鸷声嗔馋肠

出自:宋代·罗公升《赠游仁翁》

拼音:[zhì][shēng][chēn][chán][cháng]

平仄:仄平平平平

南山有好鸟,来集鸿鹄行。
鸣声日已都,六翮岁以长。
虽云气类集,习久迹已忘。
所期逍遥游,一息视八荒。
三年稻粱少,去与鹰鸇翔。
好音变饥啸,鸷声嗔馋肠
重来见鸿鹄,反噬气益张。
鸿鹄不汝尤,矰缴防汝伤。

查看原文

字义

【鸷】

鷙【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脂利切《正韻》支義切,音至。《說文》擊殺鳥也。《玉篇》猛鳥也。《屈原·離騷》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王逸註》鷙,執也。謂能執伏衆鳥,鷹鸇之類也。《後漢·杜詩傳》湯武善禦衆,故無忿鷙之師。《註》鷙,擊也。

凡鳥之勇,獸之猛者,皆曰鷙。《禮·月令》鷹隼蚤鷙。《註》鷙,疾厲之氣也。亦作摯。《禮·曲禮》前有摯獸。

抵也。莊子馬蹄篇馬知介倪闉扼鷙曼。䆁文李云鷙,牴也。

《集韻》《類篇》陟栗切,音窒。《莊子·在宥篇》天下始喬詰卓鷙。《音義》卓鷙,行不平也。

疑也。《管子·五輔篇》下愈覆鷙而不聽從。《註》謂伺察而懷疑也。

《集韻》之列切,音晢。鳥擊也。

《集韻》《類篇》敕栗切,音抶。

陟利切,音致。義同。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嗔】

嗔【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徒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說文》盛氣也。《玉篇》聲也。引《詩》振旅嗔嗔。○按今《詩·小雅》本作闐闐。

《廣韻》昌眞切《集韻》《韻會》《正韻》稱人切,音䐜。《廣韻》本作瞋,怒也。《集韻》本作謓,亦作㥲。《韻會》嗔本音田,至唐聲尚如此,今俗則以爲瞋嫌字矣。

【馋】

饞【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26画部外筆画:17画

《廣韻》士咸切《集韻》《韻會》鋤咸切《正韻》鉏咸切,音讒。《廣韻》不廉。《集韻》饕也。

《韻會》通作嚵。《韓愈·月蝕詩》雖食八九無嚵名。

【肠】

腸【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直良切《集韻》《韻會》《正韻》仲良切,音長。《說文》大小腸,藏府之二名也。《正字通》大腸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臍右迴疊十六曲,盛穀一斗,水七升半。小腸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迴疊積十六曲,容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白虎通》大腸,小腸,心肺府也。腸爲心肺主,心爲皮體主,故爲兩府也。《詩·大雅》自有肺腸。《書·盤庚》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釋名》暢也,言通暢胃氣也。

《博雅》詳也。

羊腸,太行山坂名。《戰國策》趙聞之起兵臨羊腸。《史記·趙世家》羊腸之西。《註》太行山坂通名。南屬懷州,北屬澤州。

無腸,國名。《山海經》無腸之國,在深目東,其爲人長而無腸。

馬腸,獸名。《山海經》讙舉之山,雒水出焉,其中多馬腸之物。《註》馬腸,人面虎身,音如嬰兒。

魚腸,劒名。見《三國蜀志》。

草名。《博雅》鹿腸,蔘也。《又》馬腸,亦草名,葉似桑。見《山海經·讙舉之出註》。

黃腸,槨名。《後漢·梁商傳》賜黃腸玉匣。《註》以栢木黃心爲槨也。

《禮·儀志》治黃腸題凑,便房如禮。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