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阜拊眠驼

出自:宋代·白玉蟾《旴江舟中联句》

拼音:[liè][fù][fǔ][mián][tuó]

平仄:仄仄仄平平

倏忽僧千兔,寻常涸百蠡。
眼光摩日月,足迹遍山河。
赤壁聊化鹤,黄庭浪换鹅。
秋声归欸乃,云影映婆娑。
夜后调焦尾,风前舞太阿。
待藏班婕扇,千篇在切磋。
酒徒从狎至,诗客听相过。
辍我芒不借,就伊金叵罗。
峰巅餐地秀,霞外挹天和。
拍手僛僛舞,忘形踏踏歌。
力辞金殿客,高应玉皇科。
八桂招六逸,九疑衣两娥。
清漪驯绿鸭,列阜拊眠驼
逸韵应无敌,清名到不毛。
樵仙分我席,力士汙吾靴。
风沈腰何束,霜潘鬓谩皤。
怀丹医病鹤,寻饵钓神鳌。
为问六国印,何如一渔蓑。
清飚茶腋爽,韶景醉颜酡。
且噉藕如臂,从教晷似梭。
推蓬延月桂,引襋翫烟萝。
君已人登泰,辞皆水导嶓。
蘂官清缥缈,云阙郁嵳峩。
未到桑田变,疑将铜狄摩。
谁知天不管,敢谓世无魔。
觞政驩无忤,骚坛今太苛。
玄谭时脍炙,杰句肆吟哦。
大道真溟滓,浮生但刹那。

查看原文

字义

【列】

列【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良薛切《集韻》《韻會》力櫱切,音裂。《說文》分解也。《廣韻》行次也,位序也。《前漢·韋玄成傳》恤我九列。《註》九卿之位。《顏延之·曲水詩序》婆娑于九列。

軍伍。《左傳·僖二十二年》不鼓不成列。

布也,也。《班固·西都賦》陛戟百重,周廬千列。

《周禮·地官·稻人》以列舍水。《註》列者,其町畦,必使平垣,則水可止舍也。

姓。《廣韻》鄭有列禦。

《集韻》力制切,音例。比也。

【阜】

阜【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䘀。《爾雅·釋地》大陸曰阜。《說文》山無石者。《釋名》土山曰阜,言高厚也。《詩·小雅》如山如阜。

大也。《書·周官》阜成兆民。《註》大成兆民之性命。

《玉篇》肥也。《詩·秦風》駟驖孔阜。《疏》馬甚肥大也。

盛也。《詩·鄭風》火烈具阜。《傳》阜,盛也。

多也。《詩·小雅》爾殽旣阜。《傳》阜,猶多也。

長也。《魯語》助生阜也。

山名。《左傳·文十六年》楚大饑,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

地名。《禮·明堂位》封周公于曲阜。

《左傳·文十五年》置諸堂阜。

阜城,屬渤海郡,阜陵,屬九江郡。見《前漢·地理志》。

阜螽,蟲名。《詩·召南》趯趯阜螽。《傳》阜螽,蠜也。

《韻會》佛寺曰香界,亦曰香阜。

叶敷救切,音覆。《梁鴻詩》惟季春兮華阜,麥含英兮方秀。哀茂時兮逾邁,愍芳香兮日臭。《第·詩古音考》阜字,可上可去。

叶房詭切。《劉邵·趙都賦》羣后紛其旣醉,遠人仡以宴喜。悅皇風之舄奕,羨我邦之殷阜。

叶符遇切,音附。《裴秀大蜡詩》告成伊何,年豐物阜。禮孝祀,介兹萬祜。◎按唐韻正,四十四有之半,古與篠小巧皓四韻通爲一韻。詩鄭風,叔于田,乗乗鴇,兩服齊首,兩驂如手,叔在藪,火烈具阜。小雅,田車旣好,四牡孔阜,東有甫草,駕言行狩。

吉日維戊,旣伯旣禱,田車旣好,四牡孔阜,易林,倬然遠咎,辟害高阜,田獲三狐,巨貝爲寶。桓驎七說,超絕壑,踰懸阜。馳猛禽,射勁鳥。王粲瑪瑙勒賦,總衆材而課美,信莫臧於瑪瑙,被文采之華飾,雜朱綠於蒼阜。左思魏都賦,矞雲翔龍,澤馬於阜,山圖其石,川形其寶。韻會小補,於紙韻遇韻俱云叶音,非。《說文》本作。《集韻》同峊。

