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蚩吴俗美

出自:宋代·宋庠《送晏延平宰邑分宁兼过乡墅》

拼音:[chī][chī][wú][sú][měi]

平仄:平平平平仄

铜纽腰新绶,鸟衣省故庐。
乡无夜行彦,楹有世藏书。
楚潦兰浮檝,潘园板御舆。
蚩蚩吴俗美,庖刃一投虚。

查看原文

注释

【蚩蚩】1.敦厚貌。一说﹐无知貌。 2.惑乱貌;纷扰貌。 3.象声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蚩】

蚩【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赤之切《韻會》充之切,音妛。蟲名。《六書正譌》凡無知者,皆以蚩名之。

蚩尤,人名。《書·呂》蚩尤惟始作亂。《註》九黎之君,號曰蚩尤。

星名。《晉書·天文志》蚩尤旗,類彗而後曲,象旗主所見之方下有兵。

侮也。《張衡·西京賦》蚩眩邊鄙。

騃也。《陸機·文賦》姸蚩好惡,可得而言。

蚩蚩,敦厚貌。《詩·衞風》氓之蚩蚩。

姓。《通志·氏族略》蚩氏,蚩尤之後也。

《集韻》敕豸切,音弛。蟲伸行。《廣韻》从㞢。《六書正譌》別作媸、嗤,非。《集韻》同蚩。詳蚩字註。蚩字右下从冫不从丶。

【吴】

吴【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俗吳字。《吳志·薛綜傳》無口爲天,有口爲吴。《正字通》此借字形爲諧語,非吴字本義。《正韻》吳字註亦作吴,非。(吳)〔古文〕音吾。國名。《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蠻,自號句吳。《註》宋衷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荆國,十二年,更名吳。亦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吳縣。

《說文》郡也。《後漢·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稽置。《韻會》吳郡、吳興、丹陽爲三吳。《正字通》水經以吳興、吳郡、會稽爲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其說不同。

《齊語》西服㳅沙西吳。《註》雍州之地。

天吳,水神也。《郭璞·山海經贊》八頭十尾,人面虎身。龍據兩川,威無不震。

《說文》姓也。《廣韻》太伯之後,因以命氏。

《方言》大也。《說文》大言也。《詩·周頌》不吳不敖。《傳》吳,譁也。

《魯頌》不吳不揚。《說文註》大言故夨大口以出聲。今寫詩者,攺吳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釋文》吳,舊如字。何承天云:从口下大,故魚之大口者名㕦,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按《說文》《釋文》俱云吳作㕦讀,非。而《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諸書,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惟正韻收吳入禡韻,詩朱註亦作去聲讀。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集韻》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吳。註詳虍部七畫。《釋名》吳,虞也。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于此,虞其志也。

與娛通。《詩·周頌》不吳不敖。《疏》正義曰:人自娛樂,必讙譁爲聲。故以娛爲譁也。定本娛作吳。

【俗】

俗【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圱《唐韻》似足切《集韻》《韻會》《正韻》松玉切,音續。習也。上所化曰風,下所習曰俗。《釋名》俗,欲也,俗人所欲也。《禮·曲禮》禮從宜,使從俗。

《周禮·天官》八則治都鄙,六曰禮俗,以馭其民。

不雅曰俗。《黃庭堅曰》士俗不可醫。或問不俗之狀,庭堅曰:難言也。視其平居,無以異於人,臨大節而不可奪,此不俗人也。《說文》从人,谷聲。《徐曰》俗之言續也。轉相習也。

【美】

美【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無鄙切,音眯。《說文》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註》羊大則美,故从大。《五經文字》从犬从火者,譌。《詩·召南·甘棠序》美召伯也。《疏》善者言美,惡者言刺。

《廣韻》好色。《詩·邶風》匪女之爲美。《傳》非爲其徒說美色而已。

《正韻》嘉也,好也。

《韻補》叶明祕切。《劉向·九歎》揚精華以眩耀兮,芬郁渥而成美。結桂樹之旖旎兮,紉荃蕙與辛夷。夷音異。《玉篇》或作媺。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