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书上状屐齿折

出自:宋代·陆文圭《竹鹤窥棋雪字韵》

拼音:[jié][shū][shàng,shǎng][zhuàng][jī][chǐ][zhē,zhé,shé]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秦马投鞭江可竭,别墅从容谋已决。
兰陛小儿呼与棋,敌手不觉平时劣。
青罔鹤咏走先声,捷书上状屐齿折
局中胜负俄今古,身后功名谩豪杰。
何如山中静相对,风度幽篁韵清绝。
林深有客遇神机,柯烂无人傅妙诀。
白头老姥独解事,化作仙禽欲饶舌。
石枰落子忽惊飞,五月骊山啄残雪。

查看原文

注释

【捷书】军事捷报。
【屐齿】1.屐底的齿。 2.指足迹;游踪。 3.指履声,脚步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捷】

捷【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葉切,音倢。讀若潛入聲。《說文》獵也,軍獲得也。《春秋·莊三十一年》齊侯來獻戎捷。《穀梁傳》軍得曰捷。

《廣韻》尅也,勝也,成也。《增韻》報勝曰捷。《詩·小雅》一月三捷。

佽也,疾也,急也。《詩·大雅》征夫捷捷。《疏》舉動敏疾之貌。《前漢·東方朔傳》捷若慶忌。

《爾雅·釋詁》際接翜,捷也。《鄭註》捷者,相接績也。

數名。《小爾雅》二十四銖曰兩,兩有半曰捷。

姓。《淮南子·人閒訓》黃帝臣捷剟。《前漢·藝文志》捷子二篇。《註》齊人武帝時說。

《集韻》《韻會》七接切,音妾。捷捷,口舌聲。《詩·小雅》捷捷幡幡,謀欲譖言。通作誱。亦作唼。

《集韻》《韻會》《正韻》測洽切。與插同。《曹植·七啓》捷忘歸之矢。

【书】

書【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著也。从聿从者。隷省作書。《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註》書契,所以決斷萬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註》書,六書之品。

《地官·保氏》乃敎之六藝,五曰六書。《註》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許愼·說文序》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

書有六體。《前漢·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隷書、繆篆、蟲書。

《說文》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隷書。

《尙書序疏》諸經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從事著,聖賢闡敎,事顯於言,言愜羣心,書而示法,旣書有法,因號曰書。故百氏六經總曰書也。《史記·禮書註》書者,五經六籍總名也。《釋名》書,庶也。紀庶物也。

《詩·小雅》畏此書。

《周禮·天官·司書註》主計會之簿書。

《左傳·昭六年》鄭人鑄書於鼎。

《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按卽書牘也。

《前漢·董仲舒傳》對亡應書者。《註》書,謂詔書也。

官名。《前漢·成帝紀》初置尙書,員五人。

《百官公卿表》中書謁者。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状】

狀【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鉏亮切《集韻》《韻會》助亮切,。《說文》犬形也。从犬,爿聲。

《玉篇》形也。《易·繫辭》知鬼神之情狀。

《韻會》形容之也,陳也。《莊子·德充符》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衆。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

《史記·夏本紀》巡狩行視,鯀之治水無狀。《註》索隱曰:言無功狀。《戰國策》春申君問狀。

《增韻》扎也。《正韻》牒也。

【屐】

屐【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奇逆切《韻會》《正韻》竭戟切,音劇。《說文》屩也。从履省,支聲。《增韻》木屐也。《晉書·宣帝紀》懿使軍士三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然後馬步俱進。或作跂。《莊子·天地篇》跂屩爲服。

【齿】

齒【亥集下】【齒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之職》自生齒以上,登於天府。《鄭註》人生齒而體備,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齒。

