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创常平备歉丰

出自:宋代·刘克庄《仓使和诗出奇不穷再次韵四首》

拼音:[yù][chuàng,chuāng][cháng][píng][bèi][qiàn][fēng]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作雨宾春雪饯冬,田家休戚使家同。
鱼非人所当加察,马与民皆不可穷。
政尔和风并暖日,管他雌霓更雄虹。
耿侯非祖荆舒者,预创常平备歉丰

查看原文

注释

【常平】1.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汉宣帝时耿寿昌首创。 2.即常平仓。 3.长期平衡。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预】

預【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韻會》羊洳切《集韻》《正韻》羊茹切,音譽。《正字通》與豫同。《經典》通作豫。

《正韻》及也,參預也,干也。通作與。

【创】

創【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戧音瘡。《說文》傷也。本作刅,或作創。《徐曰》此正刀創字。言刃所傷也。《前漢·曹參傳》身被七十創。

《前漢·班固敘傳》禮義是創。《註》師古曰:創,始造之,音初良反。

《唐韻》初亮切,瘡去聲。始也,造也。《孟子》創業垂統。

傷也。《前漢·匈奴傳》人民創艾戰。

懲也。《書·益稷》子創若時。《註》禹自言懲丹朱之惡,不敢慢遊也。

《集韻》千羊切,音鏘。瑲,或作創。瑲瑲,玉聲。

《玉篇》古文瘡字。《禮·曲禮》頭有創,則沐。餘詳疒部十畫。

【常】

常【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

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書·禹貢》作恆。

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常服。《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廣韻》倍尋曰常。

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平】

平【寅集下】【干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苹。《說文》平,語平舒也。《廣韻》平,正也。《增韻》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

《廣韻》平,和也。《書·堯典》平章百姓。《傳》平和章明。《疏》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

成也。謂解恕和好也。《爾雅·釋詁》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穀梁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註》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義。《左傳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

治也。《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詩·小雅》原隰旣平。

治之也。《詩·大雅》修之平之,其灌其栵。《疏》修理之平治之者,其爲灌木其爲栵木之處也。

平服也。《詩·大雅》四方旣平,王國庶定。《疏》四方旣已平服,王國之內幸應安定。

《玉篇》平,齊等也。《增韻》平,均也。《易·乾卦》雲行雨施,天下平也。《疏》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書·君奭》天壽平格。《疏》正義曰:平謂政敎均平也。

《廣雅》平,均賦。《史記·平準書註》索隱曰: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丞者,以鈞天下郡國輸斂,貴則糶之,賤則貴之。平賦以相準,輸賦於京都,故命曰平準。

樂聲不相踰越也。《周語》樂從和,和從平。

《爾雅·釋詁》平,易也。《疏》易者,不難也。《後漢·班超傳》任尚曰:我以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歲稔也。《前漢·食貨志》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諡法》執事有制曰平,治而無眚曰平,布綱治紀曰平。

《爾雅·釋地》大野曰平。《疏》大野之澤。一名平。《韓愈·城南聮句》沙篆印迴平。《註》洪慶善曰:華山有靑柯平、種藥平,因地之平處也。

臘月曰嘉平。《史記·秦始皇紀》更名臘曰嘉平。《註》茅盈內紀曰:盈曾祖父蒙於華山白日升天。其邑謠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泰淸,時下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始皇聞謠歌而問其故,父老具對,因改臘曰嘉平。索隱曰:廣雅云,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亦曰臘,秦更曰嘉平。蓋因歌謠之詞而改從殷號也。

華平,瑞木名。《宋書·符瑞志》華平,其枝正平。王者有德則生,德剛則仰,德弱則俯。《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註》天下平,其華則平。

廷尉平,官名。《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天下之平也。《前漢·百官表》宣帝地節三年,置廷尉左右平,秩六百石。

平原,太平,平陸,地名。《爾雅·釋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疏》廣平曰原者,謂澤之廣平者亦曰原。漢以平原爲郡名。高平曰陸者,謂土地豐,正名爲陸。《又》東至日所出,爲太平,太平之人仁。《孟子》孟子之平陸。

州名。《唐書·地理志》平州北平郡。《廣韻》古山戎孤竹,白狄子二國之地,秦爲遼西郡,隋爲北平郡,唐爲平州。

姓。《廣韻》齊相晏平仲之後。《前漢·平當傳》當哀帝時爲丞相,子晏歷位大司徒。

複姓。《何氏姓苑》有平陵,平寧二氏。《姓譜》平陵氏,史記平陵老之後。

《廣韻》房連切《集韻》《韻會》毗連切《正韻》蒲眠切,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

《韻會》均也。

《韻會》皮命切,音病。平物賈也。《周禮·地官·質劑註》市中平賈,今時月平是也。

《地官·質人註》質平也。主平定物賈。《揚子·方言》一鬨之市,必立之平。《後漢·五行志》桓帝初,京都童謠曰:游平買印自有平,不避豪賢及大姓。

古與便辯通。《史記·五帝紀》便章百姓。《註》索隱曰:古文尚書作平,平旣訓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辯章。古文平字亦作便,便則訓辯,遂爲辯章。

