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丝磻溪上

出自:宋代·汪莘《放歌行》

拼音:[chuí][sī][pán,bō][xī][shàng,shǎng]

平仄:平平平平仄

口中吐佛子,腰间出神仙。
眉心红日大如钱,脑宫诵经声泠然。
瞿昙黄老去我久,可使举世终无传。
天亦若忌我,我自梦裹知其天。
团团清光中,本来面目常现前。
分明是真不是想,水中月影镜中像。
自从别后见君稀,一朝邂逅成欢赏。
见亦不可拟,得亦不可强。
知音相逢只弹指,甃命遮寒且涵养。
芙蓉芰荷颠倒披,九天风露流肝脾。
俯观人世不忍弃,世人弃我良非痴。
有时愤闷须痛饮,长安市上相追随。
左挟田先生,右拍樊於期。
狗屠在前舞阳后,击筑叱起高渐离。
扬雄但能识奇字,未识以道御之无不宜。
一舞神鬼哭,再舞雷电飞。
三舞乾坤悉清净,却视万物生光辉。
我衰不能作伊川,手把犁锄垦蚯蚓。
亦复不能作吕望,垂丝磻溪上
但愿汉家宗社牢,化权何必吾人操。
但愿紫微宫南太微北,中间七个能甄陶。
君不见张三裹青衫,李四著紫袍,
黄金转多官转高。孔丘盗跖那复辨,
长蛇封豕争雄豪。我欲告天天肯否,
旁人窃笑妇摇手。不如开眼明月前,
莫教失清风后。杜子美,
李太折,清风为魂月为魄。
至今来往天地间,几回独把栏干拍。

查看原文

注释

【垂丝】1.下垂的丝状枝条。多指柳条。 2.指如丝的枝条下垂。 3.白发下垂。 4.指垂丝海棠。
【磻溪】1.亦作"磻溪"。亦作"磻磎"。 2.水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传说为周吕尚未遇文王时垂钓处。亦借指吕尚。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垂】

垂【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

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

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

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

《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

《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音瑞。《書·舜典》垂共工。陸德明讀。

將及也。杜甫有垂老別詩。

【丝】

絲【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婦化治絲枲。

《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左傳·隱四年》猶治絲而棼之也。

《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絲,琴瑟也。

《禮·緇衣》王言如絲。《疏》微細如絲。《五經文字》絲作,譌。《韻會》俗作〈糹系〉,誤。○按《說文》絲自爲部,今倂入。

【磻】

磻【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薄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官切,音盤。磻溪,太公釣處,在鳳翔虢縣。

《唐韻》博禾切,同碆。《說文》以石著隿也。《張衡·西京賦》磻不特絓。

《集韻》補過切,音播。石名。可爲失鏃。

【溪】

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苦奚切《集韻》《韻會》牽奚切。與谿同。《說文》山瀆無所通者。

水註川曰谿。《廣韻》或作磎。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