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使禀议

出自:宋代·楼钥《代书寄内弟耐翁总干》

拼音:[wú][duān][shǐ][bǐng][yì]

平仄:平平仄仄仄

我昔生外家,半世犹相依。
至今连墙居,日日相闻知。
诸表如群从,休戚真同之。
耐翁生而秀,爱惜从儿时。
文采既俊发,吏才人共推。
低徊久选调,每每为叹咨。
兹行佐王人,未到声已蜚。
邮置屡得书,论事语益奇。
使长首推荐,婉画多所资。
近观会稽编,分析及毫厘。
益知足心计,荐书遍诸司。
正欲助才选,非敢请以私。
惜君年欲侵,正以远大期。
得书再三读,惘然增愕眙。
非所望于子,所言何背驰。
江湖两路间,弄兵分潢池。
羽檄以时至,庙堂日三思。
调度供军需,发兵匝四垂。
吾事诚可虑,彼亦安能为。
岂曰白头贼,指日当诛夷。
使子任贼冲,尚望羽扇挥。
如何隔千里,遽求奉檄归。
长沙屹巨镇,洞庭渺无涯。
鄂渚屯重兵,上游藉兵威。
当思深远谋,胡为先自萎。
此言及同寮,必为人所窥。
归以语闺门,徒惊妾与妻。
无端使禀议,在此何为辞。
望子置私忧,志立官无卑。
张巡起县令,力抗百万师。
逆徒哽喉牙,蔽遮赖涣濉。
韦宽守玉璧,臧质全盱眙。
丈夫立节义,有才尤当施。
杀身以成仁,致命须见危。
读书不念此,万卷终何裨。
但当安义命,前定无参差。
勉哉尽所职,造物不汝遗。
况复受国恩,当与相维持。
今子仕高沙,偶然脱危机。
正须加义方,岂应使同斯。
向也未得禄,遑遑不自支。
既入红莲幕,图进亦其宜。
今日宁为民,此乃无聊词。
归来事若定,又思登王畿。
胸中空扰扰,祸福不在兹。
倘能悟愚言,便可知昨非。
著构必安寝,食淡甘如饴。
老誖非强聒,鄙见不可移。
少安当毋躁,通籍看金闺。

查看原文

注释

【无端】1.无缘无故;没有来由:无端猜疑|无端责难|祸集非无端。 2.没有开端、起点:始乎无端,卒乎无穷。
【禀议】1.亦作"禀议"。 2.下属就上官提出的议案发表意见或建议。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端】

端【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官切,音偳。《說文》直也,正也。《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註》端,正也。《玉藻》目容端。《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

《篇海》萌也,始也,首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疏》天端,卽春也。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註》端者,首也。人皆有仁義禮智之首,可引用之。

《廣韻》緒也,等也。《揚子·方言》緒,南楚或曰端。

《增韻》審也。《戰國策》郤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專也。《戰國策》敢端其願。《註》端,猶專也。

布帛曰端。《禮·記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爲端。《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

《周禮·春官》其齊服有端。

地名。《山海經》號山,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國在流沙中者,墩端璽㬇。《史記·趙世家》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註》端氏,澤州縣也。《前漢·地理志》蒼梧郡有端溪。

姓。孔子弟子端木賜。

宮門名。《後漢·黃瓊傳》舉吏,先試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門。《註》端門,太微宮南門也。

獸名。《後漢·鮮傳》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

《正韻》尺兗切。與喘同。《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註》端,讀爲喘。喘,微言也。

《韻會小補》美辨切。同冕。大夫以上冠也。《禮·玉藻》諸侯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註》端,皆音冕。

《韻補》叶都元切。《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叶多汪切。《楊戲贊秦子敕》正方受遣,豫聞後綱。不不僉,造此異端。

【使】

使【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史。令也,役也。《豳風》序:說以使民。《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註》指事使人也。《管子·樞言篇》天以時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

《集韻》疏吏切《正韻》式至切,。遣人聘問曰使。《前漢·韓信傳》發一乗之使,下咫尺之書。

《鬼谷子抵巇篇》聖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訓》四時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諡法》治民克盡嚴篤無私曰使。本作。《六書統》从人从事。令人治事也。

