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千仞兴悠哉

出自:宋代·吴龙翰《楼居狂吟》

拼音:[zhèn][yī][qiān][rèn][xīng,xìng][yōu][zāi]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振衣千仞兴悠哉,一日看山十二回。
胸次谁人有丘壑,便容携酒上楼来。

查看原文

注释

【振衣】抖衣去尘,整衣。
【千仞】形容极高或极深。古以八尺为仞。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振】

振【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章刃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音震。《說文》舉救也。《增韻》拯也。《易·蠱象》君子以振民育德。《註》濟民養德也。《禮·月令》振乏絕。《前漢·元帝紀》振業貧民。《註》振起之,令有作業。

《說文》一曰奮也。《廣韻》裂也,又動也。《易·恆卦》振恆。《禮·月令》孟春蟄蟲始振。《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五曰振祭。《註》至祭之末,但擩肝鹽中振之,謂將食者旣擩,必振乃祭也。《爾雅·釋言》振,訊也。《註》當作迅。謂奮迅。

同震。《戰國策》燕王振怖大王之威。《史記·五帝紀》振驚朕衆。

整也。《禮·曲禮》振書端,書於君前。《疏》振,拂去塵也,臣不豫愼,將文書簿領於君前,臨時乃拂整也。

發也。《左傳·文十六年》振廩同食。《莊子·田子方》是必有以振我也。

收也。《禮·中庸》振河海而不洩。《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周禮·夏官·大司馬》中春敎振旅。《註》兵入收衆專於農也。◎按書傳云:振旅言整衆。

止也。《詩·小雅》振旅闐闐。《箋》戰止將歸。

振旅伐鼓。振,猶止也。

《爾雅·釋言》振,古也。《詩·周頌》振古如兹。《箋》振亦古也。

鳥羣飛貌。《詩·周頌》振鷺于飛。

州名。《寰宇記》瓊州府有崖州,唐武德五年改振州。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之人切,音眞。厚也。《詩·周南》宜爾子孫振振兮。《傳》仁厚也。《又》振振公子。《傳》信厚也。

盛貌。《左傳·僖五年》均服振振。

上聲。《集韻》《正韻》止忍切,音軫。與袗通。襌也。《禮·玉藻》振絺綌,不入公門。

叶諸延切,音旃。《琳·柳賦》救斯民之絕命,擠山岳之隕顚。匪神武之勤恪,幾踣斃之不振。

【衣】

衣【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絲衣,祭服也。《詩·周額》絲衣其紑。

《博雅》寢衣,衾,服也。

《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面衣。《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耳衣。《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綴衣,掌衣服官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白衣,未仕之稱。《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垣衣,苔也。《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人名。《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靑衣,地名。《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註》今爲臨卭。

借服膺意。《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韻》著衣也。《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一作㐆。《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千】

千【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

《廣韻》漢複姓。

《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仞】

仞【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而振切,音刃。《孔安國曰》八尺曰仞。《禮·祭義》築宮仞有三尺。《前漢·賈誼傳》鳳凰翔於千仞。

度深曰仞。《左傳·昭三十二年》仞溝洫。

與認通。《列子·天瑞篇》天地萬物不相離,仞而有之,皆惑也。《註》仞卽認。《淮南子·人閒訓》非其事者,勿仞也。仞人之事者敗。

與牣通。滿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充仞其中。

地名。《左傳·文十六年》楚子貝自仞以伐庸。《註》仞入庸道。一作軔。《孟子》掘井九軔。《正字通》古以周尺八尺爲仞,中人之身,長八尺,兩臂尋之,亦八尺,兩足步之,亦八尺。度高深以仞,度短長以尋,度地以步。《小爾雅》四尺曰仞,王肅从之。包咸鄭謂七尺曰仞。《書》爲山九仞。《釋文》仞,七尺也。《應劭·漢書註》:五尺六寸曰仞。顏師古非之曰:八尺曰仞,取人申臂之一尋也。顏說與孔安國同,顏以八尺爲仞是也。《說文》以仞爲申臂一尋,非。一尋止六尺耳。或曰古尺短,周尺八尺,以今度之一寸,又減二分,應劭之說據漢尺也。《莊子·庚桑楚》步仞之丘註:七尺曰仞,亦非。