【拊】

拊【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芳武切《集韻》《韻會》斐父切,音撫。《說文》揗也。《詩·小雅》拊我畜我。《左傳·宣十二年》王巡三軍,拊而勉之。通作撫。

擊也,拍也。《書·益稷》予擊石拊石。《蔡傳》石磬也。重擊曰擊,輕擊曰拊。《儀禮·士喪禮》婦人拊心不哭。

樂器名。《禮·樂記》弦匏笙簧,會守拊鼓。《註》拊者,以韋爲表,裝之以糠。一名相。今齊人或謂糠爲相。《周禮·春官·大師》大祭祀,帥瞽登歌,令奏擊拊。《註》拊形如鼓。

器把曰拊,手執處也。《禮·少儀》弓則以左手屈韣執拊。《疏》拊,弓把也。《又》削授拊。《疏》削謂曲刃,拊謂削把。

《集韻》方遇切,音付。以手著物也。或作捬。

彼口切。與㨐同。衣上扑也。

風無切,音膚。《前漢·藝文志》泰始黃帝扁鵲兪拊方。《註》黃帝時醫也。

【眠】

眠【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麫平聲。《說文》翕目也。《釋名》泯也。無知泯泯也。《玉篇》寐也。《後漢·第五倫傳》竟夕不眠。《三國志·趙雲傳》先主與雲同牀眠臥。《列子·周穆王篇》西極古莽國,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覺。東極阜落國,其民常覺而不眠。

凡草木之偃者亦曰眠。《三輔故事》漢苑有柳,如人形,一曰三眠三起。

凡鳥獸之偃息皆曰眠。《杜甫詩》沙上鳧雛傍母眠。

《宋史·禮志》諸王聘妃有眠羊臥鹿等物。

芊眠,茂密貌。《陸機·文賦》淸麗芊眠。《註》文采茂密貌。

色深貌。一曰遙視闇未明也。《張衡·南都賦》靑冥䀒瞑。《註》言林木眾色幽昧也。䀒瞑與芊眠同。互見䀒字註。

姓。見《姓苑》。

《集韻》彌殄切,麫上聲。《揚子·方言》楚郢謂欺謾爲眠娗。一曰偄劣。

《列子·力命篇》眠娗諈諉。《註》眠娗,不開通貌。一曰以言相嗤弄也。

《集韻》眠見切,音麫。《類篇》偃息也。

《博雅》眠眩,亂也。《揚子·方言》凡飲藥傅藥而毒,東齊海岱之閒謂之眠。或謂之眩。

《韻會》或作泯。《史記·司馬相如·大人賦》視眩眠而無見。《前漢書》作眩泯。《師古曰》目不安也。

《集韻》彌盡切,音泯。視也。《說文》本作瞑。从目冥,會意。

【驼】

駝【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音陀。《玉篇》駱駝也。一作馲駝。《前漢·西域傳》鄯善國多馲駝。《註》師古曰:脊上肉鞍,隆高若封上,俗呼封牛。或曰駝狀似馬,頭似羊,長項,垂耳,有蒼褐黃紫數色,性耐寒惡熱,夏至退毛至盡。人欲載,輒屈足受之。自燉煌往外國,流沙千餘里,無水,有伏流,駝遇其處,停不進,以足跑地,掘之,常得水。

靑海北,夏有風,傷行旅,風將至,駝先引頸鳴,以鼻口匿沙中,人見之,則以氊擁蔽口面,避其患,其臥腹不帖地,屈足,糞煙直上如狼煙。亦名橐駝。《古諺》少所見,多所怪,見橐駝,以爲馬腫背。

《唐制》驛置有明駝使,非邊塞軍機,不得擅發。俗本改明作鳴,非。

通作它。《揚雄·長楊賦》敺橐它。

背僂也。《柳宗元·郭橐駝種樹傳註》人背駝不能仰也。或作他。《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哀駘它。《註》它與駝同,言背僂也。

凡以畜負物曰駝。或作佗。《前漢·趙充國傳》以一馬自佗負。別作駞。《李白詩》吳姬十五細馬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