《釋名》齒,始也。少長別,始乎此也。以齒食多者長也,食少者幼也。

《爾雅·釋詁》齯齒,壽也。註:齒墮更生細者。通作兒。《詩·魯頌》黃髮兒齒。

年也。

列也。《左傳·隱十一年》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杜註》齒,列也。《疏》禮記文王世子曰: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然則齒是年之別名,人以年齒相次列,以爵位用次列,亦名爲齒,故云齒列也。《左傳·昭元年》使后子與子干齒。《杜註》以年齒高下而坐。

《禮·曲禮》齒路馬有誅。《疏》論量君馬歲數,亦被責罰,皆廣敬也。

類也。《管子·弟子職》同嗛以齒。《註》齒,類也。謂食盡則以其所盡之類而進。

《廣韻》錄也。

金齒,地名。

魚齒,山名。在潁川郡。見《後漢·郡國志》。

鑿齒,獸名。《揚雄·長楊賦》鑿齒之徒。《註》獸齒似鑿,能食人。

羊齒,草名。《爾雅·釋草》緜馬羊齒。《郭註》草細葉,葉羅生而毛,似羊齒,今江東呼爲雁齒。

黑齒,外國姓。

鑿齒,人名。《山海經》羿與鑿齒戰於壽華之野。《郭註》鑿齒,人齒如鑿,長五六寸,因以爲名。

習鑿齒,晉人名。

《集韻》稱拯切,稱上聲。齒也。

【折】

折【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旨熱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列切,。《周語》體解節折而共飮食之,於是乎有折俎。

斷之也。《易·賁象》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疏》勿得直用果敢,折斷訟獄。

折中也。《前漢·貢禹傳》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

曲也。《禮·玉藻》折還中矩。《註》曲行宜方。還亦作旋。《史記·灌夫傳》吾益知吳壁中曲折,請復往。

屈也。《前漢·伍被傳》折節下士。

挫也。《史記·項羽紀》諸侯吏卒乗勝輕折辱秦吏卒。《前漢·蒯通傳》漢王一日數戰,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

止也。《詩·大雅》予曰有禦侮。《傳》武臣折衝曰禦侮。《疏》能折止敵人之衝突者。

直指人過失也。《史記·呂后紀》面折廷諍。

毀也。《易·說卦》兌爲毀折。《前漢·高帝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兩家常折券棄責。《註》折毀之,棄其所負。

封土爲祭處曰折。《禮·祭法》瘞埋于泰折,祭地也。《註》折,昭晢也,必爲昭明之名,尊神也。

《前漢·郊祀志註》言方澤之形四曲折也。

短折,不祿也。《書·洪範》六極。一曰凶短折。《疏》未齓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前漢·五行志》傷人曰凶,禽獸曰短,草木曰折。《又》兄喪弟曰短,父喪子曰折。

葬具也。《儀禮·旣夕》折橫覆之。《註》折猶庪也。方鑿連木爲之,如牀而無簀,加之壙上,以承抗席。

地名。《春秋·桓十一年》柔會宋公,侯,蔡叔,盟于折。

姓。《後漢·方術傳》折象,其先封折侯,因氏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食列切,音舌。《說文》斷也。《廣韻》斷而猶連也。《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禮·月令》孟秋命理,瞻傷察創視折。《註》折損筋骨也。《前漢·賈誼傳》釋斤斧之用,而欲嬰以芒刃不缺則折。

《唐韻》《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題。《禮·檀弓》吉事欲其折折爾。《註》安舒貌。

《集韻》《韻會》《正韻》征例切,音制。亦斷之也。《班固·西都賦》許少施巧,秦成力折。掎僄佼,㧖猛噬。《註》許少,古捷人。秦成,壯士也。

《集韻》時制切,音逝。亦曲也。《禮·曲禮》立則磬折垂佩。《疏》身宜僂折如磬之背也。《陸德明·音義》折,之列反,一音逝。《屈原·離騷》何瓊佩之偃蹇兮,衆薆然而蔽之。惟此黨人之不亮兮,恐嫉妒而折之。《註》沈重曰折。《說文》作,从艸在仌中,冰寒故折。隸从手从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