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常大道本同趋

出自:宋代·袁甫《衢学讲堂更名时心和贰车韵车韵五首》

拼音:[gāng][cháng][dà,dài,tài][dào][běn][tóng,tòng][qū,cù]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意味澄然未动初,纲常大道本同趋
直须丽泽工夫熟,便是当年咏舞雩。

查看原文

注释

【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
【大道】1.宽阔的道路。 2.指正常的传播途径。 3.正道;常理。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 4.指自然法则。 5.谓成仙之道。 6.泛指很高的道行。
【道本】1.立身行道﹑经世致用的根本。 2.儒家思想与主张的根本。 3.道家思想与主张的根本。 4.真性;本来面目。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纲】

綱【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㭃音岡。《說文》維紘繩也。《書·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詩·大雅》綱紀四方。《傳》張之爲綱。《疏》綱者,網之大繩。

《儀禮·鄕射禮》乃張侯下綱。《註》綱,持舌繩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梓人爲侯上綱與下綱,出舌尋,絹寸焉。《註》綱,所以繫侯於植者也。

《禮·緯含文嘉》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

【常】

常【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

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書·禹貢》作恆。

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常服。《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廣韻》倍尋曰常。

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大】

大【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汏。小之對。《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

初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註》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

徧也。《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

肥美也。《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註》大,以肥美者特爲臠,所以祭也。

過也。《戰國策》無大大王。

長也。《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玠。《疏》大,長也。

都大,官名。宋制有兩都大,一提舉茶馬,一提點坑冶鑄錢與提序官。

措大,士也。《書·言故事》窮措大,眼孔小,與錢十萬貫,塞破屋子矣。

唐大,弓名,見《周禮·夏官》。

四大,地、水、火、風也,見《梵書·圓覺經》。

姓大。廷氏之後,見《風俗通》。

《集韻》《韻會》《正韻》音泰。

《廣韻》《集韻》《韻會》唐佐切,音䭾。《杜甫·天狗賦》不愛力以許人兮,能絕目以爲大。

《集韻》《韻會》《正韻》吐臥切,音拕。猛也,甚也。《禮·童子不衣裘裳註》鄭康成爲大溫也。徐邈大音唾。

叶徒計切,音第。《詩·大雅》戎雖小子,而式弘大,叶厲泄愒敗。《正字通》楊愼曰:大無音一駕切者,韻書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駕切之音。《說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達切,經史大太泰通。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本】

本【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楍㮺奔上聲。《說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草木之根柢也。《左傳·昭元年》木水之有本原。《班固·西都賦》元元本本,殫見洽聞。

《玉篇》始也。

《廣韻》舊也,下也。《禮·禮器》反本修古,不忘其初。《爾雅·釋器疏》柢本也,凡物之本,必在底下。

《左傳註》豫爲後地曰張本。

《曲禮》韭曰豐本,菖蒲根曰昌本。

《集韻》《類篇》逋昆切。同奔。喻德宣譽曰本走。

叶方典切,音匾。《班婕妤·擣素賦》調非常律,聲無定本。或連躍而更投,或暫舒而常斂。

【同】

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

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

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十終爲同,同方百里。《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故名百里爲同也。

爵名。《書·顧命》上宗奉同瑁。《註》同,爵。瑁,圭也。

州名。《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正韻》通也。《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通作童。《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釋文》徒貢切,音洞。與詷同。《禮·祭統》鋪筵設同几,爲依神也。《註》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叶徒黃切,音唐。《。

【趋】

趨【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七逾切《集韻》《韻會》《正韻》逡須切,取平聲。《說文》走也。《博雅》行也。《釋名》疾行曰趨。趨,赴也,赴所至也。《詩·齊風》巧趨蹌兮。《疏》趨,今之捷步。《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註》行而張足曰趨。《爾雅·釋宮》門外謂之趨。《古今注》《吳趨行》,吳人以歌其地。陸機《吳趨行》曰:聽我歌吳趨。趨,步也。

樹名。《齊民要術》自餘雜木,䑕耳,䖟趨各其時。

《集韻》趨玉切。同促。《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註》趨數,讀爲促速。

《祭義》其行也趨趨以數。《前漢·高帝紀》令趨銷印。《註》師古曰:趨,讀曰促。促,速也。

與趣同。《禮·月令》乃命有司趣民收斂。《釋文》趣,本又作趨,音促。

《史記·天官書》其趨舍而前曰嬴。《註》索隱曰:趨音聚,謂促也。

《集韻》逡遇切,音覻。行之速也。

此苟切,音㔌。趣馬,或作趨馬。

《集韻》《類篇》千句切,音娶。行也,速也。《詩·齊風》巧趨蹌兮。《釋文》又七遇反。

《韻補》叶雌由切。《易林》車馳人趨,卷甲相仇。《五經文字》趨从芻,作多者訛。《廣韻》俗作趍。趍本音池。《集韻》或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