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峭色斓斑

出自:宋代·李申子《君子泉》

拼音:[yán][qiào][sè][lán][bān]

平仄:平仄仄平平

岩峭色斓斑,云叶烟萝鬟。
疑有仙琚时会集,唾珠霏屑落人间。

查看原文

注释

【斓斑】1.色彩错杂貌。 2.斑痕狼藉貌。多形容泪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岩】

岩【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正字通》俗嵒字。巖俗省作岩。(巖)《唐韻》五銜切《集韻》魚銜切《韻會》疑銜切《正韻》魚咸切,音嵒。《說文》岸也。从山嚴聲。《增韻》石窟曰巖,深通曰洞。一曰險也。《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公羊傳·僖三十三年》殽之嶔巖,文王所避風雨也。

嶃巖,高峻貌。《司馬相如·上林賦》嶄巖嵾嵳。

巖廊,殿廡也。《漢武帝·策賢良制》虞舜之時,遊於巖廊之上。

地名。《書·說命》說築傅巖之野。《傳》傅巖,在虞虢之閒。

《集韻》魚杴切《韻會》疑杴切,音嚴。巖巖,高貌。《詩·魯頌》泰山巖巖,魯邦所詹。

《正字通》本作嚴。亦作巖。通作礹嵒碞。○按巖與嵒同。《說文》嵒,五咸切,山巖也。巖,五緘切,岸也。同字分訓巖,專訓岸,作。(巖)

【峭】

峭【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七肖切,音俏。山峻拔峭絕也。《集韻》嶮也。《淮南子·繆稱訓》岸峭者必阤。

《謝靈運·過始寧墅詩》巖峭嶺稠疊。

急也,嚴厲也。《前漢·鼂錯傳》錯爲人峭直刻深。《正字通》通作陗。

【色】

色【未集下】【色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嗇。《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禮·玉藻》色容莊。《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註》以形貌求之也。

采色。《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色慾。《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傳》色,女色。《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

物景亦曰色。《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潘岳·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豈曰無過,功亦不測。《註》載色,猶言有生氣起色也。

《公羊傳·哀六年》色然而駭。《註》驚貌。

《詩·魯頌》載色載笑。《傳》色,溫潤也。

《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註》色,作色也。

祕色。《高齋漫錄》世言祕色,磁器。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祕色。

《博雅》色,縫也。

【斓】

斕【卯集下】【文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7画

《廣韻》力閑切《集韻》《韻會》《正韻》離閑切,。

《集韻》郞于切,音闌。義同。

【斑】

斑【卯集下】【文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逋還切,音班。辬,或作斑。駮文也。《韻會》雜色曰斑。《禮·檀弓》貍首之斑然。

《韻補》叶連切。《曹植·七啓》形不抗首,骨不隱拳。批熊碎掌,拉虎摧斑。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