【禀】

禀【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正字通》俗稟字。《唐韻》《集韻》《韻會》力錦切,音懔。《說文》賜穀也。从㐭从禾。《徐曰》公稟賜之也。《廣韻》與也。《增韻》供也,給也,受也。《禮·中庸》旣稟稱事。《歐陽氏曰》古者給人以食,取之倉廩,故因稱稟給,稟食。《前漢·孝文紀》吏稟當受鬻者。《師古註》稟,給也。

《唐韻》《集韻》《韻會》筆錦切,賓上聲。受命曰稟。《書·說命》臣下罔攸稟令。《傳》稟,受也。毛氏曰:今俗以白事爲稟,古無此義。

水名。《水經注》長社北界有稟水。

《集韻》逋鴆切,賓去聲。受也。《韻會》俗作禀,非。

【议】

議【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宜寄切,音義。《說文》語也。《徐曰》定事之宜也。《廣雅》言也,謀也。《廣韻》評也。《正韻》謪也。《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書·周官》議事以制。《禮·曲禮》公事不私議。《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文中子·問易篇》議其盡天下之心乎。《註》續書有議。

《廣韻》擇也。《儀禮·有司徹》乃議侑于賔以異姓。《鄭註》議猶擇也。擇賔之賢者,可以侑尸,必用異姓廣敬也。

《玉篇》法有八議。《周禮·秋官·小司罰。一議親,二議故,三議賢,四議能,五議功,六議貴,七議勤,八議賔。

《唐書·百官志》下之通上,其制有六,四曰議。《蔡邕·獨斷》其有疑事,公卿百官會議。若臺閣有所正處,而獨執異意,曰駁議。

官名。《後漢·百官志》議郞六百石。《唐書·百官志》有諫議大夫。

司議郞。

通作字註。

《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義平聲。謀度也。《詩·小雅》或出入風議。陸德明協句音宜。

叶牛何切,音俄。《史記·述贊》桓公之東,太史是庸。及侵周禾,王人是議。庸叶東,議叶禾。《說文》本作。

相关诗句
通籍看金闺 少安当毋躁 鄙见不可移 老誖非强聒 食淡甘如饴 著构必安寝 便可知昨非 倘能悟愚言 祸福不在兹 胸中空扰扰 又思登王畿 归来事若定 此乃无聊词 今日宁为民 图进亦其宜 既入红莲幕 遑遑不自支 向也未得禄 岂应使同斯 正须加义方 偶然脱危机 今子仕高沙 当与相维持 况复受国恩 造物不汝遗 勉哉尽所职 前定无参差 但当安义命 万卷终何裨 读书不念此 致命须见危 杀身以成仁 有才尤当施 丈夫立节义 臧质全盱眙 韦宽守玉璧 蔽遮赖涣濉 逆徒哽喉牙 力抗百万师 张巡起县令 志立官无卑 望子置私忧 在此何为辞 无端使禀议 徒惊妾与妻 归以语闺门 必为人所窥 此言及同寮 胡为先自萎 当思深远谋 上游藉兵威 鄂渚屯重兵 洞庭渺无涯 长沙屹巨镇 遽求奉檄归 如何隔千里 尚望羽扇挥 使子任贼冲 指日当诛夷 岂曰白头贼 彼亦安能为 吾事诚可虑 发兵匝四垂 调度供军需 庙堂日三思 羽檄以时至 弄兵分潢池 江湖两路间 所言何背驰 非所望于子 惘然增愕眙 得书再三读 正以远大期 惜君年欲侵 非敢请以私 正欲助才选 荐书遍诸司 益知足心计 分析及毫厘 近观会稽编 婉画多所资 使长首推荐 论事语益奇 邮置屡得书 未到声已蜚 兹行佐王人 每每为叹咨 低徊久选调 吏才人共推 文采既俊发 爱惜从儿时 耐翁生而秀 休戚真同之 诸表如群从 日日相闻知 至今连墙居 半世犹相依 我昔生外家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