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昏迟乌还

出自:宋代·张嵲《柴门晚步》

拼音:[cháo][hūn][chí][wū][huán,hái]

平仄:平平平平平

柴门一延竚,暮色集四山。
雨歇林蔼变,岁阴岚气寒。
峰高看月上,巢昏迟乌还
游眺暂自适,裴回反长叹。
幽思招隐作,怆恨南涧篇。
羇怀定谁识,凄然独掩关。

查看原文

字义

【巢】

巢【寅集中】【巛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鋤交切,音鄛。《說文》鳥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从木象形。《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禮·禮運》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檜巢。《古史考》許由夏常居巢,故號巢父。

國名。《周書序》巢伯來朝。《傳》殷之諸侯。

湖名。《括地志》廬州巢縣有巢湖。

樂器。《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疏》巢,高也。言其聲高也。

車名。《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註》巢車,車上爲櫓。

姓。《廣韻》有巢氏之後。《史記·三皇紀》有巢氏,有天下者之號。

菜名。《陸龜蒙詩序》蜀疏有兩巢,大巢卽豌豆之不實者,小巢生稻畦中。一曰野蠶豆。

《廣韻》士稍切,音㑿。棧閣也。

《集韻》莊交切,音。大笙也。

《韻會》子小切《正韻》子了切,音勦。國名。

叶牀魚切,音鋤。《崔駰·反都賦》大漢之初,雍土是居。京平之世,鴝鵒來巢。

叶鋤尤切,音愁。《宋玉·高唐賦》王雎鸝黃,正冥楚鳩。姊歸思婦,垂雞高巢。《說文》巢本字。木上从作。

【昏】

昏【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呼昆切,音閽。《說文》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聲。《爾雅·釋詁》昏,代也。《註》代,明也。《疏》日入後二刻半爲昏,昏來則明往,故云代明。《釋名》昏,損也,陽精損減也。《周禮·秋官·司寤氏註》日入三刻爲昏,不盡三刻爲明。《淮南子·天文訓》日至虞淵,是謂黃昏。至於蒙谷,是謂定昏。

《詩·邶風》宴爾新昏。《儀禮·士昏禮註》士娶妻之禮,以昏爲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陽往而隂來,日入三商爲昏。

《左傳·昭二十五年》昏媾、姻亞。《註》妻父曰昏,重昏爲媾,婚父曰姻,兩婿相謂曰亞。

《書·益稷》下民昏墊。《傳》昏瞀墊溺。

《書·盤庚》不昏作勞。《傳》昏,彊也。

《書·牧誓》昏棄厥肆祀弗答。《傳》昏,亂也。《疏》昏閽於事必亂,故昏爲亂也。

《左傳·昭十九年》札瘥夭昏。《註》未名曰昏。《疏》子生三月父名之。未名之曰昏,謂未三月而死也。

《集韻》呼困切,音。暗也。亦姓。

《韻補》叶許云切。《曹大家ɡū·東征賦》悵容與而久住兮,忘日夕而將昏。到長垣之境界,察農野之居民。

叶許懸切。《馬融·廣成頌》子野聽聳,離朱目眩。隷首策亂,陳子籌昏。

【迟】

遲【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邌《唐韻》直尼切《集韻》《韻會》音墀。《說文》徐行也。《廣韻》久也,緩也。《詩·衞風》行道遲遲。《禮·玉藻》君子之容舒遲。

《孔子閒居》無體之禮,威儀遲遲。《註》緩而不迫也。

委遲,迴遠貌。《詩·小雅》周道倭遲。

《韻會》棲遲,息也。《詩·風》可以棲遲。

姓。《書·盤庚》遲任有言。《註》古賢人。

尉遲,複姓。

《廣韻》《韻會》直利切《集韻》直吏切《正韻》直意切,音稚。《廣韻》待也。《後漢·章帝紀》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

《趙壹傳》實望昭其懸遲。《註》懸心遲仰之。

遲明卽黎明。《前漢·高帝紀》遲明,圍宛城三匝。《註》遲,未也。天未明之頃也。《衞靑傳》遲明行二百餘里。《註》遲,待也。待天欲明也。

《正韻》欲速而以彼爲緩曰遲,使彼徐行以待亦曰遲。《荀子·修身篇》遲彼止而待我。

乃也。《史記·春申君傳》遲令韓、魏歸帝重于齊。《註》遲,猶値。値,猶乃也。《韻會》遅遟同。

【乌】

烏【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污。《說文》孝鳥也。象形。《埤雅》林罕以爲全象鳥形,但不注其目睛。烏體全黑,遠而不分別其睛也。《詩·邶風》莫黑匪烏。《小爾雅》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

《前漢·眭弘傳》石立,後有白烏數千,下集其旁。

《爾雅·釋鳥》燕白脰烏。《註》小爾雅云: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又》鸀山烏。

《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註》烏謂居,鵲之屬。

《小爾雅》去隂就陽者,謂之陽烏,鴻雁是也。

《韻會》日中有三足烏。

《說文》孔子曰:烏,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註》徐鉉曰:俗作嗚,非是。《埤雅》烏又爲歎詞者,烏見異則噪,故以爲烏霍。烏霍,歎所異也。

《玉篇》語辭也。

《廣韻》安也。《正韻》何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註》徐廣曰:烏,一作惡。

《史記·天官書》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郞位。《註》索隱曰:蔚然,漢書作哀烏,星之狀貌。《正字通》星經作依烏,後人因謂郞官爲依烏府。

《韻會》黑色曰烏。《史記·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五代史·梁符彥卿傳》太祖賜以所乗愛馬一丈烏。

《前漢·楊惲傳》仰天拊缶而呼烏烏。《註》師古曰:烏烏秦聲。關中舊有此曲,亦作嗚。《史記·李斯傳》歌呼嗚嗚。

縣名。烏氏,因水而名。《前漢·地理志》安定郡烏氏。《註》烏水出西北入河。氏音支。

烏程,烏傷,屬會稽郡。

烏孫,烏桓,皆西域國名。

《廣韻》姓也。齊大夫烏枚鳴。見《左傳》。

赤烏,殿名。《左思·吳都賦》飾赤烏之暐曄。

《集韻》《類篇》於加切,音鴉。《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師古曰:烏,一加反。秅,直加反。

《漢鼓吹曲》朱鷺魚以烏路訾邪,鷺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誅者。下叶音鰕,者叶音遮。

《集韻》《類篇》於諫切,音晏。《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鄭氏曰:烏秅音鷃拏。師古曰:急言之聲,如鷃拏耳。非正音也。

《韻會》古文借作顧字。見義雲章。亦轉聲也。

【还】

还【備考·酉集】【辵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篇海類編》音浮。

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

《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

《灌嬰傳》還定三秦。

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

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

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還。

與環同。《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

《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音旋。與旋同。《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註》迭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

《正韻》轉也。《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註》周旋圓轉,折旋方轉也。

便捷貌。《詩·齊風》子之還兮。

速也,卽也。《前漢·董仲舒傳》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效者也。

《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遶也,圍也。《儀禮·旣夕》祖還車不易位。《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