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筒时往复

出自:元代·谢应芳《祭顾仲瑛诗》

拼音:[shī][tǒng][shí][wǎng][fù]

平仄:平仄平仄仄

呜呼玉山翁,先世吴右族。
生逢全盛时,当路屡推毂。
辞荣乐萧散,竟韫石中玉。
早持万金产,转手授家督。
不为五岳游,家园莳花竹。
读书数千卷,旁核聃与竺。
非无酒如渑,过客佳乃肃。
徒见驷马车,未若一儒服。
缁黄粲然者,待遇情亦笃。
常言性嗜诗,隽永过粱肉。
兴来抉云汉,毫端注飞瀑。
词林采英华,琰刻播芬馥。
诗名满朝野,啸傲心自足。
世故一变更,十室九颠覆。
幽栖绰山下,人疑王官谷。
时余逃难来,憔悴如病鹄。
踵门通姓字,一见已刮目。
夜饮嘉树轩,明朝杯又续。
高堂桂花秋,金钗剪银烛。
双歌棹觥船,洗我愁万斛。
一留两月余,坐客常五六。
写图纪觞咏,坠水亦有曲。
连床可诗斋,清话屡同宿。
择邻为移家,岁晚安且燠。
奈何鼙鼓声,又若雷震屋。
娄人悉惊散,我亦猿共木。
萍漂甫里东,卖文如卖卜。
感翁数相过,馈则慰穷蹙。
翁亦客槜李,远避赋蛇毒。
山川郁相望,诗筒时往复
陵谷复一变,翁归理松菊。
松鞠理未能,蒺藜伐困辱。
余舟榜笠泽,访旧宿西塾。
夜深屏舆隶,促膝写心腹。
春风旧池馆,荒烟秋草绿。
朝廷更化初,召役事重樛。
挈家赴临濠,星言去程速。
送行愧邹游,口占谢龟缩。
诗去秋复春,客来书满幅。
念我及兄辈,举室蒙记录。
自言多疾疢,经年在床褥。
郁攸娄惊吓,使我长觳觫。
尚须手颤定,亲札寄篇牍。
安知仅逾月,遽尔闻不禄。
初疑传者讹,细问泪盈掬。
嗟余老异乡,知己失鲍叔。
芜辞叙畴曩,悲吟甚于哭。
神交死如生,歆此杯中醁。

查看原文

注释

【诗筒】1.亦作"诗筒"。 2.盛诗稿以便传递的竹筒。 3.喻指满腹诗才的诗人。
【往复】1.来回:往复京、沪两地。 2.往而复来,循环不息:循环往复|寒暑往复|阴阳有往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诗】

詩【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始平聲。《說文》志也。《釋名》之也,志之所之也。《書·舜典》詩言志。《傳》心之所之謂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詩言志。《詩·國風·關雎序》在心爲志,發言爲詩。《前漢·藝文志》誦其言,謂之詩。《舊唐書·經籍志》詩以紀興衰誦歡。

六詩。《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疏》按詩上下惟有風雅頌是詩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賦興,故總謂之六詩。《鄭康成·六藝論》詩,絃歌諷諭之聲也。朱子曰:風雅頌,聲樂部分之名。賦比興,則所以制作風雅頌之體也。

樂章也。《荀子·勸學篇》詩者,中聲之所止也。《註》詩謂樂章,所以節聲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類篇》承也,持也。《禮·內則》國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負之,吉者宿齊,朝服寢門外,詩負之。《註》詩之言承也。《疏》《詩含神霧》云:詩者,持也。以手維持,則承奉之義,謂以手承下而抱負之。

姓。《後漢·南蠻傳》詩索,交阯朱䳒人。

《字彙補》讀作誅。《荀子·王制篇》修憲令,審詩商。《註》詩商,當爲誅賞。《樂論篇》作審誅賞。

【筒】

筒【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射筒,竹名。《左思·吳都賦》其竹則桂箭、射筒。《異物志》射筒竹,細小通長,長丈餘,無節,可爲射筒,出交趾。

