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距三千堪敌忾

出自:宋代·方凤《赠张叔元镇帅》

拼音:[bá][jù][sān][qiān][kān][dí][kài,xì]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越东佳气郁巃嵷,捉鼻馨名久识公。
对发蚤看翔艺苑。濡毫频见属诗筒。
弃书忽学万人敌,秉钺尤夸一世雄。
拔距三千堪敌忾,歌钟二八陋和戎。
长驱誓捣燕幽北,大纛旋移浦汭东。
重巩河山襄帝力,时垂竹帛励臣忠。
东南半壁腾王气,杞梓全材恃将功。
鹅鸭几惊消玉垒,熊罴屡奋壮金墉。
玺书褒锡恩原厚,节钺招绥德愈隆。
群策更能延俊彦,众讴先忆遍旄重。
深仁共颂绵瓜瓞,伟绩还期勒华嵩。

查看原文

注释

【拔距】1.亦作"拔拒"。 2.比腕力。一说,跳跃。古代的一种练武活动。
【三千】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 2.泛言数目之多。 3.指三千大千世界。
【敌忾】抵抗所愤恨的敌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拔】

拔【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蒲八切,辦入聲。《說文》擢也。《增韻》抽也。《易·乾·文言》確乎其不可拔。

《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後漢·蔡邕傳》連見拔擢,位在上列。《晉書·胡母輔之傳》甄拔人物。

《爾雅·釋詁》殲拔殄,盡也。

《增韻》攻而舉之也。《前漢·高帝紀》攻碭,三日拔之。《註》破城邑而取之,若拔樹木幷得其根本。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撥切,音跋。回也。

《增韻》疾也。《禮·少儀》毋拔來。《疏》拔,速疾之意。《前漢·項傳贊》拔起隴畝之中。《註》疾起也。

挺也。特立貌。《杜甫詩》友于皆挺拔。

括也。矢末也。《詩·秦風》舍拔則獲。《疏》以鏃爲首,故拔爲末。

除也。《周禮·秋官·赤犮氏註》赤犮猶言捇拔。《疏》拔,除去之也。

與茇通。《前漢·禮樂志》拔蘭堂。《註》拔,舍止也。

《集韻》北末切,音撥。把也。

《集韻》《韻會》蒲蓋切,音旆。《詩·大雅》柞棫拔矣。《疏》拔然生柯葉也。

《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音佩。《詩·大雅·朱傳》挺拔而上,不拳曲蒙密也。

拂取也。

《唐韻》《集韻》房越切,音伐,草名。《爾雅·釋草》拔蘢葛。《註》似葛,蔓赤,葉多。

《集韻》筆別切。讀若分別之別。晉俗謂平地除曰拔。

《張華·鮑文泰誄》抱道冲虚,執義貞厲。栖遲無悶,不營不拔。厲音列。

【距】

距【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

至也。《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傳》距,至也。

違也,抗也。《書·禹貢》不距朕行。《傳》天下無違距我命者。

《詩·大雅》敢距大邦。《疏》抗距大國。

《儀禮·鄕射禮》距隨長武。《註》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

《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註》超越也。《疏》爲距地向前,跳而越物過也。《史記·王翦傳》方投石超距。《註》索隱曰:超距,猶跳躍也。《前漢·甘延壽傳》投石拔距。《註》應劭曰:拔距,卽超踰。張晏曰:拔距,超距也。

《前漢·趙廣漢傳》尤善爲鉤距,以得事情。《註》距,閉也。

《淮南子·汜論訓》蹠距者舉遠。《註》距,大也。

《釋名》鬢曲頭曰距。距,拒也。言其曲似拒也。

《增韻》凡刀鋒倒刺皆曰距。

與拒通。《儀禮·少牢饋食禮》長皆及俎拒。《註》拒,讀爲介距之距。《孟子》距楊、墨。《荀子·法行篇》欲來者不距,欲去者不止。《註》與拒同。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千】

千【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

《廣韻》漢複姓。

《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堪】

堪【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口含切《集韻》《韻會》枯含切《正韻》苦含切,音戡。《說文》勝也。

任也,可也。《家語》子貢曰:吳王爲人猛暴,羣臣不堪。《羊祜讓開府表》臣有何功,可以堪之。

堪輿,天地總名。《范浚心箴》茫茫堪輿,俯仰無垠。

《孟康曰》堪輿,神名,造輿宅書者。

山形奇怪也。《揚雄·蜀都賦》堪當隱倚。

姓。《風俗通》八元仲堪之後。

《說文》地突也。《徐鉉註》地穴中出也,據此與龕同。

《集韻》楚錦切,音墋。土也。一曰不淸澄。通作勘,戡。別作龕。《正字通》經傳錯互者,因聲近而譌。

【敌】

敌【未集下】【舌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乎刮切,音頢。盡也。(敵)《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音狄。《說文》仇也。《書·微子》相爲敵讎。

《爾雅·釋詁》敵,當也。《疏》仇匹相當也。《易·同人》伏戎於莽,敵剛也。《左傳·文六年》敵惠敵怨,不在後嗣。

《爾雅·釋詁》敵,匹也。《博雅》輩也。《玉篇》對也。《禮·曲禮》雖貴賤不敵。

《增韻》拒抵也。《管子·兵法篇》明理而勝敵。

《博雅》上也。《廣韻》主也。

【忾】

忾【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喜夷切《集韻》馨夷切,音咦。《廣雅》喜貌。

《字彙》與忔同。(愾)《唐韻》《集韻》許旣切,音欷。《說文》太息也。《詩·曹風》愾我寤歎。◎按陸德明音義本作苦愛反。

《廣韻》苦蓋切《集韻》《正韻》丘蓋切,音磕。《博雅》滿也。《禮·祭義》出戸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太息之聲。

《集韻》口漑切,音慨。《玉篇》怒也。《左傳·文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註》愾,恨怒也。

《集韻》許訖切。與迄同。《爾雅·釋詁》至也。本作迄。或作愾。《禮·哀公問》君行此五者,則愾乎天下矣。〇按《說文》从心从氣,氣亦聲,故許旣切最近。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