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引呈广莫

出自:宋代·孙应时《送张敬夫栻以追送不作远为韵赋诗五章藉手言》

拼音:[kòng][yǐn][chéng][guǎng,ān][mò,mù]

平仄:仄仄平平仄

荆州形胜地,控引呈广莫
英雄昔用武,跬步图宛洛。
至仁先内治,岂曾废远略。
公来手摩抚,士气端何作。
载歌江汉诗,奋袂空爵跃。

查看原文

注释

【控引】1.犹贯通。 2.控制;掌握。
【广莫】1.亦作"广漠"。 2.辽阔空旷。 3.即广莫风。 4.犹广博。 5.指冗长空泛。 6.指广漠之野。假想的空旷地区。语出《庄子.逍遥游》:"广莫之野。"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控】

控【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若貢切,空去聲。《說文》引也。《廣韻》告也。《詩·鄘風》控于大邦。《毛傳》控,引也。《朱傳》控持而告之。《前漢·婁敬傳》控弦四十萬騎。《註》皆引弓也。

操制也。《詩·鄭風》抑磬控忌。《傳》止馬曰控。

投也。《莊子·逍遙遊》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集韻》枯公切,音空。除也。亦引也。《班固·西都賦》鳥驚觸絲,獸駭値鋒。機不虛掎,弦不再控。

《唐韻》苦江切《集韻》《韻會》枯江切,音腔。打也。《莊子·外物篇》儒以金椎控其頤。

《集韻》《韻會》克講切,腔上聲。義同。

【引】

引【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㧈《唐韻》余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音蚓。《說文》開弓也。《徐鉉曰》象引弓之形。《周禮·冬官考工記》維體防之,引之中參。

《廣雅》演也。《易·繫辭》引而伸之。

《爾雅·釋詁》長也。《釋訓》子子孫孫引無極也。《書·梓材》引養引恬。

相牽曰引。《禮·檀弓》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註》牽引進之,同于己子。《史記·秦始皇紀》諸生轉相告引。

《集韻》導也。《史記·韓長孺傳》奉引墮車,蹇。《註》爲天子導引而墮車,跛。

卻也。《禮·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註》引,卻也。

相薦達曰引。《史記·魏其侯傳》兩人相爲引重。《註》相薦達爲聲勢。《後漢·張皓王龔傳論》顯登者以貴塗易引。

服氣法曰道引。《莊子·刻意篇》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史記·留侯世家》道引不食穀。

治疾法有撟引。《史記·扁鵲傳》鑱石撟引。《註》謂爲按摩之法,夭撟引身,如熊顧鳥伸也。

十丈爲引。《前漢·律歷志》其法用竹爲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引者,信也。《註》信讀曰伸,言其長。

《廣韻》《正韻》羊晉切《集韻》《韻會》羊進切,蚓去聲。《集韻》牽牛綍也。《禮·檀弓》弔於葬者,必執引。《疏》引,柩車索也。

《集韻》一曰曲引。《蔡邕·琴操》有思歸引。

引古作。

【呈】

呈【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直貞切《集韻》馳貞切《韻會》馳成切,聲。

《玉篇》解也。

《廣韻》示也,見也。《正韻》露也。

姓。《正字通》古今印藪有呈紳。

與程通。《史記·秦始皇紀》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廣韻》《集韻》直正切,音鄭。《廣韻》自媒衒。《唐書·韋澳傳》恐無呈身御史。

《集韻》丑郢切,音騁。與逞同,通也。一曰快也。《集韻》㞷古作呈。註詳屮部四畫。

《字彙補》古文狂字。註詳犬部四畫。《郭氏正誤》呈,从王从口。與呈字異。呈字从。

【广】

广【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魚檢切《韻會》疑檢切,醃上聲。《說文》因广爲屋。象對刺高屋之形。《徐鉉曰》因广爲屋,故但一邊下。《增韻》棟頭曰广。《韓愈·遊湘西寺詩》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屋广。

《釋名》衾,广也。其下廣大,如广受人也。

《廣韻》魚掩切,音隒。義同。(廣)《唐韻》《集韻》《韻會》古晃切,光上聲。《說文》殿之大屋也。

《玉篇》廣,大也。《廣韻》廣,闊也。《易·繫辭》廣大配天地。《疏》大以配天,廣以配地。

州名。《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廣州。

姓。《姓譜》出丹陽,廣成子之後,宋有廣漢。

《玉篇》古曠切,光去聲。《周禮·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疏》馬融云:東西爲廣,南北爲輪。《釋文》廣,古曠反。

車名。《周禮·春官·車僕》廣車之萃。《註》廣車,橫之車也。《釋文》廣,古曠反。《左傳·僖二十八年》西廣東宮。《疏》楚有左右廣,蓋兵車之名。《宣二年》分爲二廣。《註》十五乗爲一廣。

《正字通》音曠。《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廣焉。《註》廣,開泰貌。

與曠通。《前漢·五行志》師出過時之謂廣。

姑黃切,音光。《爾雅·釋獸》回毛在背,闋廣。《疏》伯樂相馬法,旋毛在背者名闋廣。《音義》廣,音光。

《韻補》叶果五切,音古。《禮·樂記》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弦匏笙簧,會守拊鼓,始奏以文,復亂以武。

【莫】

莫【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寞。《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定也。《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謀也。《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博雅》强也。《論語》文莫吾猶人也。《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爲文莫。《揚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註》莫,勉之也。

削也。《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

《博雅》莫莫,茂也。《詩·周南》維葉莫莫。《註》莫莫,茂密之貌。

《莊子·逍遙遊》廣莫之野。《註》莫,大也。

姓。《通志·氏族略》卽幕氏省文。漢有富人莫氏,見《游俠傳》。唐有比部員外郎莫藏用。

《史記·夏本紀註》五湖之一有莫湖。

與瘼通。《詩·小雅》莫此下民。

與幕通。《史記·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說文》莫故切。同暮。《易·夬卦》莫夜有戎。

菜也。《詩·魏風》彼汾沮洳,言采其莫。《註》音暮。《陸璣疏》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爲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乾絳,河、汾之閒謂之莫。

通膜。《禮·內則》去其皽。《註》皽謂皮肉之上魄莫也。

《韻會》莫白切,音陌。靜也。《詩·小雅》君婦莫莫。《註》言淸靜而敬至也。《左傳·昭二十八年》德正應和曰莫。

《唐韻古音》平聲,音謨。《漢書》註引《詩》聖人莫之作謨。《直音》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