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丝未办竟何补

出自:唐代·王炎《用元韵答邓宰兼简华容孟宰》

拼音:[jiǎn][sī][wèi][bàn][jìng][hé,hē,hè][bǔ]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我行六六黄山峰,山中瑶草多芳丛。
浮丘笑我无此骨,倏然飞去如孤鸿。
随流逐转水上萍,失地更屈涧底松。
绝怜拄笏频看山,未免举扇一障风。
长沙三岁坐兀兀,洞庭千里来匆匆。
拥衾时作故乡梦,寒鸦无数啼丹枫。
茧丝未办竟何补,强饭空耗桃花红。
巴丘健令工制锦,况有奎壁星罗胸。
明月璀璨堆我前,老眼照开春雾蒙。
西寄华容双鲤鱼,欲挽渊明来社中。
颇闻余事戏毛颍,亦舞玄蛟蒙碧笼。
心虽入俗不受尘,出岫白云行太空。
蒹葭四泽风露冷,有此美德如芙蓉。
寻幽或访墨山寺,吊古可赋章华宫。
何时再揖两凫仙,共唤曲生行偃虹。
无边湖水似少海,一点君山疑小蓬。
城南老树无恙否,烦渠试为呼回翁。

查看原文

注释

【茧丝】1.蚕丝。 2.泛指赋税。敛赋如抽丝于茧,故云。 3.指正月十五日夜以米﹑麦粉抟制的面茧。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茧】

茧【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集韻》同音趼。《說文》蠶衣也。《禮·祭義》世婦卒蠶,奉繭以示于君,遂獻繭于夫人。

《釋名》煑繭曰幕。貧者著衣,可以幕絡絮也。或謂之牽離,煑熟爛,牽引使離散如綿然也。《禮·玉藻》纊爲繭,縕爲袍。

繭繭,聲氣微也。《禮·玉藻》言容繭繭。《疏》猶綿綿,聲氣微細繭繭然。

《戰國策》足重繭而不休息。《註》足傷皮皺,如蠶繭也。《類篇》或作。俗作蠒,非是。(繭)

【丝】

絲【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婦化治絲枲。

《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左傳·隱四年》猶治絲而棼之也。

《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絲,琴瑟也。

《禮·緇衣》王言如絲。《疏》微細如絲。《五經文字》絲作,譌。《韻會》俗作〈糹系〉,誤。○按《說文》絲自爲部,今倂入。

【未】

未【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办】

辦【酉集下】【辛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集韻》《韻會》皮莧切《正韻》備莧切,音辨。《說文》致力也。《集韻》具也。《史記·項羽紀》項梁常爲主辦。《前漢·韓信傳》多多益辦。

與辨通。《周禮·冬官考工記》以辨民器。《註》辨,猶具也。

【竟】

竟【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韻會》《正韻》居慶切,音敬。窮也,終也。《史記·項羽紀》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高祖紀》歲竟,兩家常折券棄責。《前漢·元帝紀》竟寧元年。《師古註》竟者,終極之言,言永安寧也。《霍光傳》縣官重太后,故不竟。《師古註》竟,窮竟其事也。

《說文》樂曲盡爲竟。

地名。《史記·白起傳》遂東至竟陵。《註》在郢州長壽縣南百五十里。

姓。出《何氏姓苑》。

《集韻》舉影切,音景。與境同,界也。《禮·曲禮》入竟而問禁。《疏》竟,界首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卿非君命不越竟。《字彙補》按竟界之竟,宜从上聲。徐師曾禮註:字彙附於去聲,非。

《韻補》叶居亮切《郭璞·不死圖讚》有人爰處,員丘之上。稟此遐齡,悠悠無竟。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补】

補【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圃。《說文》完衣也。《急就篇註》修破謂之補。《詩·大雅》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

助也。《周禮·秋官·小行人》若國札䘮,則令賻補之。

益也。《前漢·董仲舒傳》凡所爲屑屑,夙興夜寐,務法上古者,又將無補與。

數也。《韻會》十兆曰經,十經曰垓,十垓曰補。

邑名。《鄭語》鄢、蔽、補、丹、依、㽥、歷、莘,君之土也。《註》八邑也。

姓。《通志·氏族略》補氏。《正字通》唐中常侍補眞。㽥字比照考証蔽字條改正。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