叶皮陽切,音龎。《張籍·祭韓愈詩》北臺臨稻疇,茂野多隂涼。板亭坐垂釣,煩苦稍巳平。

《集韻》拼古作平。註詳手部八畫。

【备】

備【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平祕切,音避。成也。《周禮·春官·樂師》凡樂成則告備。

咸也,副也。《書·周官》官不必備惟其人。

先具以待用也。《書·說命》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左傳·僖五年》凡分至啓閉,必書雲物,爲備故也。

足也。《易·繫辭》易之爲書也,廣大悉備。

《禮·祭統》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之謂備。

盡也。《禮·月令》季秋之月,乃命冢宰,農事備收。

長兵曰備。《左傳·昭二十一年》用少莫如齊致死,齊致死莫如去備。

搔也。《周禮·秋官》冥氏若得其獸,則獻其皮革齒須備。《註》須直謂頤下須,備謂搔也。搔音爪。

姓。

叶蒲必切,音弼。《詩·小雅》禮儀旣備,鐘鼓旣戒。戒音吉。

【歉】

歉【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簟切,音嗛。《說文》食不滿也。《博雅》少也。《宋書·明帝詔》歲久不登,公私歉敝。《文中子·立命篇》仁生於歉,義生於豐。

《玉篇》恨不出也。

《廣韻》苦減切《集韻》口減切,音槏。

《唐韻》《集韻》《韻會》同。《博雅》貪也。一曰歉喙。

《集韻》《韻會》《正韻》詰念切,音傔。義同。《韓愈·喜侯喜至詩》孟生去雖索,侯氏來還歉。叶上店、驗,下豔、贍。《正字通》經傳子史,歉嗛傔謙慊愜嫌,差互各出,無定詁。《孟子》吾何慊乎哉,《穀梁傳》一穀不升謂之嗛,則以慊、嗛爲歉。《大學》此之謂自謙,則以謙爲慊。《漢書·文帝詔》人民未有㥦志,《史記》作嗛志,則以嗛爲㥦。《相如·封禪書》陛下嗛讓弗發,則又以嗛爲謙。《孟子》行有不慊於心則餒,則又以慊爲愜。《呂覽·知士篇》可以傔齊貌辨者吾無辭爲也,則又以傔爲慊。《荀子》信而不處謙,則又以謙爲嫌。諸如此類,皆傳寫錯亂,義難强通。

【丰】

丰【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集韻》符風切,音馮。丰茸,草盛貌。《說文》从生,上下達也。《徐曰》艸之生,上盛者,其下必深根也。毛氏曰:凡邦夆峰豐等字从此。

容色美好貌。《詩·鄭風》子之丰兮。《六書正譌》俗作丰,上畫从丿者,非。(豐)〔古文〕。《海錄碎事》《射禮》:置豐於西階。古豐國之君以酒亡國,故以爲罰爵,圖其人形於下寓戒也。《儀禮·鄕射禮》司射適堂西,命弟子設豐。《註》將飮不勝者,設豐所以承其爵也。《疏》按《燕禮》君尊有豐,此言承爵豐,則兩用之。

《玉篇》大也。《廣韻》多也。《易·豐卦疏》豐者,多大之名,盈足之義。財多德大,故謂之豐。《書·高宗肜日》典祀無豐于昵。《疏》謂犧牲禮物多也。《楚語》彼若謀楚,其必有豐敗也哉。《註》大也。《揚子·方言》凡物之大貌曰豐。

趙魏之郊,燕之北鄙,凡大人謂之豐人。燕記曰:豐人杼首。杼首,長首也。

《廣韻》茂也,盛也。《詩·小雅》在彼豐草。《傳》豐,茂也。《楚語》夫事君者,不以豐約舉。《註》豐,盛。約,衰也。

猶厚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原隰,其民豐肉而庳。

歲熟曰豐。《詩·周頌》豐年多黍多稌。《公羊傳·桓三年》大有年何,大豐年也。《註》謂五穀皆大成熟。

《博雅》雲師謂之豐隆。一曰雷師也。《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淮南子·天文訓》季春三月,豐隆乃出。《註》雷也。

豐席。《孔安國·書傳》豐,莞也。郭璞曰:今西方人呼蒲爲莞,用之爲席。鄭康成曰:刮凍竹席也。

豐本,韭別名。《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韭曰豐本。《註》其根本茂盛也。

地名。《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傳》文王舊都在京兆鄠縣,今長安縣西北是也。通作酆。

水名。《詩·大雅》豐水東注。《後漢·郡國志註》豐水出鄠南山豐谷,北入于渭。通作灃。

縣名。《前漢·地理志》豐縣,屬沛郡。

州名。古太原郡,宋置豐州。

陝西,隋置豐州。

山名。豐山,在滁州南二里許,上有豐樂亭。見《歐陽修記》。

人名。《前漢·古今人表》鋒也。

姓。《廣韻》鄭穆公子豐之後。

複姓。豐將氏。見《潛夫論》。

叶敷文切,音分。《蔡邕·》民安物豐。上叶綏我荆衡,下叶以紀洪勳。

叶敷康切,音芳。《韓愈·歐陽生哀辭》友則旣獲兮,祿實不豐。以志爲養兮,何有牛羊。(豐)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