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陋巷之瓢箪

出自:宋代·王柏《悼蔡修斋》

拼音:[ān][lòu][xiàng,hàng][zhī][piáo][dān]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

羌世运之纬繣兮,何故老之不憖遗。
持寸胶而救千丈浑兮,谁与同而共治。
身一约而蹈遗烈兮,不沽直而不徇时。
西极八桂东连吴会兮,贯南纪以周驰。
以节用爱人兮,以静重为威。
谓直方大之德才学识之长兮,亲结上知。
方增重乎本朝兮,而疾疢以乘之。
犹癯癯乎笔削之志兮,浩浩乎汗青之未期。
遗稿山积兮,孰续而孰维。
擅一代之钜典兮,疑造物之好亏。
吁嗟乎,修斋之典刑兮,
蹇长歌乎已而。余幼好此奇服兮,
今冉冉而华颠。悼窘步之数奇兮,
安陋巷之瓢箪。公独闵其寂落兮,
擥微芳而遐搴。时舒爱而申情兮,
曾不间夫邮传。弭婺节而西来兮,
拱茂行之渊渊。吸松斋之沆瀣兮,
饱坐啸之兰荃。凤高飞而莫絷兮,
徒延佇而路曼曼。何音问之不淑兮,
骇骑箕而遂仙。睇长江而太息兮,
涕淫淫而惘然。抚巨编之遗则兮,
神驰乎洋奥之佳阡。念岁律之云莫兮,
奈狂风之鼓天。

查看原文

注释

【陋巷】1.简陋的巷子。《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说﹐狭小简陋的居室。刘宝楠正义﹕"颜子陋巷﹐即《儒行》所云"一亩之宫﹐环堵之室"。解者以为街巷之巷﹐非也。" 2.借指贫寒。 3.借指贫寒之家。
【瓢箪】语出《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因以"瓢箪"喻安贫乐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安】

安【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

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姓。《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安期,安平,俱複姓。

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叶烏前切,音煙。《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叶於眞切,音因。《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

【陋】

陋【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盧音漏。《說文》阨陝也。《論語》在陋巷。《疏》隘陋之巷。《左傳·成九年》莒恃其陋,而不設備。

《玉篇》醜猥也。《唐書·盧杞傳》郭子儀曰:杞貌陋心險。

《玉篇》隱小也。《廣韻》疎惡也。《書·堯典》明明揚側陋。

《荀子·修身篇》少見曰陋。《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唐韻正》魯故反,音路。《張衡·東京賦》奢未及侈,儉而不陋。規遵王度,動中得趨。於是觀禮,禮舉儀具。《說文》本作陋。

【巷】

巷【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胡絳切《集韻》《正韻》戸降切,學去聲。《說文》里中道。从邑,从共,皆在邑中所共也。《廣韻》街巷也。《增韻》直曰街,曲曰巷。《詩·鄭風》巷無居人。《註》里塗也。

《增韻》宮中長廡相通,曰永巷。《列女傳》周宣姜后脫簪珥,待罪永巷。《三輔黃圖》永巷,宮中之長巷,幽閉宮女之有罪者。武帝時改爲掖庭,置獄焉。

《增韻》永巷,天子公侯通稱。《唐書·郭子儀傳》宅居親仁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不知其居。

巷伯,奄官。《詩·小雅·巷伯箋》巷伯,奄官。掌王后之命,於宮中爲近,故謂之巷伯。

與衖通。《玉篇》衖亦作巷。《韻會》三蒼云:街,交道也。衖,宮中別道也。《屈原·離騷》五子用失乎家衖。

《韻會》一作閧。《揚子·學行篇》一閧之市。

叶胡貢切,紅去聲。《詩·鄭風》俟我乎巷兮,侮予不送兮。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瓢】

瓢【午集上】【瓜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飄。《玉篇》瓠瓜也。《廣韻》瓠也。《正字通》匏瓢,剖開可爲酒尊,爲要舟浮水。《周禮·春官·鬯人》禜門用瓢齎。《註》瓢,謂瓢蠡也。《莊子·逍遙遊》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前漢·東方朔傳》以瓢測海。《揚子·方言》蠡或謂之瓢。《古今注》瓢亦瓠也。瓠其總,瓢其別也。

【箪】

簞【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正韻》多艱切,音單。《說文》笥也。《漢律令》簞,小筐也。《篇海》竹葦器。鄭康成曰:盛飯者,圓曰簞,方曰笥。《儀禮·士冠禮》櫛實于簞。《論語》一簞食。《註》簞,笥也。《廣韻》簞、笥,小篋。

竹名。《嵆含·草木狀》簞竹,葉疎而大,一節相去五六尺。

瓢亦曰簞。《揚子·方言》瓥,陳楚宋魏之閒或謂之簞,或謂之,或謂之瓢。晉嵇含《南方草木狀》。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