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射铭旌字

出自:宋代·傅察《又挽词三首》

拼音:[rì][shè,yè,yì][míng][jīng][zì]

平仄:仄仄平平仄

遗子一经足,成家五福并。
千钟欣禄养,万石仰荣名。
日射铭旌字,风传衮铎声。
遥知开吉地,不假问三生。

查看原文

注释

【铭旌】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多用绛帛粉书。品官则借衔题写曰某官某公之柩﹐士或平民则称显考显妣。另纸书题者姓名粘于旌下。大敛后﹐以竹杠悬之依灵右。葬时取下加于柩上。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日】

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註》日,往日也。

《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皆典歷數者。

《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時日,通名日者。

《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韻補》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類篇》唐武后作。

【射】

射【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神柘切《集韻》食夜切《韻會》《正韻》神夜切,蛇去聲。《說文》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禮•射義》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飾之以禮樂也。

射之爲言繹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則中矣。

射義有大射,賔射,燕射。《周禮•地官•保氏》五射,曰白矢,曰參連,曰剡註,曰襄尺,曰井儀。詳《鄭司農註》。

《廣韻》羊謝切《集韻》《韻會》《正韻》夤謝切,音夜。僕射,秦官名。《漢官儀註》僕,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督課之,故名。師古曰:射本如字讀,今音夜,蓋關屮語轉爲此音也。朱子曰:禮僕人師扶左,射人師扶右。周官大僕之職,僕射之名,蓋起於此。漢獻帝始分置左右僕射,唐改左右匡政,又改左右相。

《廣韻》《集韻》食亦切,音實。《增韻》以弓弩失射物也。

指物而取曰射。《論語》弋不射宿。

《蜀志》孟光曰:吾好直言,每彈射利病,爲世所嫌。歐陽氏曰:泛而言射,則在去聲,以射其物而言,則在入聲。《正字通》以爲曲說,非。

《廣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詩•大雅》無射亦保。《周頌》無射于人斯。《註》射,厭也。

無射,九月律名。《前漢•律歷志》無射,言陽氣上升,隂氣收藏,終而復始,無厭已也。

叶當故切,音妒。《詩•小雅》式燕且譽,好爾無射。

叶於略切,音約。《詩•大雅》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楚辭•天問》封豨是射。叶下若。《說文》本作䠶。从身从矢。或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

【铭】

銘【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音冥。《說文》記誦也。《集韻》志也。《釋名》銘,名也,記名其功也。《又》述其功美,使可稱名也。《禮·祭統》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註》銘,謂書之刻之,以識事者也。《禮·大學》湯之盤銘曰。《註》銘,銘其器以自警之詞也。

《禮·檀弓》銘,明旌也。《周禮·春官·小祝》設熬置銘。《註》銘,今書或作名。鄭云:銘,書死者名于旌。

【旌】

旌【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精。《說文》析羽注旄首,所以進士卒。《爾雅·釋天》註旄首曰旌。《註》載旄於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又》旌旂。《疏》旌旂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旂爲之總稱。《廣雅》天子旌高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釋名》旌,精也。有精光也。《詩·鄘風》孑孑干旌。《周禮·春官·司常》析羽爲旌。《又》斿車載旌。

《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註》樹旌以表門。

《周禮·地官·掌節》道路用旌節。《註》今使者所擁節是也。

《禮·曲禮》武車綏旌,德車結旌。《註》武車尚威武,故舒散若花。德美在內,故纏旌於竿。

《書·畢命》旌別淑慝。《傳》言當識別頑民之善惡。《疏》旌旗所以表識貴賤,故傳以旌爲識。

《左傳·莊二十八年》且旌君伐。《註》旌,章也。

《周語》故爲車服以旌之。《註》旌,表也。

《後漢·胡廣傳》德以旌賢。《註》旌,明也。

【字】

字【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自。《說文》乳也。

愛也。《書·康誥》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周禮·地官·鄭註》小國貢輕,字之也。《左傳·成四年》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文字。字者,孳也,六義相生無窮也。黃帝臣沮誦倉頡,體卦畫,摹鳥跡,引伸觸類,文字之形始立。《周禮·春官·外史》周禮春官掌達書名于四方。註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稱曰字。

名字。《禮·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又》女子許嫁筓而字。《註》亦成人之道也。

女許嫁曰字。《易·屯卦》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畜之牝者能孕字,故謂牝曰字。《史記·平準書》乗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亦作牸。

姓。《正字通》宋廉州判官字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