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魔舞倾国

出自:元代·谢应芳《淮夷篇》

拼音:[tiān][mó][wǔ][qīng][guó]

平仄:平平仄平平

大邦浙河西,吴郡称第一。
淮夷著柘黄,来作豺虎窟。
交邻无善道,西顾拒劲敌。
一鹗婴罔罗,同气顿萧瑟。
正朔仍奉汉,天恩满床笏。
赋粟岁倍蓰,郿坞金日积。
非无舶棹风,海运不挂席。
包藏狼子心,反覆莫可测。
台阁两重臣,忍为枭獍食。
井蛙自尊大,出入复警跸。
爱弟日宠骄,开府门列戟。
提兵几百万,势热手可炙。
甲第连青云,圊溷亦丹碧。
瑶池长夜饮,天魔舞倾国
帷幄皆面谀,忠鲠即摈斥。
权门竞豪奢,婪夫务怀璧。
淮南旧巢穴,坐视成弃掷。
出师理侵疆,所向辄败绩。
邻兵贾馀勇,一举数州得。
群凶纳降去,敛戍独坚壁。
奈何围数重,楼橹比如栉。
炮车拂云汉,昼夜飞霹雳。
宠弟既齑粉,左右皆股栗。
短兵屡相接,苗獠与戮力。
南濠百花洲,流血水尽赤。
闭关甫期月,人面多菜色。
蔬茹犹八珍,骸骨爨下析。
众叛已不知,豕突犹亲出。
前徒忽投戈,回骑不数匹。
一炬齐云楼,红粉随烟灭。
缚虎送台城,咆哮气方息。
嗟哉尔淮夷,亡命起仓卒。
衡行十五载,贵富亦已极。
雕墙底灭亡,斯理信弗忒。

查看原文

注释

【天魔】1.佛教语。天子魔之略称。为欲界第六天主。常为修道设置障碍。 2.道教指天上的魔怪。 3.泛指魔鬼。 4.乐舞名。
【倾国】1.倾覆邦国。 2.谓耗尽国力。 3.举国,全国。极言人多。 4.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5.指美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魔】

魔【亥集上】【鬼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莫波切《集韻》《韻會》眉波切,音摩。《說文》鬼也。《楞嚴經》降服諸魔。

天魔舞。《王建宮詞》子大夫魔舞袖長。《正字通》譯經論曰:魔,古从石作磨,䃺省也。梁武帝攺从鬼。

【舞】

舞【未集下】【舛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武。《說文》舞樂也。《玉篇》足相背也。《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左傳·隱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前漢·高帝紀》軍中無以爲樂,請以劒舞。

鍾體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銑閒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註》此四名者,鍾體也。

變弄也。《前漢·張湯傳》舞文巧詆。《又》舞知以御人。

官名。《周禮·地官》有舞師。

地名。《戰國策》秦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則南國必危矣。《前漢·地理志》舞隂,縣名。

姓。

【倾】

傾【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去營切《集韻》《韻會》《正韻》窺營切,音卿。《說文》側也。

伏也,敧也。《禮·曲禮》傾則姦。《註》視流則容側,必有不正之心存乎胷中,此君子所以愼也。

圯也,空也。《淮南子·天文訓》天傾西北。

西傾,山名。《書·禹貢》西傾因桓是來。

通作頃。《詩·周南》不盈頃筐。

《韻補》叶曲陽切,音匡。《黃庭經》羅列六腑生三光,心精意專內不傾,上合三焦下玉漿。

【国】

國【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囗囶圀觥入聲。《說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九州。

《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爲屬,十國以爲連,二十國以爲卒,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

《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

滅人之國曰勝國。《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漢·班超傳》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又》遠處絕國。

兩國相距曰敵國。《孟子》敵國不相征也。

外國來附者曰屬國。《李陵·答蘇武書》聞子之歸位,不過典屬國。《註》典,掌也。卽掌屬國之事者。

城郭國,行國。《宋程大昌備北邊對》漢西域諸國,有城郭國,有行國。城郭國,築城爲守者,行國不立城,以馬上爲國也。

姓。《姓苑》太公之後。齊有國氏,世爲上卿,宋有國卿。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