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豘犬类

出自:宋代·陈师道《送秦觏二首》

拼音:[mù][qián][tún][quǎn][lèi]

平仄:仄平平仄仄

士有从师乐,诸儿郤未知。
欲行天下独,信有俗间疑。
秋入川原秀,风连鼓角悲。
目前豘犬类,未必慰亲思。

查看原文

注释

【目前】1.当前;现在。 2.眼睛面前;跟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目】

目【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莫六切,音牧。《說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韓詩外傳》心之符也。《禮·郊特牲》氣之淸明者也。易說卦離爲目。《註》南方之卦,主視。故爲目。《書·舜典》明四目。《註》廣四方之視,以決天下壅蔽。

《博雅》視也。凡注視曰目之。《史記·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

動目以諭也。《前漢·高帝紀》范增數目羽擊沛公。

含怒側視也。《周語》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小爾雅》要也。《周禮·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疏》是要目之事。

見也。《公羊傳·桓二年》內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遠也。《註》目,見也,斥見其惡也。

稱也。《穀梁傳·隱元年》段,鄭伯弟也。以其目君,知其爲弟也。《註》謂稱鄭伯。

條目。《論語》請問其目。《註》條件也。《前漢·劉向傳》校中祕書,各有條目。

節目。《禮·學記》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方氏曰:節則木理之剛,目則木理之精。

題目。《後漢·許劭傳》曹操微時,常求劭爲己目。《註》命品藻爲題目。《晉書·山濤傳》甄拔人物,各有題目,時稱山公啓事。

凡目。《周禮·天官·小宰》師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公羊傳·僖五年》一事而再見者,前目而後凡也。《春秋·繁露》目者,偏辨其事也。凡者,獨舉其事也。

科目。《舊唐書·懿宗紀》以宋震胡德融,考科目舉人。《宋史·選舉志》宋之科目有進土,有諸科,有武舉,常選外又有制科,有童子舉,而進士得人爲盛。

黃目,周彝名。《禮·明堂位》鬱尊用黃目。

暉目,鴆鳥也。《淮南子·繆稱訓》暉目知晏。《註》晏,無雲也。天將晏靜,暉目先鳴。

比目,魚名。不比不行。亦謂之鰈。見《爾雅·釋地》。

橫目,傅草別名。鬼目,苻草別名。俱見《爾雅·釋草》。

海外有一目國,一目中其面而居。見《山海經》。

天目,山名。《元和地志》上有兩峰,峰頂各一池,若天左右目。

縣名。《前漢·地理志》河目縣,屬幷州。

州名。《唐書·地理志》目州隷隴右道。

姓。《潛夫論》目夷氏,子姓,宋微子後。

目宿,草名。通作。《前漢·西城傳》馬耆目宿。《史記·大宛傳》作苜蓿。

叶莫筆切,音密。《夏侯湛抵疑》心有窮志,貌有飢色。吝江河之流,不以躍舟船之檝。惜東壁之光,不以寓貧婦之目。

【前】

前【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歬音錢。《增韻》前,後之對。

進也。《廣韻》先也。

《禮·檀弓》我未之前聞也。《註》猶故也。

《儀禮·特牲》祝前主人降。《註》前猶導也。

《集韻》《韻會》《正韻》子淺切,湔上聲。《說文》齊斷也。俗作剪。

《正韻》淺黑色。《周禮·春官·巾車》木路前樊,鵠纓。《註》前,讀爲緇翦之翦。淺黑也。

《韻補》叶慈鄰切,淨平聲。《劉向·九歎》陸魁堆以蔽視兮,雲冥冥而暗前。山峻高以無垠兮,遂曾閎而廹身。

【豘】

豘【酉集中】【豕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同豚。本作。或作㹠。通作肫。《字彙補》譌作豘,非。

【犬】

犬【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切,圈上聲。《說文》狗之有縣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埤雅》傳曰:犬有三種,一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食犬若今菜牛也。《書·旅獒》犬馬非其土性不畜。《禮·曲禮》效犬者,左牽之。《疏》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則大者爲犬,小者爲狗。故月令皆爲犬,而周禮有犬人職,無狗人職也。但燕禮亨狗,或是小者,或通語耳。

《禮·曲禮》犬曰羹獻。《周禮·秋官·司寇·犬人疏》犬是金屬,故連類在此。犬有二義,以能吠止人則屬艮,以能言則屬兌。

《史記·司馬相如傳》其親名之曰犬子。

《左傳·隱八年》遇於犬丘。《註》犬丘,垂也。地有兩名。

【类】

类【未集上】【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五音篇海》與類同。詳頁部類字註。(類)《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戾。《爾雅·釋詁》善也。《詩·大雅》克明克類。《箋》類,善也。勤施無私曰類。《又》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傳》類,善也。

《玉篇》種類也。《易·乾卦》則各從其類也。

《繫辭》方以類聚。

比也。《禮·學記》知類通達。《註》知事義之比也。

《緇衣》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則義不壹,行無類也。《註》類謂比式。《疏》言行之無恆,不可比類也。

《左傳·襄九年》晉君類能而使之。《註》隨所能。

肖似也。《禮·曲禮》諸侯旣塟見天子曰類見。《註》代父受國。類,猶象也。執皮帛,象諸侯之禮見也。

祭名。《書·舜典》肆類于上帝。《詩·大雅》是類是禡。《周禮·春官·肆師》類造上帝。《鄭註》類禮依郊祀而爲之者。

《爾雅·釋魚》龜左倪不類。《疏》倪,庳也,不發聲也。謂行時頭左邊庳下者名類。

《山海經》亶爰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爲牝牡,食者不妒。

《爾雅翼》載兩類曰與膟同。

國名。《後漢·西域傳》有蒲類國。

姓。《史記·梁孝王世家》類犴反。《正字通》宋類演,福州寧德尉。

《集韻》盧對切,音壘。偏也。《左傳·昭十六年》之頗類。

《集韻》劣戌切,音律。似也。《曹植·七啟》麗草交植,殊品詭類。綠葉朱榮,熙天曜日。《說文》種類相似,唯犬爲甚。从犬頪聲。(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