蝍蛆素甘带

出自:明代·乌斯道《古诗(四首)》

拼音:[jí][qū][sù][gān][dài]

平仄:平平仄平仄

蝍蛆素甘带,鸱鸮喜餐鼠。
蛇长即吞象,猬小能制虎。
鹰鹯与鹥鹅,生同被毛羽。
胡不念同类,搏击苦相侮。
鸳鸯好文彩,畴能怜爱汝。¤

查看原文

注释

【蝍蛆】蟋蟀。一说蜈蚣。
【甘带】谓性喜食蛇。带,指蛇。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蝍】

蝍【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子力切《集韻》節力切,音卽。蝍蛆,蜈蚣也。詳蛆字註。

蝍,尺蠖也。

蝍蛉。《博雅》蝍蛉,倉螘也。

《廣韻》資悉切,音喞。飛蟲名。

【蛆】

蛆【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子魚切《韻會》《正韻》子余切,音苴。《類篇》蝍蛆。《爾雅·釋蟲》蒺藜,蝍蛆。《註》似蝗而大腹,長角,能食蛇腦。《莊子·齊物論》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蝍蛆甘帶,鴟鴉耆鼠。《廣韻》蝍蛆,食蛇蜈蚣也。《關尹子·三極篇》蝍蛆食蛇,蛇食蛙,蛙食蝍蛆,互相食也。

《集韻》千余切,音疽。《說文》蠅乳,肉中蟲也。《本草》蛆,蠅之子也。凡物敗臭則生之。《北史·甄琛傳》曾拜官,諸賔悉集,郉巒晚至。琛謂巒:何處放蛆來,今晚始顧。

水蛆。《正字通》生南方溪㵎,長寸餘,黑色。

雪蛆,隂山、峨眉二山,積雪不消,生蛆大如瓠,俗呼雪蛆。《集韻》或作。

【素】

素【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取其澤也。《九經字㨾》隷省作素。《小爾雅》縞之麤者曰素。《釋名》素,朴素也。已織則供用,不復加巧飾也。《急就篇註》素謂緝之精白者。《禮·雜記》純以素。《註》素,生帛也。

《易·履卦》素履往旡咎。《疏》處履之始而用質素。

《詩·齊風》充耳以素乎而。《傳》素,象瑱。

《詩·魏風》不素餐兮。《傳》素,空也。

《禮·檀弓》有哀素之心也。《註》凡物無飾曰素。

《禮器》或素或靑。《註》素,尙白。

《左傳·僖二十八年》其衆素飽。《疏》素訓爲直。

《楚語》夫謀必素。《註》素,猶豫也。

《博雅》素,本也。

姓。《姓氏急就篇》後魏有幷州刺史素延。

《禮·中庸》素隱行怪。《註》素讀爲傃,猶鄕也。○按《朱子·中庸章句》,素,按《漢書》當作索,蓋字之誤也。

與傃通。《戰國策》竭智能,示情素。《註》素、傃通,誠也。

與嗉通。《史記·天官書》張素爲㕑,主觴客。《註》索隱曰:素,嗉也。

《韻補》叶孫租切。《古詩》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按《說文》,同。

【甘】

甘【午集上】【甘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感平聲。《說文》美也。《徐曰》物之甘美者也。《韻會》五味之一。《正韻》甜也。《書·洪範》稼穡作甘。《傳》甘味生于百穀。《詩·衞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禮·月令》中央土,其味甘。

言之悅耳。亦曰甘。《左傳·昭十一年》幣重而言甘。

《詩·衞風》願言思伯,甘心首疾。《傳》甘,厭也。《疏》謂思之不已,乃厭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凡人飮食口,甘遂至于厭足,故云:甘,厭也。

《左傳·莊九年》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註》甘心,言欲快意戮殺之。

《易·臨卦》六三甘臨,无攸利。《註》甘者,佞邪說。媚不正之名也。

《玉篇》樂也。《淮南子·繆稱訓》故人之甘甘非正爲蹠也。《註》人之甘甘,猶樂樂而爲之。

《淮南子·道應訓》大疾則苦而不入,大徐則甘而不固。《註》甘,緩意也。

姓。《書·說命》台小子舊學于甘盤。《註》甘盤,殷賢臣。

甘茂甘羅,秦人。

《抱朴子辯問卷》子韋甘均,占之聖也。

漢複姓有甘莊甘土甘先三氏。

地名。《書·甘誓》大戰于甘。《傳》甘,有扈郊地名。《左傳·僖二十四年》初,甘昭公有寵於惠后。《註》甘昭公,王子帶也,食邑於甘。

《昭十七年》陸渾子奔楚,其衆奔甘鹿。《註》甘鹿,周地。

山名。《山海經》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

水名。《山海經》鹿蹄之山,甘水出焉。《註》按水經:甘水出南山甘谷。

州名。《五音集韻》元魏西涼州攺甘州。

《前漢·郊祀志》武帝作甘泉宮。

木名。《詩·召南》蔽芾甘棠。《傳》甘棠,杜也。《疏》郭璞曰:今之杜梨。《山海經》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註》甘木卽不死樹。

《正韻》果名,俗作柑。《風土記》甘橘之屬,滋味甘美。

《古今注》甘實形如石榴者,謂之壷甘。

草名。《博雅》陵澤,甘遂也。《又》美丹,甘草也。

《集韻》古暗切,音紺。土之味也。

《集韻》《韻會》《正韻》胡甘切,音酣。《書·五子之歌》甘酒嗜音。

熟也。《莊子·徐無鬼》甘寢。○按《正韻》別作戸甘切,胡、戸同母。不宜分列。

【带】

帶【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蓋切,音㯂。《說文》紳也。男子搫帶,婦人帶絲,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故帶从巾。《徐鉉曰》卌,其帶上連屬固結處。《釋名》帶,蔕也。著於衣,如物之繫蔕也。《易·訟卦》或錫之鞶帶。《疏》鞶帶大帶也。《禮·玉藻》凡帶有率,無箴功。《疏》謂其帶旣襌,亦以箴緶緝其側,但繂襵之,無別裨飾之箴功。

《揚子·方言》厲謂之帶。《註》小爾雅,帶之垂者曰厲。《詩·小雅》垂帶而厲。

佩也。《禮·月令》帶以弓䪅。

《揚子·方言》行也。《註》隨人行也。

蟲名。《莊子·齊物論》螂蛆甘帶。

書帶,草名。《三齊記》鄭康成山下生草,大如䪥,葉長一尺餘,土人名康成書帶草。

姓。《賈誼·過秦論》帶佗。

叶音蒂。《楚辭·九歌》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鄉,誰須兮雲之際。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