽楚關木,始知殺氣嚴。

《正字通》敵將至,設備曰戒嚴。敵退,弛備曰解嚴。

姓。《戰國策》嚴遂政議直指舉韓傀之過。《正字通》漢明帝諱莊,攺莊助爲嚴助,莊光爲嚴光。

《史記·封禪書》諸布諸嚴諸逑之屬,百有餘祠。

嚴道,縣名。《史記·鄧通傳》啺鄧通蜀嚴道銅山。

《韻會》州名。隋睦州,宋攺嚴州。

《前漢·元帝紀》嚴篽池田。《註》晉灼曰:嚴籞,射苑也。

國名。《後漢·西域傳》嚴國在奄蔡北,屬康居。

《正字通》樹名。《一統志》瓊州有嚴樹,擣皮葉,浸水,和以釀,數日成酒,能醉人。

與莊同。《周禮·秋官·小司寇註》鍼嚴子爲坐。《釋文》嚴,劉音莊,左傳作莊。漢明帝名莊,攺爲嚴。《後漢·紀傳》不復辦嚴卽時之郡。《註》嚴讀曰裝。《風俗通》汝南應融義高,聞之驚愕,卽嚴便出。○按《詩》商頌,下民有嚴。朱子叶剡剛反,與下遑叶。古嚴與莊本同音,故漢避明帝諱,攺嚴爲莊,似不必別增叶音也。

《集韻》魚銜切。巖字省文。詳山部巖字註。

《五音集韻》五犯切。與儼同。《詩·大雅》有嚴天子。《傳》嚴然而威。《釋文》嚴,毛讀魚檢反,鄭如字。《書·無逸》嚴恭寅畏。《釋文》作儼。◎按皐陶謨《釋文》亦云又魚檢反。《荀子·儒效篇》嚴嚴兮其能敬已也。《註》嚴或作儼。

《集韻》魚窆切,音驗。酷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