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还戴鹖

出自:明代·冯惟健《送少宗伯东渚杨公还朝》

拼音:[shí][nián][huán,hái][dài][hé]

平仄:平平平仄平

舟楫怀明主,笙歌慰远征。
蒲轮辉泰岱,龙节照淄渑。
日月丹霄迥,蓬莱绛阙曾。
上台旋斗极,东海运鹍鹏。
虞室夔龙重,周廷礼乐兴。
银台闲玉匦,天阁秘金縢。
九庙旂常集,诸陵剑舄登。
鲋隅祥雾隐,丰沛瑞源澄。
金粟双峰并,瑶池八骏乘。
臣邻瞻赫赫,宾从尽兢兢。
献纳当朝望,都俞气象增。
殊仪须景伯,正色待长升。
缇扇随车转,朱明丽盖升。
松亭余舞鹤,石絺按垂藤。
地境云光莹,天齐雨气蒸。
歌随林鸟变,思共暮烟凝。
牛角悲歌宁,龙门喜御膺。
十年还戴鹖,千里共担簦。
勋业宁金马,身名岂玉绳。
尘锋频自拭,铩翮尚堪腾。
敢谓吟《梁甫》,谁能著茂陵。
云门读书处,日暮倚崚嶒。

查看原文

注释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
【戴鹖】谓戴鹖冠。鹖好斗,古时武士皆鹖冠,以示勇猛。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十】

十【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易·繫辭》天九地十。《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

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

《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

《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年】

年【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撚平聲。《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叶禰因切,音紉。《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

《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集韻》亦書作䄭。唐武后作。

【还】

还【備考·酉集】【辵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篇海類編》音浮。

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

《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

《灌嬰傳》還定三秦。

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

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

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還。

與環同。《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

《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音旋。與旋同。《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註》迭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

《正韻》轉也。《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註》周旋圓轉,折旋方轉也。

便捷貌。《詩·齊風》子之還兮。

速也,卽也。《前漢·董仲舒傳》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效者也。

《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遶也,圍也。《儀禮·旣夕》祖還車不易位。《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戴】

戴【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去聲。《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廣韻》荷戴也。《書·大禹謨》衆非元后何戴。《孟子》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疏》道過丘南,若爲道負戴。

値也。《禮·喪大記》君纁戴六。《註》戴之言値也。《爾雅·釋地》戴日爲丹穴。《註》値也。《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

《諡法》典禮無愆曰戴。《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註》戴謂諡。

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

或作載。《禮·月令》載靑旂。《詩·周頌》載弁俅俅。《音義》如字。

與戴同。

《韻會》作代切,音再。地名。《春秋·隱十年》宋人,蔡人,衞人伐戴。《註》戴國,今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釋文》戴音再。

【鹖】

鶡【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胡割切《廣韻》《韻會》《正韻》何葛切,音曷。鳥名。《說文》鳥似雉,出上黨。《正字通》色黃黑而褐首,有毛角,有冠,性愛儕黨,有被侵者,直往赴鬭,雖死不置。《禽經》鶡,毅鳥也。李時珍曰:其羽色黑黃而褐,故曰鶡。靑黑色者曰䲸,性耿介也。

鶡旦,夜鳴求旦之鳥也。《禮·月令》鶡旦不鳴。《坊記》作盍旦。詳見鳱䳚二字註。

鶡冠,趙武靈王製,以表武士。《後漢·輿服志》虎賁皆鶡冠。《顏師古註》鳥出上黨,以其鬭死不止,故用其尾飾武臣首。

隱士鶡冠,亦取勇退義。《前漢·藝文志》有鶡冠子一篇。

《韻會》《正韻》敷文切,音芬。與鳻通。《前漢·黃霸傳》鶡雀飛集丞相府。《顏師古註》此鶡字音芬,與鳻通,鳻雀大而色靑,出羌中。蘇林音曷,非。詳前鳻字註。

《類篇》曷各切,同鶴。或作鶡。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