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栗炮还美

出自:宋代·张耒《岁暮书事十二首》

拼音:[yuán][lì][páo,bāo,pào][huán,hái][měi]

平仄:平仄平平仄

风卷尘沙白,云垂雪意凝。
夜山时叫虎,晚市早收灯。
园栗炮还美,村醪醉不能。
三年官况味,真是冷于冰。

查看原文

字义

【园】

园【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五丸切《集韻》《正韻》五官切,音袁。《說文》所以樹果也。《初學記》有藩曰園。《易·賁卦》賁于丘園,束帛戔戔。《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園。《註》園者,圃之樊,其內可樹木也。

《周禮·地官·載師》以場圃任園地。《註》圃,種果蓏之屬。季秋,於其中爲場。樊圃謂之園,任者取正於是也。《又》園廛二十而一。《註》廛無穀,園少利,故僅二十而稅一也。

歷代帝王陵寢曰園。漢制,園陵有令,文帝陵爲文園。《司馬相如傳》爲文園令。

《唐書·李晟傳》臣已肅淸宮禁,袛謁寢園。

桃園,地名。《前漢·地理志》全鳩里,其西名桃園,卽古之桃林也。《潘岳·西征賦》問休牛之故林,感徵名於桃園。

袛園。《梵書》須達多長者,建精舍,請佛住,凡千二百區,謂之祇樹園。

東園公,商山四皓之一。○按史失其姓名,《字彙》以園公爲姓,非。

叶于羣切,音熅。《蘇軾·祭韓琦文》意廣才疏,將歸丘園。公治此邦,歿食其民。(園)

【栗】

栗【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㮚。《周禮·天官·籩人》饋食之籩,其實栗。

堅木也。《公羊傳·文二年》虞主用桑,練主用栗。

謹敬也。《書·舜典》寬而栗。

堅也。《禮·聘儀》縝密以栗。

威嚴也。《司馬法》位欲嚴,政欲栗。

百穀實不秕謂之栗。《詩·大雅》實穎實栗。

栗烈,風寒也。《詩·豳風》二之日栗烈。

蹙也,謂越等。《儀禮·燕禮》栗階不過二等。

表道樹曰行栗。《左傳·襄九年》魏絳斬行栗。

觱栗。《明皇雜錄》本龜茲國樂,亦曰悲栗。

菱曰水栗。《武陵記》兩角曰菱,三角、四角曰芰,通謂之水栗。

《方言》秦俗以批髮爲栗。

縣名。《前漢·地理志》栗縣屬沛郡。

姓。《風俗通》燕將栗腹。

《集韻》《正韻》力蘖切,音裂。破裂之意。《周禮·冬官考工記》工人居幹之道,葘栗不迆,則弓不發。

叶力蘖切,音勒。《蘇軾·中秋月詩》喚酒與婦飮,念我問兒說。豈知衰病後,空盞對梨栗。○按《說文》收部,今倂入。

【炮】

炮【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音庖。同炰。《說文》毛炙肉也。《廣韻》一曰裹物燒也。《詩·小雅》炮之燔之。《傳》毛曰炮。加火曰燔。《疏》此述庶人之禮,當是合毛而炮之。《禮·內則》炮取豚若將。《註》炮者,以塗燒之爲名也。《禮運》以炮以燔。《註》炮裹之也。《周禮·地官·封人》毛炮之豚。《註》爓去其毛而炮之,以備八珍。◎按註疏,合毛,去毛總曰炮。廣韻止訓合毛炙物,義猶未全。

《周禮·春官·大祝》九祭,三曰炮祭。《註》炮祭,燔柴也。

《周禮·秋官·壷涿氏》掌除水蟲,以炮土之鼓敺之。《註》炮土之鼓,瓦鼓也。

與庖通。《前漢·律歷志》炮犧氏之王天下也。《師古註》炮,與庖同。

《集韻》披敎切,音砲。灼也。《齊民要術》蒸缹法有胡炮肉。《註》炮,普敎反。

叶蒲侯切。《詩·小雅》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醻之。

【还】

还【備考·酉集】【辵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篇海類編》音浮。

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

《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

《灌嬰傳》還定三秦。

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

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

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還。

與環同。《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

《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音旋。與旋同。《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註》迭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

《正韻》轉也。《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註》周旋圓轉,折旋方轉也。

便捷貌。《詩·齊風》子之還兮。

速也,卽也。《前漢·董仲舒傳》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效者也。

《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遶也,圍也。《儀禮·旣夕》祖還車不易位。《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美】

美【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無鄙切,音眯。《說文》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註》羊大則美,故从大。《五經文字》从犬从火者,譌。《詩·召南·甘棠序》美召伯也。《疏》善者言美,惡者言刺。

《廣韻》好色。《詩·邶風》匪女之爲美。《傳》非爲其徒說美色而已。

《正韻》嘉也,好也。

《韻補》叶明祕切。《劉向·九歎》揚精華以眩耀兮,芬郁渥而成美。結桂樹之旖旎兮,紉荃蕙與辛夷。夷音異。《玉篇》或作媺。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