《呂氏春秋》黃帝命伶倫作律次,制十二筒,以別十二律。

《韻府》蜀郫縣大竹,截爲筒,盛酒,閉以藕絲,包以蕉葉,信宿,香達于外,曰郫筒。《杜甫詩》酒憶郫筒不用沽。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弄切,音洞。簫無底也。通作洞。《前漢·元帝紀》能吹洞簫。

【时】

時【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

《韻會》辰也,十二時也。

《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

《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

《博雅》善也。《廣韻》中也。

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

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

《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

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

【往】

往【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王上聲。《說文》之也。《玉篇》行也,去也。《易·履卦》素履往無咎。《書·舜典》帝曰:兪,汝往哉。《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玉篇》古往也。《廣韻》往,昔也。《易·繫辭》夫易彰往而察來。《前漢·武帝紀》稽諸往古,制宜於今。

約舉前事曰往往。《史記·五帝紀》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敎固殊焉。

凡以物致人曰往。《曹植·與楊修書》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刊定也。《王羲之帖》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致意。

《集韻》於放切,王去聲。歸嚮也。《史記·孔子世家贊》雖不能至,然心鄕往之。

叶尹竦切,音勇。《東方朔·七諫》叩宮而宮應兮,彈角而角動。虎嘯而谷風生兮,龍至而錦雲往。

【复】

復【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

《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

《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

《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

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

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

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大業初改曰沔州。

復陶,官名。《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衣服之官也。

衣名。《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集韻》重也。《正韻》反覆也。《易·復卦》反復其道。《詩·小雅》顧我復我。《註》謂迴轉反復之也。

《正韻》復,除也。《前漢·高帝紀》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戸勿事。《註》復其身,及一戸之內,皆不徭役也。

與複通。《史記·秦始皇紀》爲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前漢·高帝紀》上從復道上,望見諸將往往耦語。《註》上下有道,故謂之復。

與覆通。《詩·大雅》陶復陶穴。《音義》復,累土於地上。《說文》作覆。

《集韻》《韻會》《正韻》浮富切,浮去聲。《集韻》又也。《增韻》再也。《詩·大雅·大明序》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

叶房月切,音伐。《韓愈·招揚之罘詩》禮稱獨學陋,易貴不遠復。作詩招之罘,日夕抱饑渴。渴,巨列切。

相关诗句
歆此杯中醁 神交死如生 悲吟甚于哭 芜辞叙畴曩 知己失鲍叔 嗟余老异乡 细问泪盈掬 初疑传者讹 遽尔闻不禄 安知仅逾月 亲札寄篇牍 尚须手颤定 使我长觳觫 郁攸娄惊吓 经年在床褥 自言多疾疢 举室蒙记录 念我及兄辈 客来书满幅 诗去秋复春 口占谢龟缩 送行愧邹游 星言去程速 挈家赴临濠 召役事重樛 朝廷更化初 荒烟秋草绿 春风旧池馆 促膝写心腹 夜深屏舆隶 访旧宿西塾 余舟榜笠泽 蒺藜伐困辱 松鞠理未能 翁归理松菊 陵谷复一变 诗筒时往复 山川郁相望 远避赋蛇毒 翁亦客槜李 馈则慰穷蹙 感翁数相过 卖文如卖卜 萍漂甫里东 我亦猿共木 娄人悉惊散 又若雷震屋 奈何鼙鼓声 岁晚安且燠 择邻为移家 清话屡同宿 连床可诗斋 坠水亦有曲 写图纪觞咏 坐客常五六 一留两月余 洗我愁万斛 双歌棹觥船 金钗剪银烛 高堂桂花秋 明朝杯又续 夜饮嘉树轩 一见已刮目 踵门通姓字 憔悴如病鹄 时余逃难来 人疑王官谷 幽栖绰山下 十室九颠覆 世故一变更 啸傲心自足 诗名满朝野 琰刻播芬馥 词林采英华 毫端注飞瀑 兴来抉云汉 隽永过粱肉 常言性嗜诗 待遇情亦笃 缁黄粲然者 未若一儒服 徒见驷马车 过客佳乃肃 非无酒如渑 旁核聃与竺 读书数千卷 家园莳花竹 不为五岳游 转手授家督 早持万金产 竟韫石中玉 辞荣乐萧散 当路屡推毂 生逢全盛时 先世吴右族 呜呼玉山翁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