椳阒畿礎杗桷椽

出自:宋代·魏了翁《抚州崇仁县玉清观道士黄石老工古篆以他公父》

拼音:[wēi][qù][jī][chǔ][máng][jué][chuán]

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圣学不嗣千余年,并与小学遗其传。
其间明道宁乏贤,谓书小伎姑舍旃。
十字九舛不可镌,楮生墨墨色有冤。
动以经史为执言,岂知魏晋几变迁。
况今经字宗开元,请观未有韵书前。
训纂字林形相沿,形声迭推义乃全。
韵书既作人趋便,未能书法穷根原。
但以声韵求诸篇,形存声亡韵亦牵。
叔重少温工磨研,二徐郑郭相后先。
书法赖此差绵延,许李焉得无谬愆。
楚金分韵犹拘挛,若更舍此徇俗妍。
不学操缦求安弦,玉清道士来临川。
用意周鼓兼泰山,携书过我渠江边。
试令立拄与画卷,椳阒畿礎杗桷椽
已能谐世而取怜,犹欲度外求方圜。
眉山夫子思涌泉,相与共讲扶其偏。
道士稇载明当还,更以一语申卷卷。
能於此处知其端,事事物物谁非天。
九章八封莫不然,一毫人力无加焉。

查看原文

字义

【椳】

椳【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正韻》烏恢切《集韻》烏回切,音隈。《說文》門樞也。《爾雅·釋宮》樞謂之椳。《疏》門持樞者。

《集韻》《正韻》烏賄切,音猥。義同。

【阒】

闃【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狊切,音䠐。《說文》靜也。《玉篇》靜無人也。《易·豐卦》闃其无人。《疏》闚視其屋,而闃寂无人也。

《集韻》求獲切,音。義同。《說文徐註》按易:窺其戸,闃其無人。窺,小視也。狊,大張目也。言始小視之,雖大張目亦不見人也。義當只用狊字。

【畿】

畿【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說文》天子千里地,以遠近言之,則曰畿。《詩·周頌》邦畿千里。《傳》畿,疆也。《周禮·地官·小司徒》九畿。《疏》王畿外仍有九畿,謂侯甸男采衞要內六服,夷鎭藩外三服,四面皆有此九畿,相去各五百里。《正字通》古者王國千里曰王畿。自是以往,每五百里爲一畿,通天下爲九畿,故因之約方千里爲一畿。

門內曰畿。《詩·衞風》不遠伊邇,薄送我畿。《傳》畿,門內也。

限也。《增韻》門限也。《韓愈詩》白石爲門畿。

或作圻。《左傳·襄二十五年》天子之地一圻。《註》封圻也。當作畿。

【礎】

礎【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創舉切《集韻》《韻會》創所切《正韻》創祖切,音楚。柱下石。《說文》礩也。《正字通》礎與礩異名同實,其爲楹石則一,無二義。

【杗】

杗【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說文》杗,棟也。《爾雅·釋宮》杗廇謂之梁。

《唐韻》《集韻》《正韻》謨郞切,音茫。大梁也。《韓愈·進學解》大木爲杗。

《韻會》眉甍切《正韻》眉庚切,音盲。義同。

【桷】

桷【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音角。《說文》榱也。椽方曰桷。《揚子·方言》周謂之榱,齊魯謂之桷。《釋名》桷,確堅而直也。《詩·魯頌》松桷有舄。《春秋·莊二十四年》刻桓宮桷。《穀梁傳》天子之桷,斲之礱之,加密石焉。諸侯之桷,斲之礱之,大夫斲之。

平柯也。《易·漸卦》鴻漸于木,或得其桷。

《博雅》槌也。

木名。《南州記》都桷子生廣南山谷,二月開花,實大如雞卵。

通嶽。《左傳·昭四年》四嶽三塗。《疏》引《風俗通》云:嶽桷也,桷考功德也。

叶盧谷切,音祿。《夏侯湛·元鳥賦》銜泥結巢,營居傳桷。積一喙而不已,終絫泥而成屋。

【椽】

椽【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直孿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傳。《說文》榱也。《廣韻》屋角也。《爾雅·釋宮疏》屋椽,齊魯名桷,周人名榱。《左傳·桓十四年》宋以大宮之椽歸,爲盧門之椽。《註》圓曰椽,方曰桷。《前漢·藝文志》茅屋采椽。

《集韻》柱戀切,傳去聲。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