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钱呼酒炙

出自:宋代·华岳《借景楼》

拼音:[bǎi][qián][hū][jiǔ][zhì]

平仄:仄平平仄仄

朱箔钩新月,平阑架落霞。
百钱呼酒炙,四壁听笙笳。
翠映谁家竹,香飘何处花。
功名未归我,且此寄生涯。

查看原文

注释

【酒炙】酒和肉。亦泛指菜肴。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百】

百【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博陌切,音伯。《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書·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姓。百豐,列子弟子。

複姓。《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陌。勵也。《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唐謂行杖人曰五百。《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叶伯各切,音博。《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叶畢吉切,音必。《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㱃,對花空嘆息。

【钱】

錢【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昨先切《集韻》財仙切《正韻》才先切,音前。《玉篇》財也。《集韻》貨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其流行無不徧也。《正字通》冶銅爲錢,易貨也。古之爲市,所有易所無,布幣金刀龜貝之法窮,錢始行。周制以商通貨,太公望立九府圜法,錢外圓而內孔方,輕重以銖。圜者爲均通也。九府者,掌財帛之官也。歷代便之。周景王鑄大錢,曰寶貨,肉好有輪郭,以勸農贍不足,百姓蒙其利。錢形似璧,故亦稱肉好。或謂肉爲邊,不知錢邊曰郭,肉在邊之中也。漢以後,大小輕重不一,名稱各殊,國家攺元必更錢,以年號爲文,輪郭如舊。紀錢制者,唐張台封演有泉譜,陶岳有貨泉錄,宋洪遵有泉志,馬端臨有錢幣考,彼此異同,本註不具載。

與泉同。《史記·天官書》下有積錢,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註》錢古作泉字。

《朝野僉載》張鷟號靑錢學士,謂萬選萬中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錢唐縣。《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

《後漢·梁冀傳》意錢之戲。《何承天·纂文》一曰詭億,一曰射意,一曰射數,一曰持掩,卽今攤錢也。《潛夫論》或以遊博持掩爲事。《註》博,博六也。掩,意錢也。《歐陽修詞》堂上簸錢堂下走。

馬飾。《古樂府》鐵㚇金面靑連錢。《庾信·楊柳歌》連錢障泥渡水騎。《晉書·王濟傳》作連乾。

綠錢,苔別名。《沈約詩》賔階綠錢滿,客位紫苔生。

《岑參詩》楡莢小於錢。《張籍詩》蓮葉出水大如錢。

連錢,䳭鴒別名。《廣韻》頸有錢文。一名錢母。

姓。晉有歷陽太守錢鳳。

《唐韻》卽淺切《集韻》《韻會》子淺切《正韻》子踐切,音翦。《說文》銚也。古田器。《詩·周頌》庤乃錢鎛。《傳》錢,銚也。

《集韻》在演切,音踐。義同。

《字彙補》古與盞通。酒器也。《續鐘鼎銘》有雀錢。

【呼】

呼【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虍。《說文》外息也。《韻會》出息爲呼,入息爲吸。

《廣韻》喚也。

《集韻》嗚呼,歎辭。《書·五子之歌》嗚呼曷歸。

通作乎。《詩·大雅》於乎小子。

通作虖。《前漢·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與。亦作嘑。

姓。《廣韻》列仙傳有仙人呼子先,又複姓。《前漢·匈奴傳》呼衍氏。《註》師古曰:卽今鮮姓呼延者是也。

呼沱,水名。《戰國策》南有呼沱易水。

草名。《爾雅·釋草》蓫薚,馬尾。《疏》蔏,一名夜呼。

《集韻》虛交切,音虓。與詨同。吳人謂叫呼爲詨。或作嚆嘮。

《禮·檀弓》曾子聞之,瞿然曰呼。《註》呼,虛憊聲。《釋文》音虛,吹氣聲也。

《廣韻》《集韻》《正韻》荒故切,音戽。《廣韻》本作謼。號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釋文》呼,火胡反。

火故反。《禮·曲禮》城上不呼。《釋文》呼,火故反。

《集韻》許箇切,音。《左傳·文元年》江芉怒曰:呼役夫。《註》呼,發聲也。《釋文》呼,好賀反。

《集韻》虛訝切,音嚇。與罅同。裂也。詳缶部罅字註。

【酒】

酒【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子酉切,愀上聲。《說文》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釋名》酒,酉也,釀之米麴,酉澤久而味美也。亦言踧也,能否皆彊相踧持飮之也。

入口咽之,皆踧其面也。《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淸酒。《註》事酒,有事而飮也。昔酒,無事而飮也。淸酒,祭祀之酒。《前漢·食貨志》酒,百藥之長。《東方朔傳》銷憂者莫若酒。《江純·酒誥》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之帝女,一曰杜康。

酒,明水也。《禮·明堂位》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

天酒,甘露也。《瑞應圖》王者施德惠,則甘露降,一名天酒。

官名。《周禮·天官》酒正。《註》酒官之長。《又》女酒。《註》女奴曉酒者。

祭酒,尊稱之號。《前漢·伍被傳》號爲劉氏祭酒。《註》祭時惟尊長酹酒也。

酒旗,星名。《曹植·酒賦》仰漢旗之景曜,協嘉號於天辰。

地名。《左傳·莊二十二年》王與虢公酒泉之邑。《註》邑在河南。

《前漢·武帝紀》以其地爲武威酒泉郡。《註》酒泉,今肅州。

姓。明有酒好德。

人名。《史記·晉世家》靜公俱酒。

《韻補》叶子小切,音剿。《詩·鄭風》叔于狩,巷無飮酒。豈無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易林》白茅醴酒,靈巫拜禱。神嘻飮食,使人壽老。

叶子與切,音苴。《張超·誚靑衣賦》東向長跪,接狎歡酒。悉請諸靈,邪僻無主。

【炙】

炙【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石切,音隻。《說文》炮肉也。从肉,在火上。《詩·小雅·瓠葉傳》炕火曰炙。《書·泰誓》焚炙忠良。《疏》焚,炙,俱燒也。

《詩·大雅》旣之隂女,反予來赫。《傳》赫,炙也。《疏》王肅云:我隂知汝行矣。乃反來赫炙我,欲有以退止我言者也。

親近也。《孟子》况於親炙之者乎。《註》親近而薰炙之也。

《玉篇》熱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夜切,音蔗。義同。

《唐韻正》古音之恕反。《枚乗·兔園賦》於是從容安步,鬭雞走兔,俛仰釣射,煎熬炮炙,極樂到暮。射音樹。

叶陟略切。《詩·小雅》執爨踖踖,爲俎孔碩,或燔或炙。《朱傳》踖,叶七略反,碩,叶常約反,俱與末句萬壽攸酢酢字叶。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大雅》醓醢以薦,或燔或炙。嘉殽。枚乘《菟園賦》。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