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巫云待楚襄

出自:明代·王跂《七夕》

拼音:[mò][mò][wū][yún][dài,dāi][chǔ][xiāng]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悠悠湘竹断娥皇,漠漠巫云待楚襄
泪尽便成千古别,情深堪待一年长。
九枝灯焰侵微月,七孔针囊解暗香。
空拟乘槎问消息,黄河无影到衡阳。

查看原文

注释

【漠漠】1.寂静无声的样子:漠漠门长掩,迟迟日又西。 2.紧密分布或大面积分布的样子:云漠漠,风瑟瑟|阶草漠漠,白日迟迟|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树木啭黄鹂。 3.迷茫的样子:秋天漠漠向昏黑。
【巫云】指男女幽会。
【楚襄】1.指战国时楚襄王。 2.楚地襄阳。泛指楚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漠】

漠【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音莫。《說文》北方流沙也。與幕通。《文選·嘯賦》註沙土曰幕。幕漫之。《程大昌·北邊備對》幕者,漠也。言沙磧廣莫,望之漠漠然也。

《爾雅·釋言》漠,淸也。

《廣韻》施也,茂也。

淡漠,恬靜貌。《文子·上仁篇》非淡漠無以明德。

與寞通。《楚辭·遠遊》野寂寞其無人。

與莫通。《爾雅·釋詁》漠,謀也。《詩·小雅》聖人莫之。莫漠音義同。

漠漠,布列貌。《陸機詩》街巷紛漠漠。

漠陽,江名。《廣輿記》在肇慶府陽江縣。

《集韻》莫白切,音陌。與同。或从水,亦作㵹。

《韻補》叶蒙晡切,音模。《李陵詩》徑萬里兮度沙漠,爲君將兮奪匈奴。

叶莫卜切,音木。《嵆康·阮籍碑銘》怡神大素,邁世局。隱處虛室,反眞歸漠。

【巫】

巫【寅集中】【工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無。《說文》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褎舞形。《世本》巫咸始作巫。《楚語》古者民之精爽不攜二者,而又能齊肅中正,其知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如是則神明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周禮·春官·神仕疏》男子陽有兩稱,曰巫,曰覡。女子隂不變,直名巫,無覡稱。

縣名。《前漢·地理志》南郡有巫縣。

山名。《山海經》黑水之南有巫山。《左傳·襄十八年》齊侯登巫山,以望晉師。《註》在盧縣東北。《前漢·地理志註》巫山在巫縣西南。

官名。《周禮·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

《夏官》巫馬掌養疾馬而乗,治之。

巫咸,國名。《山海經》巫咸國,右手操靑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羣巫所從上下也。亦山名。《郭璞·巫咸山序》巫咸者,實以鴻術爲帝堯醫,生爲上公,死爲明神。豈封斯山而因以名之乎。

人名。《山海經》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註》皆神醫也。

神名。《前漢·郊祀志》晉巫祀巫社巫祠,秦巫祀巫保,荆巫祀巫先。《註》皆古巫之神也。巫先,巫之最先者。

姓。《風俗通》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書·君奭》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廣韻》漢有冀州刺史巫捷。

巫馬,複姓。《論語》巫馬期。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待】

待【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徒在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殆。《說文》竢也。《易·繫辭》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增韻》遇也。《論語》以季孟之閒待之。

備禦也。《魯語》率大讎。以憚小國,其誰云待之。

叶直里切,音峙。《魏文帝·浮海賦》衆帆張,羣櫂起,爭先逐進,莫適相待。

叶時吏切,音侍。《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埶富,君子誠之,好以待。富音沸。

叶徒帝切,音兌。《歐陽修·祭龍文》浸潤收畜,足支一歲。旱則來告,否則當待。

叶杜兮切,音啼。《屈原·離騷》路修遠以多艱兮,騰衆軍使徑待。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爲期。《朱註》待,徒奇反。

【楚】

楚【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粗上聲。或作䠂。《說文》叢木也。一曰荆。《詩·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註》楚楚,茨棘貌。

《詩·召南》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疏》荆屬。薪雖皆高,楚尤翹翹而高也。

《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註》楚,荆也。扑撻犯禮者。

萇楚,草名。羊桃也。《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楚楚,鮮明貌。《詩·檜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辛楚,痛也,別作憷。《陸機·與弟士衡詩》慷慨含辛楚。

國名。《書·禹貢》荆州之域,周熊繹始封。

三楚,地名。《史記·貨殖傳》淮北郡、汝南郡,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南楚也。

南方曰楚。《後漢·史岑出師頌》朔風變楚。《李善註》朔,北方也,楚,南方也。

姓。《左傳》晉龜卜楚丘,趙襄子家臣楚隆。

《唐韻》《韻會》瘡據切,粗去聲。楚利也。

木名。出歷山。

《類篇》山於切,音疎。《杜甫·送孟十二詩》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

叶弭沼切,音杪。《前漢·楚元王傳》太上四子,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斿宅是楚。

【襄】

襄【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湘。《說文》漢令:解衣而耕謂之襄。

上也。《書·堯典》懷山襄陵。《註》包山上陵也。

《臯陶謨》思曰:贊贊襄哉。《疏》謂贊奏上古行事而言之也。

除也。《詩·鄘風》牆有茨,不可襄也。

成也。《左傳·定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禮也。

駕也。《詩·鄭風》兩服上襄。《註》上駕,馬之最良者也。

《小雅》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箋》駕,謂更其肆也。從旦至暮七辰,辰一移,謂之七襄。

《史記·諡法解》辟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

地名。《史記·高祖功臣侯表》襄平。《索隱曰》屬臨淮。《後漢·郡國志》上黨郡襄垣。

《廣韻》州名,本楚之西津,魏置襄陽郡,西魏攺襄州,因水立名。《韻會》宋升襄陽府。

姓。《後漢·襄楷傳註》《風俗通》曰:襄姓,楚大夫襄老之後。《說文》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