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眠清甚在冰壶

出自:宋代·孟坦中《阳华岩》

拼音:[zuì][mián][qīng][shèn,shén][zài][bīng][hú]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路入潇南地一隅,天开洞府若为模。
石扃高透云常出,涧水中通崖不枯。
来访恍然惊泽国,醉眠清甚在冰壶
淡岩谁道真稀有,须信阳华天下无。

查看原文

注释

【冰壶】1.盛冰的玉壶。常用以比喻品德清白廉洁。语本《文选.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李周翰注:"玉壶冰,取其絜凈也。" 2.借指月亮或月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醉】

醉【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將遂切,音檇。《正韻》爲酒所酣曰醉。《書·酒誥》德將無醉。《詩·大雅》旣醉以酒。

心醉。《莊子·應帝王》列子見之而心醉。《文中子·事君篇》心醉六經。

骨醉。《唐書·武后紀》高宗王后蕭良姊爲武昭儀所誣,囚之,武氏置二人釀甕中,曰令二姬骨醉。

心和神全曰醉。《淮南子·覽冥訓》通于大和者,惛若純醉而甘臥以遊其中,不知其所由也。

《字彙補》醉李,地名。與檇李同。《公羊傳·定十四年》於越敗吳于醉李。

《字彙補》精崔切,音嶉。《李世澤·韻圖》醉字有平去二音。《說文》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於亂也。一曰潰也。《正字通》醉必伐德喪儀,酒誥、賓筵言之甚詳,未有醉能卒其度量不至亂者。因卒立義,說文誤。

【眠】

眠【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麫平聲。《說文》翕目也。《釋名》泯也。無知泯泯也。《玉篇》寐也。《後漢·第五倫傳》竟夕不眠。《三國志·趙雲傳》先主與雲同牀眠臥。《列子·周穆王篇》西極古莽國,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覺。東極阜落國,其民常覺而不眠。

凡草木之偃者亦曰眠。《三輔故事》漢苑有柳,如人形,一曰三眠三起。

凡鳥獸之偃息皆曰眠。《杜甫詩》沙上鳧雛傍母眠。

《宋史·禮志》諸王聘妃有眠羊臥鹿等物。

芊眠,茂密貌。《陸機·文賦》淸麗芊眠。《註》文采茂密貌。

色深貌。一曰遙視闇未明也。《張衡·南都賦》靑冥䀒瞑。《註》言林木眾色幽昧也。䀒瞑與芊眠同。互見䀒字註。

姓。見《姓苑》。

《集韻》彌殄切,麫上聲。《揚子·方言》楚郢謂欺謾爲眠娗。一曰偄劣。

《列子·力命篇》眠娗諈諉。《註》眠娗,不開通貌。一曰以言相嗤弄也。

《集韻》眠見切,音麫。《類篇》偃息也。

《博雅》眠眩,亂也。《揚子·方言》凡飲藥傅藥而毒,東齊海岱之閒謂之眠。或謂之眩。

《韻會》或作泯。《史記·司馬相如·大人賦》視眩眠而無見。《前漢書》作眩泯。《師古曰》目不安也。

《集韻》彌盡切,音泯。視也。《說文》本作瞑。从目冥,會意。

【清】

圊【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七情切《集韻》親盈切,音淸。《說文》厠淸也。《徐鍇曰》厠古謂之淸者,言汚穢常當淸除也。《博雅》圂厠也。《釋名》雜也,言人雜厠其上也。

《集韻》倉經切,音靑。義同。

【甚】

甚【午集上】【甘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時鴆切,音任。《說文》尤安樂也。《廣韻》劇過也。《韻會》尤也,深也。《易·繫辭》其道甚大,百物不廢。《詩·小雅》彼譖人者,亦已大甚。《淮南子·修務訓》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

《唐韻》常枕切《集韻》《韻會》食荏切《正韻》食枕切,音忍。義同。《潘岳·關中詩》主憂臣勞,孰不祇懍。愧無獻納,尸素以甚。叶上寢稔。

【在】

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

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

存也。《論語》父母在。

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

姓。晉汝南太守在育。

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

昨代切,音載。義同。

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冰】

冰【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逼平聲。《說文》本作仌。《徐曰》今文作冰。《韓詩》說冰者,窮谷隂氣所聚,不洩,則結而爲伏隂。《禮·月令》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壯,季冬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冰以入。《周禮·天官》淩人共冰。秋刷冰室,冬藏春啓,夏頒冰。

《爾雅·釋器》冰,脂也。《註》莊子云:肌膚若冰雪。冰雪,脂膏也。《疏》脂膏一名冰脂。

矢筩蓋曰冰。《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徒釋甲執冰而踞。《註》冰,櫝丸蓋。《疏》盛弓者也。或云:櫝丸是箭筩,其蓋可以取飮。

《集韻》《正韻》魚陵切,音凝。同凝。《正韻》古文冰作仌,凝作冰。後人以冰代仌,以凝代冰。

《集韻》讀去聲,逋孕切。《唐書·韋思謙傳》涕泗冰須。《註》謂涕著須而凝也。《李商隱詩》碧玉冰寒漿。

《韻補》叶筆良切,音近浜。《琳·大荒賦》心慇懃以伊感兮,愵永思以增傷。悵太息而攬涕,乃揮雹而淚冰。

【壶】

壺【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同壷,與壼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