【兴】

興【未集下】【臼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韻會》《正韻》。《爾雅·釋言》興,起也。《詩·小雅》夙興夜寐。《禮·中庸》國有道,其言足以興。《註》興,謂起在位也。

《廣韻》盛也。《詩·小雅》天保定爾,以莫不興。《箋》興,盛也。

《五音集韻》舉也。《周禮·夏官·大司馬》進賢興功,以作邦國。《註》興,猶舉也。

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下柎之功,末應將興。《註》興,猶動也。

《詩·大雅》興迷亂于政。《箋》興,猶尊尚也。

《周禮·地官·旅師》頒其興積。《註》縣官徵聚物曰興。今云軍興是也。

《司稼》平其興。《註》所徵賦。

州名。《五音集韻》漢置武都郡,魏立東西州。梁爲興州,因武興山而名。

縣名。《李顒·涉湖詩》旋經義興境。

殿名。《張衡·西京賦》龍興含章。《註》龍興,殿名。

姓。《姓譜》漢濟陰王,謁者興渠。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許應切,音嬹。《集韻》象也。

《韻會》比興。《增韻》興,况意思也。《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詩詁》興者,感物而發,如倉庚于飛,熠燿其羽,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類。

《正韻》悅也。《禮·學記》不興其藝,不能樂學。《註》興之言喜也。《殷仲文詩》獨有淸秋日,能使高興盡。

《正韻》許刃切,音釁。《禮·文王世子》旣興器用幣。《釋文》音同釁。

《韻補》叶火宮切,音凶。《馬融·長笛賦》曲終闋盡,餘弦更興。繁手累發,密櫛重。重平聲。

叶虛良切,音香。《徐幹·雜詩》沈隂增憂愁,憂愁爲誰興。念與君相別,乃在天一方。《潘乾》實天生德,有漢將興。子子孫孫,俾爾熾昌。

叶丘侵切,音欽。《詩·大雅》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于牧野,維予侯興。

【悠】

悠【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說文》憂也。从心攸聲。《詩·小雅》悠悠我里。《註》悠悠,憂也。

思也。《詩·周南》悠哉悠哉。《箋》思之哉思之哉。

遠也。《詩·鄘風》驅馬悠悠。《註》悠悠,遠貌。

《周頌》於乎悠哉。《傳》悠,遠也。

行貌。《詩·小雅》悠悠南行。

眇邈無期貌。《詩·正風》悠悠蒼天。

閒暇貌。《詩·小雅》悠悠旆旌。

通作攸。《孟子》攸然而逝。《前漢·班固敘傳》攸攸外寓。

通作繇。《前漢·韋賢傳》犬馬繇繇。讀作悠悠。

叶延知切,音移。《梁竦悼騷賦》彼皇麟之高舉兮,熙太淸之悠悠。臨岷川以懷恨兮,指丹海以爲期。

【哉】

哉【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才《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音栽。《說文》言之閒也。《註》《論語》君子哉若人。是爲閒隔之辭也。《爾雅·釋詁》哉,閒也。

《爾雅·釋詁》哉,始也。《疏》哉者,古文作才。《說文》云才,草木之初也,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書·伊訓》朕哉自亳。

《康誥》惟三月哉生魄。

《玉篇》語助。《書·堯典》僉曰:於,鯀哉。

《韻會》柳宗元曰:疑辭也。《書·益稷》禹曰:兪哉。《註》口然而心不然之辭也。

與材通。《論語》無所取材。《註》古字材哉同。

音載。《書·武成》哉生明。《釋文》徐音載。

《詩·大雅》大利,以賜子孫。於是又載行周道,致有天下。哉與載古字通。○按《左傳·宣十五年》昭十年引《詩》,哉俱作載。

鄭箋云:哉,始也。與毛傳異。

叶將其切,音貲。《詩·邶風》已焉哉。天實爲之,謂之何哉。

《王風》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說文》本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